王 慶
(山東省濟寧市任城區糧食局,山東 濟寧 272000)
糧食作為人們生存與發展過程中不可或缺的物品,獲取充足的糧食是任何人必須享有的基本權利。從我國現階段人口情況來講,糧食安全問題依然是永恒的話題,也是各個學界和政府部門重點關注的對象。保證我國糧食體系的安全,不但關乎國內的穩定和發展,還對世界糧食安全保障有著深遠影響。由于糧食安全直接影響著國計民生與國家戰略安全,而在外資進入國內糧食行業的背景下,只放眼于糧食穩產、增產是不足的,一定要拓展視野,適應世界糧食行業發展的產業化和巨頭化等現代化發展趨勢,從而創建一個更加系統、全方位的糧食行業安全體系。
當前,世界上各個國家都認識到非再生資源、環境保護的重要性,實現可持續發展已然成為世界上各個國家的未來發展方向,可持續發展也直接影響著世界經濟的發展。在1994年之后世界上出現很多針對我國農業與糧食問題的言論,擔憂我國糧食在未來不能滿足供應需求。現階段,我國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在某些方面沖擊到歐美等國家的經濟發展。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許多地方為了獲取短期的經濟效益,在大量的農田上建立工廠和道路,部分政府有關部門無所顧忌的將農田劃分成開發區等,造成耕地面積逐漸減少。
李克強指出,解決好農業和糧食問題,要放在發展的全局中來統籌。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是實現我國現代化的基本途徑,這“新四化”相互聯系、相互促進。工業化與信息化是發展到一定階段的“孿生子”,其深度融合是產業升級的方向與動力;城鎮化蘊含著最大的內需潛力,是現代化建設的載體;而農業現代化則是整個經濟社會發展的根本基礎和重要支撐。我們說要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實質上就是要把好耕地紅線、打牢農業基礎、確保糧食安全。國際經濟形勢跌宕起伏,而國內發展總體平穩,農業始終發揮著基礎作用,糧食連年增產支撐著發展。“倉廩實、天下安”。糧食是安天下之本,我國糧食供需總體上仍處于緊平衡狀態,“靠天吃飯”還沒有根本改變,今后糧食消費還將剛性增長,十幾億人的吃飯問題,誰也“背”不起,只有靠我們自己。尤其是當前國際市場糧食價格高位震蕩,未來仍可能反復出現,我國農業特別是糧食這個基礎任何時候都不能削弱。這是治國安邦的頭等大事,要堅持不懈地抓好。在最近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解決好吃飯問題始終是治國理政的頭等大事,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
近幾年來,世界糧食的生產狀況已經出現部分停滯發展的情形,為了可以探索出適合我國農業發展的途徑,國內相關學者對歐美發達國家的農業發展與政府推行的政策進行了重點分析、研究。研究學者認為,從國內農業當前的發展情況來講,歐美農業發展過程中有許多地方是可以學習的,但是也有許多地方一定要格外注意。
(1)我國在能源運用方面,一定要摒棄歐美發達國家將石油作為原料的發展方式,可以主張大力發展太陽能與風能,防止步入歐美發達國家嚴重污染環境的錯誤道路。
(2)我國在節約用水資源方面,可以實行水資源逐漸市場化,從而高效、科學地使用水資源,確保農業生產可以順利進行、可持續發展。
(3)我國不要效仿歐美發達國家的餐飲習慣等,一定要合理的降低肉食消費,確保人們的身體健康。
2013年我國的糧食總產量已經達到60194萬噸,相比2012年增長了1236萬噸,增長率為2.1%,在2013年國內三大谷物與大豆的總體進口量是7439.14萬噸,和前年相比較增長了6.85%。
布朗博士曾經發表過聲明,中國的發展必須要走適應本身基本國情的發展道路,要向全世界證明怎樣探索出一種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一旦我國取得成功,就給全世界建立一個令人羨慕、可以效仿的良好榜樣。從上述中可以看出布朗博士對我國糧食問題發表的言論是出自于對我國未來發展的關心,可是布朗先生對我國的很多現實情況并不是很了解,因此我國政府及人民一定要加強糧食生產,運用有效的措施處理糧食問題。現階段,我國政府與農業的相關學者及有關人員正在一步一個腳印的為加強糧食生產量、處理糧食危機問題做出努力工作。
1)我國正在努力加大在農業科學調研方面的投資,從而有效促進科學調研成果轉換成生產力。
2)目前,國內大致有一半以上的耕地面積每年的糧食生產量都不高,因此選擇新品種、改善土壤,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國內的糧食生產總量。
3)我國政府部門正在努力控制在經濟快速發展過程中過多占據土地資源的現象,同時想方設法把一些土地恢復為耕地,已經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4)我國要汲取歐美發達國家在經濟發展過程中造成環境污染的教訓,制定出一邊建設、一邊治理的現代化建設方針,加大環境治理力度,從而保護環境、減少環境污染。
5)當前我國政府正在逐漸引導人們完善飲食結構,防止糧食的浪費。但是,這一系列措施無法產生立竿見影的效果,因此一定要長期實施,才可以產生良好效果。
我國進口糧食一定要充分考慮到國際市場的情形,加大糧食進口量會對國際市場產生怎樣影響。另外,我國要在全球經濟發展的背景下,綜合考慮國內的糧食問題,從各個角度上審視國內的糧食問題,要樹立長遠目光,積極探索適合我國基本國情卻又與眾不同的發展道路。
[1]中國農業科學院《食物發展研究》課題組.再論人均400公斤糧食必不可少[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2(04):31—32
[2][俄]B· K·先恰戈夫主編.經濟安全——生產、財政、銀行.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國際技術經濟研究所譯[M].北京:中國稅務出版社,2013(06):11—13.
[3]朱晶,鐘甫寧.從糧食生產波動的國際比較看我國利用世界市場穩定國內供應的可行性[J].國際貿易問題,20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