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寧,張曜武
(青島科技大學 化工學院,山東 青島 266042)
我國松屬植物分布廣泛,資源豐富,近年來國內有關研究多見于東北紅松、馬尾松、華山松等,國外以日本學者研究較多,主要涉及白松和五葉松[1]。現有研究表明松子殼中含有多糖、揮發油等多種化學成分[2],松子殼水提物具有抗腫瘤[3-5]、抗菌[6]、抗病毒[7-8]、增強免疫功能[9]等生物活性,有關紅松松子殼多糖提取工藝的研究目前報道尚少。本實驗中以多糖產率為指標,采用水煎煮法提取紅松松子殼多糖,通過正交實驗對影響多糖產率的主要因素進行優化,以期為紅松松子殼資源的綜合開發利用提供一定參考。
紅松松子殼,青島天元普康生物技術有限公司提供;葡萄糖、95%乙醇、苯酚、NaOH、Na2SO3、酒石酸鉀鈉、3,5-二硝基水楊酸、鹽酸均為分析純。
FA1004N 型電子天平;98-I-B 型電子調溫電熱套;SHZ-III 式循環水真空泵;80-2B 型臺式低速離心機;RE-52 型旋轉蒸發儀;T6 新世紀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
準確稱取紅松松子殼粉末40 g,置于圓底燒瓶中,加水預浸后,回流提取,趁熱過濾,得紅松松子殼多糖提取液。減壓濃縮至30 mL,加入5 倍體積95%乙醇,攪拌后靜置。離心,沉淀物烘干,即得紅松松子殼粗多糖。
1.3.1 標準曲線的繪制 精密稱定105 ℃干燥至恒重的葡萄糖,溶解后置于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搖勻,得葡萄糖標準溶液。分別精密量取葡萄糖標準液0,0. 3,0. 4,0. 5,0. 6,0. 7,0. 8,0. 9,1. 0,1.1 mL 置于具塞試管中,加水補至2 mL,精密加入3,5-二硝基水楊酸試液2.5 mL,混勻,在100 ℃水浴中加熱5 min,取出,流水冷卻至室溫。各加水3 mL,搖勻,以蒸餾水為空白,測定吸光度。得回歸方程A=22.853C-0.232 3,r=0.999 1。
1.3.2 紅松松子殼多糖含量測定 采用3,5-二硝基水楊酸法測定多糖含量[10-11],按下式計算多糖產率。

提取時間2. 5 h,料液比對多糖產率的影響見圖1。

圖1 料液比對多糖產率影響Fig.1 Effect of the ratio of water to sample on the polysaccharide yield
由圖1 可知,隨著料液比的增加,多糖產率逐漸遞增,當料液比為1∶12 時,多糖產率達到1.5%,此后再增大料液比,多糖產率增加趨于平緩。
料液比1 ∶12,提取時間對多糖產率的影響見圖2。

圖2 提取時間對多糖產率影響Fig.2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 on the polysaccharide yield
由圖2 可知,隨著提取時間的延長,多糖產率逐漸增大,浸提時間為2 h 時,多糖產率超過1.4%;之后隨著浸提時間的延長,多糖產率的增加趨于平緩。
料液比1∶12,分別提取1 次、2 次、3 次、4 次和5 次,每次提取時間各2 h,考察不同提取次數對多糖產率的影響,結果見圖3。
由圖3 可知,多糖產率隨提取次數的增加逐漸增高,提取次數多于3 次之后,多糖產率增加趨勢逐漸減緩。由此可知,提取3 次時已提取出絕大部分多糖。

圖3 提取次數對多糖產率影響Fig.3 Effect of extraction times on the polysaccharide yield
在單因素實驗基礎上,以多糖產率為指標,按L9(34)正交表進行,正交實驗因素水平見表1,結果見表2。

表1 因素水平表Table 1 Factors and levels table

表2 正交實驗結果Table 2 Result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
由表2 可知,3 個因素對紅松松子殼多糖產率影響的主次順序是:料液比>提取次數>提取時間。最佳工藝條件為A3B2C2,即料液比1 ∶15,每次提取2 h,提取3 次。以所得最佳條件進行3 次驗證實驗,紅松松子殼多糖平均產率為2.9%。
水煎煮法提取紅松松子殼多糖的最佳工藝條件為:料液比1∶15,每次提取2 h,提取3 次。在此條件下,多糖產率為2.9%。該提取方法操作簡單,穩定性好,生產成本較低,對于紅松松子殼多糖提取方法的工業化應用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1] 官員,張大偉,劉偉,等. 松屬植物天然多糖研究進展[J].安徽農業科學,2012,40(25):12357-12359.
[2] 王智航,張永紅,于婉婷,等.紅松松塔、松子殼研究進展及在畜牧業中應用可行性分析[J]. 國外畜牧學——豬與禽,2009,29(4):88-89.
[3] 呂永俊,王士賢,彭芳,等.松果有效成分研究-Ⅵ.紅松與油松松塔及松子殼的抗癌活性[J].大理學院學報,2008,7(2):1-2.
[4] Sakagami H,Ikeda M,Unten S,et al.Antitumor activity of polysaccharide fractions from pine cone extract of 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J].Anticancer Res,1987,7 (6):1153-1159.
[5] Nagasawa H,Iwai Y,Iwai M,et al.Suppression by a pine cone extract of Pinus parviflora Sieb et Zucc of mammary tumour virus in milk of mice[J].Anticancer Res,1992,12(3):845-847.
[6] Unten S,Sakagami H,Konno K.Stimulation of granulocytic cell iodination by pine cone antitumor substances[J].Journal of Leukocyte Biology,1989,45(2):168-175.
[7] Sakagami H,Konno K,Nonoyama M. Anti-HIV agents:US,4985249[P].1991-01-15.
[8] Harada H,Sakagami H,Nagata K,et al. Possible involvement of lignin structure in anti-influenza virus activity[J].Antiviral Res,1991,15(1):41-49.
[9] 劉中祿,呂鐵鋼,張永亮.松子殼多糖對小鼠主要免疫細胞的影響[J]. 中國比較醫學雜志,2010,20(10):33-37.
[10]楊浩,張曜武,張龍.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淫羊藿多糖的含量[J].天津化工,2012,26(1):60-62.
[11]趙海霞,袁丁,何毓敏,等.3,5-二硝基水楊酸比色法測定竹節參中多糖的含量[J]. 食品工業科技,2010,31(6):327-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