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炭資源稅從價計征改革方案塵埃落定
業內呼吁了3年多的煤炭資源稅改革方案終于在塵埃落定,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近日聯合發布《關于實施煤炭資源稅改革的通知》,從今年12月1日起實施。
《通知》明確,本輪資源稅改革的目的在于,促進資源節約集約利用和環境保護,推動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規范資源稅費制度。有專家認為,煤炭資源稅改革能否為企業減負,關鍵看各地"清費"的落實情況,以及各地自主確定下來的稅率高低。
(中國改革報)
軟件產業及集成電路產業將實行稅收激勵
企業銷售其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按17%稅率征收增值稅后,對其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政策,或將進口軟件產品進行本地化改造后對外銷售,其銷售的軟件產品也可享受增值稅即征即退政策。

對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設計企業從事軟件開發與測試,信息系統集成、咨詢和運營維護,集成電路設計等業務,免征營業稅。國家對集成電路企業實施的所得稅優惠政策,根據產業技術進步情況進行動態調整,符合條件的軟件企業和集成電路企業享受企業所得稅“兩免三減半”、“五免五減半”優惠政策,在2017年12月31日前自獲利年度起計算優惠期,并享受至期滿為止。
(科技日報)
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將免征印花稅
近日從財政部獲悉,我國將對金融機構與小微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以鼓勵金融機構對小型、微型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進一步促進小型、微型企業發展。根據財政部、國家稅務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的通知》,自2014年1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對金融機構與小型、微型企業簽訂的借款合同免征印花稅。
(新華社)
稅地聯動逼出閑置土地查補稅收56億
從國家稅務總局獲悉,2013年下半年開始,稅務總局和國土資源部聯合在全國17個地區開展了"以地控稅、以稅節地"試點,共發現面積不實或未申報的應稅土地14萬余宗,增加應稅土地面積6億平方米,查補稅收56億元。然而由于國土部門宗地信息尚未實現省級集中,土地管理信息多數分布于各縣級行政區域,導致各級地稅部門的信息采集方式、途徑和數據格式各不相同,影響了“以地控稅”的實施效果。
(人民日報)
國家稅務總局公布首批稅收“黑名單”
國家稅務總局近期公布了首批重大稅收違法案件信息,共涉及11起案件。根據規定,對進入“黑名單”的納稅人,除了稅務機關將進行更加嚴格的監管外,還將采取包括阻止出境、供金融機構融資授信參考使用等措施,真正使違法當事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
總局新聞發言人、辦公廳副主任郭曉林介紹說:“納稅人進入公布欄,將在很多方面受到限制,且自公布之日起兩年內不得從中撤出。”
(人民日報)
全國大學生稅收辯論賽八強產生
10月31日下午,伴隨著熱烈的掌聲和歡呼聲,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榮獲全國大學生稅收辯論賽武漢賽區冠軍,由此意味全國大學生稅收辯論賽8強隊伍全部產生。河北大學、上海財經大學、大連海事大學、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南京審計學院、西安交通大學、四川大學、暨南大學將于12月初集聚北京,演繹巔峰決戰,角逐全國總冠軍。

今年9月開始,由國家稅務總局辦公廳與共青團中央學校部共同主辦“青春夢想,稅與爭鋒”為主題的全國大學生稅收辯論賽,辯論賽共分為北京、上海、大連、武漢、南京、西安、成都和廣州八個賽區。
(國家稅務總局)
跨境電商“保稅進口”網上買洋貨將走向陽光化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人樂于購買進口食物和化妝品,但國內實體店高昂的售價令人望而卻步,海淘一族應運而生。隨著跨境電商“保稅進口”模式的興起,海淘一族正享受著越來越多的便利。近日,海關總署發布《關于跨境貿易電子商務進出境貨物、物品有關監管事宜的公告》,明確了跨境電商企業的監管辦法。新政策下,通過通關管理平臺納入管理的跨境電商企業和個人都將成為“正規軍”,獲得明確身份。不過,《公告》對進口稅收核算并未明確規定,部分企業擔心稅收提高將增加企業的成本,壓縮其利潤空間。
(人民日報)
稅務風險已經變成中國企業走出國門最關心的問題
最近,北京市國家稅務局第二直屬稅務分局從北京市的“走出去”一千多家企業中,選擇了70幾家有代表性的企業進行問卷調查。調查發現“走出去”企業最關心的問題主要有兩個:經營風險和稅收負擔。此外,資金安全、市場狀況以及如何應對誰受歧視都是企業十分關心的。

中國稅務機關有資源幫助企業增加溝通和妥善解決境外的稅收調查問題,如果確實產生雙重征稅的情況,尤其在一些比較重大的案件上,在罰息和補稅金額比較大的情況下,中國稅務機關可以代表企業跟對方稅務機關進行較為有效的溝通。
(經濟觀察報)
北京首次對欠稅人采取阻止出境措施
近日,北京市地方稅務局依法通知出入境管理機構,對兩家欠稅公司法定代表人阻止出境,這是北京市首次對欠稅人采取阻止出境措施。據北京市地稅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稅收征管過程中,部分企業存在欠繳稅款且數額較大的情形,經稅務機關多次催繳,仍未按規定結清應納稅款和滯納金,且未提供擔保。調查發現,部分欠稅人存在通過出境逃避繳納稅款的嫌疑。
(國家稅務總局網站)
全球51國簽約交換銀行信息打擊避稅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3日報道,為了打擊海外避稅活動,全球51個國家近日在德國首都柏林簽署了一項自動交換銀行信息協定。根據簽約儀式上公布的一份聲明,簽約國將交換有關海外賬戶的廣泛信息,包括賬戶余額和受益者名字。聲明說:“逃稅者就快無處可躲了。他們有兩個選擇:自首或被抓”。
(中國新聞網)
英國稅務部門統計一錯再錯逾500萬職工交錯稅款
據《每日電訊報》報道,英國皇家稅務與海關總署去年曾統計稱有超過500萬英國職工的納稅數額有問題,而近日該部門一名匿名人士通過向《每日電訊報》寄送部門內部郵件稱,當局承認這一數字出現了錯誤。
報道稱,英國皇家稅務與海關總署表示,那些根據去年的納稅通知而少交或多交了稅款的人員,或許仍然是付錯了費用。這些交錯了稅款的職工很多已經重新補交或收到補款,而他們面臨一個困境就是,將需要再一次重新計算自己應該所交的數額。
(中國新聞網)
印尼多娶妻須繳“一夫多妻稅”
據印尼《羅盤報》消息,印度尼西亞某地方政府近日要求男性官員須繳“一夫多妻稅”才可娶多名妻子。此前印尼政府規定,經原配同意后,男性官員可迎娶多名妻子,婚后須公平對待每名妻子且有足夠財力支撐多個家庭;若官員原配婚后10年不能生育,或在未經丈夫許可下離家兩年以上,也可娶第二名妻子。印尼的東龍目縣縣長阿里表示,該縣官員想要娶第二名妻子,除要符合中央政府的所有規定外,還須繳約100萬印尼盾的“一夫多妻稅”進賬地方政府財庫。他指出,新規并非鼓勵官員“三妻四妾”,而是要讓他們難享齊人之福。
(人民網)
新稅法生效后數百人放棄美國國籍
近悉,隨著新的美國法律生效,美國人越來越難隱藏自己的資產以避免稅收,今年第三季度放棄美國國籍的人數增長了39%。

海外賬戶納稅法案自今年7月1日起生效,這是一項更為嚴苛的資產披露法律,已經激起在美國以外居住的美國人放棄自己的國籍。預計在美國以外居住的美國人大約有600萬人。隨著超過100家瑞士銀行開始向美國提供美國客戶的數據,以避免遭到協助逃稅的起訴,美國公民身份對外籍人士的吸引力進一步褪色。
(騰訊財經)
英國固定繳款養老金從2015年4月起不繳繼承稅
英國財政大臣奧斯本近日宣布:從2015年4月起將廢除對繼承的固定繳款養老金征收55%的計劃。

按照奧斯本的變動方案,任何在75歲之前死亡的人將能夠將其剩余的固定繳款的養老金以免稅的方式給予另外一人,前提是這筆錢是一次性支付的或是通過靈活支取賬戶支取的。如果一個人在死亡時達到75歲或更高的年紀,接收方可以按照其所得稅的邊際稅率取出養老金。作為一次性款項收取養老金的受益者,如果死者超過75歲,就需要按照45%的稅率繳納稅款。
(中國財經報)
澳洲財政部計劃對海外人士在澳售房征預扣所得稅
據澳洲網報道,為擴大政府稅收,澳大利亞財政部針對在澳出售250萬元(澳元,下同)以上房產的海外人士提出新的稅收制度,即海外人士在出售房產前,先按照房產價格10%的金額向稅務局繳納"預扣所得稅"。
這意味著從2016年7月1日起,海外人士若想出售價格超過250萬元的房產,都需要繳納10%的“預扣所得稅”。因此本地買家也不得不像收稅員一樣嚴格記下這些收稅規則,以確定他們希望購入的房產是否屬于此列。
(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