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麗敏
摘 要: 在英語教學中,詞匯教學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而在詞匯教學中,一詞多義又是最難掌握的部分,長期以來,廣大師生都被這一難點困擾著。本文從認知視角下的原型范疇理論出發,對多義詞現象進行解析,剖析多義詞詞義之間的聯系及其運作機制,以及隱喻和轉喻認知機制對詞義延伸起到的作用,進行以原型范疇理論為指導的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以期對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能有一定的指導作用。同時,提醒廣大教師應該加強對認知語言學的學習,把認知語言學的相關理論運用到實際教學中,以此豐富教學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關鍵詞: 原型范疇理論 多義詞教學 隱喻認知機制 轉喻認知機制
1.引言
詞匯是組成語言的重要部分,也是一切語言技巧的基礎,是語言在傳播和發展中的重要支柱。如果我們把語言結構看做一個建筑,那么語言則是承重的梁柱,而詞匯則是修飾建筑的重要裝飾和布局。從某種程度上來說,詞匯是學習一門外語的重要前提。McCarthy(1990;viii)指出,在學習第二語言時,學的語法有多好,語音掌握得有多準確,沒有了詞匯的組織表達,第二語言的學習就是空洞的,交流就是無意義的。
多義詞是語言中普遍存在的現象,是指一個詞包含兩個或多個相關的義項,在英語中尤為常見,因此英語被稱為“多義的語言”。多義詞是大學英語詞匯教學中的一大難點,因此能否有效地理解和記憶英語多義詞,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學生詞匯學習的成功與否。
傳統語言學對多義詞的研究由來已久,但主要局限于語言的內部結構;多義詞教學要么由教師列出其主要義項,并輔以例子加以解釋;要么要求學生在具體語境中猜測遇到的多義詞的合適義項,無論哪種方法都缺乏系統性,不利于學生對多義詞的記憶和掌握。近年來,隨著認知語言學的興起和發展,為研究多義詞指明了新的方向。
2.理論綜述
2.1原型范疇理論
認知語言學把語言學習看做一種認知活動,認為知識是以網絡的形式存在于人腦中的,在這個網絡中,有些知識位于中心,有些處在邊緣位置,位于中心的知識就是網絡的原型,它們易被提取和記憶。如果把多義詞看成一個范疇,多義詞的核心或字面意義就是這個范疇的原型。同時,語言學習依賴于人的經驗處理機制,也就是學習者需要借助圖式、先前經驗,將新舊知識連接起來形成一個網絡。對多義詞來說,就是形成一個詞義范疇,在這個范疇里,所有成員之間是相互聯系的,有突出的,有邊緣的,這要視它們與原型之間的距離而定。所有知識的處理都是從范疇內突顯的原型開始的,加工層次越深,記憶保持越好,信息就會進入長時記憶。新信息的獲得總是在原有記憶的基礎上以最經濟、最省力的方式進行的。在接受新知識的同時,大腦總是在記憶中尋找已有或相聯系的概念,把新知識的屬性與已知的知識聯系起來,使新知識更加突出,這種聯系可激發學習者探索新舊知識之間的聯系,并進行組織分類。在多義詞范疇中,原型扮演了已知事物的角色,被認為是最具代表性的成員,往往是人們最先認知的,也是最早獲得的義項。語義范疇就是圍繞原型意義向外擴展,從而發展更多衍射意義。因此,原型義項最能代表該詞義的范疇,在掌握原型意義的基礎上再去學習其他意義就會更容易,因為原型意義和其他意義之間存在較多的相似性。
2.2隱喻認知機制
隱喻是人類認識世界、了解世界的重要工具,隱喻理論為外語教學提供了新的視角和途徑。隱喻的工作機制是概念映射,概念映射具有單向性的特點。通常,它的映射方式是一種從一個認知域到另一個認知域或者從一個概念域到另一個概念域的結構映射,也就是從源域向目標域的映射。另外,概念映射還具有系統性的特點。它是指映射在由源域向目標域進行映射時,保持其內在結構的一致性,也就是系統地將源域的結構映射到目標域中,即Lakoff所說的“不變原則”。如果把一個容器式的結構看做是源域,那么在進行映射時,源域中容器的外部就會映射到目標域的外部,而內部則會映射到目標域的內部,邊緣就會映射到相應的邊緣。但是由于不變原則的制約,映射后的目標域圖式的內部結構并未受到破壞而發生改變。例如:在“Life is a journey.”這個隱喻中,journey是源域,而life是目標域。作為源域的journey—詞在具有旅行者、旅途、旅途的開始和結束等顯著性的特征同時,在旅行的過程中也有可能發生各式各樣的情況。那么,在對這個隱喻進行理解時,根據映射的系統性原則,journey的這一系列顯著性特征就被系統地映射到目標域life上。因此,目標域life與源域journey一樣,具有有始有終的顯著性特點。
2.3轉喻認知機制
在認知語言學中,Lakoff和Johnson(1980)最早提出了轉喻這一定義。他們認為,轉喻是我們日常進行思維、行為和交談的一種方式,是對相關實體的指稱,能夠使我們通過關聯其他事物對該事物進行概念化。后來,他們又進一步解釋了轉喻的概念,把轉喻當做是認知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使用人們對事物容易理解的方面來指代事物的其他方面。轉喻形成的是一種替代關系,這種替代關系就存在于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其中,轉喻主要是指稱,用一個實體指稱另一個實體。
3.原型范疇理論與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
一個多義詞多個義項之中有一個是更為中心或核心的意義,即原型意義,其他意義都是在原型意義基礎上進一步輻射或引申出來的。詞的多義化過程就是詞義中非典型成員以典型成員為基礎不斷衍生及典型成員不斷分裂的過程。多義詞的各個義項之間形成了一個既彼此相連又相互影響的整體,各個義項之間是有一定的認知理據的。因此,在大學英語多義詞教學中,首先要教授詞匯原型意義,重點講解原型意義,理解各義項之間的深層關系,然后依據隱喻或轉喻機制,逐漸地向詞匯的引申或邊緣意義拓展,最后完成對詞匯的學習和記憶。
3.1樹立多義詞的原型意義觀
詞匯的原型意義,又稱“中心意義”或“典型意義”,是構建其他意義的基礎。詞匯的原型意義無論在學習或生活中,都使用頻率高,最具突顯性,最容易被認識和記憶。任何詞類不管是名詞、動詞、形容詞、副詞等均有原型意義。如:看到management,首先想到的是“管理,經營”,而不是“主管人”;看到flexible,首先想到的是“易彎曲的,有彈性的”,而不是“易適應新情況的”。總之,要想習得詞匯的整個意義體系,首先要從原型意義開始,然后逐漸地向詞匯的引申或邊緣意義拓展。
3.2樹立多義詞的隱喻觀
認知語言學認為,支配一詞多義現象的不同意義之間關系的原則,是由具體到抽象的隱喻性映射。隱喻意識有利于學生對多義詞進行深層加工,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鼓勵學生運用隱喻思維,努力發現意義之間的相似性。
以Secure為例:
1.safe;protected against danger or risk安全的;沒有危險的;受保護的
That boy is secure form attack.
2.closed,firm,or tight enough for safety緊閉的;牢固的;可靠的
Make sure the window secure before leaving the house.
3.sure to be won or not to be lost;certain必勝的;肯定的;穩固的,有把握的
His place in history is now secure.
4.having no doubt,fear,or anxiety沒有疑慮的,無憂無慮的,安心的
It may be some years before the new company can gain a secure foothold in the market.
1中安全的;沒有危險的;受保護的為secure的原型意,其他三個意思都是它的引申義。在指門或者窗戶時,2中緊閉的;牢固的;可靠的為1的原型意的另外一種表達,原型意仍然存在其中;在主語變為人時,則表必勝的;肯定的;穩固的,有把握的,因此3中的意思仍然是和中心意緊密相連的。4中沒有疑慮的,無憂無慮的,安心的也包含在中心意之內。因此,由中心意所擴展出的引申義都是以隱語為認知依據的。
3.3樹立多義詞的轉喻觀
轉喻是認知的基本特征之一,即使用人們對事物容易理解的方面來指代事物的其他方面。轉喻形成的是一種替代關系,這種替代關系就存在于源域和目標域之間。其中,轉喻主要是指稱,用一個實體指稱另一個實體。以hot為例,我們看一下多義詞各個義項與轉喻之間的認知聯系。
1.“having a certain degree of heat,especially a high degree”.溫度高的
Be careful,the water is very hot.
2.“make people feel temperature high”使人感覺溫度上升
The wine made me feel hot.
3.“spicy:a burning taste of food”;辛辣的
4.“popular and fashionable”;
the movie is going to be this summers hot ticket.
5.“zealous,passionate”.熱情的,激烈的
He is so hot at swimming.
6.The metaphorical meaning of“hot”is“anger”,生氣的,暴躁的;
I dont understand why people are getting so hot under the collar about it.
hot原型意為1中的熱的,灼熱的或燙的;2中意思由此引申為使人感覺溫度升高的,3中轉喻擴展為辣的,辛辣的,4為流行的,熱門的;5為熱情的,熱切地;2,3,4,5都有1中原型意“熱的,灼熱的或燙的”的顯著特征,所以其都為轉喻。6好爭吵的,憤怒的,因為爭吵憤怒可以使溫度升高,所以6為隱生。
6.結語
總之,多義現象是原型范疇的一種延伸。因此,我們應從范疇的原型意義出發,無需記憶所有含義,而是從原型意義中推導的衍意義,進而理解所有含義。為了幫助我國廣大學習者對英語的學習,使其能夠更快更有效地學習和記憶英語多義詞,提高學習者的綜合學習能力,把認知語言學的原型范疇理論應用到英語多義詞的教學中,提高師生的隱喻和轉喻意識,對改進教學方法、提高學習效率具有很強的實用價值。
參考文獻:
[1]Achard,M.&S.Niemeier.Introduction[A].In M.Achard & S.Niemeier(eds.).Cognitive Linguistics,Language Acquisition,and Pedagogy[C].Berlin:Mouton de Gruyter.I-II,2004.
[2]Boers.F&M.Dwmecheleer.A cognitive semantic approach to teaching prepositions[J].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Journal,1998,52(3):I97-203.
[3]Boers,E.Metaphor awareness and vocabulary retention[J].Applied Linguistics,2000,2I(4):553-571.
[4]Cruse,A.Meaning in Language.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
[5]Croft,W.,&Cruse,A.Cognitive linguistics.Cambridg: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2004.
[6]曹巧珍.原型范疇理論應用于課堂一詞多義教學的實驗研究[J].山東外語教學出版社,2010(2).
[7]黃月華,白解紅.英語介詞多義研究之我見.外語與外語教學,2006(12).
[8]藍純.認知語言學與隱喻研究.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2005.
[9]束定芳.隱喻學研究.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