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潔
初中英語相對小學英語而言,是一個銜接和提高的階段。從知識角度看,涉及的內容更廣泛,語言知識的深度和難度更加深,以及對聽說讀寫能力的要求更高。從教與學的角度看,在如今這個信息化的社會,學生大多見多識廣,所以“放映式”的多媒體課件在他們看來是“幼稚”的,單調的游戲活動讓他們感到“乏味”;枯燥的語言知識積累對他們來說是“死記硬背”,那么這對于教師的教學水平就是一種考驗,教師的教學水平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成績。教師應該與時俱進,及時轉變觀念和教學方法,不能再采用“翻譯式”、“灌輸式”、“教師中心論”的方式,應從“主導者”及時轉變成“指揮者”和“引導者”,讓學生在知識殿堂里,學得輕松快樂,最后達到樂于去學、學有所得的目的。
那么如何在初中課堂中使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呢?就這個問題,我從下面幾點談一談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良好的開端是成功的一半。導入是課堂教學中最基本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步。一堂課如果導入得好,就能使課堂氣氛變得輕松、活潑,牢牢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產生良好的學習動機,調動其積極性,教學活動得以順利進行,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一、在導入教學時激發興趣
我在日常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和聽課中,總結出以下導入法。
1.直觀導入法
直觀導入法即通過實物、圖片、簡筆畫、照片、投影片等導入教學。它往往能一下子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起他們的興趣,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運用直觀手段比語言描述更清晰、簡單、明了、有效。
2.音樂欣賞導入法
音樂可以給人以美感,陶冶人的情操。用相關音樂欣賞導入新課,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他們的心智。比如教學7A Unit 3“Festivals”的Main Task前,先播放一段“Happy New Year”,然后順利過渡到怎么慶祝新年節日,怎么慶祝其他節日,比如萬圣節。
3.自由談話導入法
我經常在剛剛上課時做free talk,內容涉及日期、天氣、學生的日常活動、新聞或學生感興趣的話題。我利用學生的好表演、欲成功、易滿足等特點來自由談話,既可寓德于教,又可寓教于樂。自由談話要有目的性,讓學生明白將要學習什么。
4.文化背景知識導入法
這種方法多用于閱讀課。例如我在講牛津英語7A Unit3時,用的便是這種方法。這是一篇關于萬圣節的文章,正式閱讀之前,我為學生介紹了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由來及相關習俗:在農歷的八月十五這一天,全家人團聚到一起來到戶外,一邊吃著香噴噴的月餅,一邊賞月,共享豐收帶來的喜悅……這樣學生就會產生興趣,一個個把眼睛睜得大大的,認真地聽著、思考著。
英語課堂教學的導入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可以根據不同類型、不同內容的課使用不同的導入方法。只要教師做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便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導入教材內容之后,怎么使呆板的教材變得生動活潑,就要靠老師的聰明才智。牛津英語初中教材的教學內容、教學手段、教學過程和各個環節都有很多可利用的因素,只要有意識地挖掘,就可成為英語課的“興趣點”,經加工后再逐個切入,以點帶面進行教學,既讓學生學得輕松快樂,又提高學習效率。
二、創建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
自由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是學生發展個性、成長為創新型人才的基礎。羅杰斯曾說:“成功的教育依賴于一種真誠的理解和信任的師生關系,依賴于一種和諧的安全的課堂氣氛。”這些取決于師生之間親密融洽關系的建立。
具體做法是,首先要盡量減少對學生行為和思維的限制,讓他們有自我表現的機會。允許學生犯錯誤,不以同樣的方法對待不同性格的學生,不拿同一把尺子“測量”不同層次的學生,學習方式要盡量給學生選擇的權利,比如讀課文時,可讓學生選擇喜歡的讀法,不妨問一句“同學們愿意個別讀還是齊讀,是愿意朗讀還是默讀”,等等;布置作業時,不妨問一問“你喜歡布置什么樣的作業”,等等。以平等的身份對待學生,才有助于形成民主、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習氣氛才會寬松,學生創造的“火花”才會迸發。
其次是保護學生的獨特見解,消除學生害怕批評的心理障礙。英語語言的表達和理解雖然受到交際環境的限制,但往往又因人而異,如果硬性地規定統一答案,教師高高在上、唯我獨尊,必然加重學生的畏懼心理,抹殺學生的個性和創造,而允許并鼓勵學生發表不同的見解,則有利于學生創造性思維的培養。如在引導學生閱讀有關污染(Pollution)的科普文章時,一個學生提出了這樣的問題:“What makes our air,water pollution?”雖然其和文章內容沒有多大關系,但我還是留出了讓學生討論的時間,并夸獎這位同學善于動腦筋,結果學生提出了許多減少污染的設想、建議,把課堂知識和生活結合了起來,體現了創造個性。
三、發掘學生的“興趣點”
1.從已有的教材中發掘“興趣點”
牛津英語初中教材課本中有許多色彩鮮明的圖畫,圖文并茂,內容貼近學生生活,喚起學生的共鳴,激起學生的興趣。如7A Unit4 Food中,可充分利用書本中,食物的插圖,教師利用食物的單復數進行可數名詞和不可數名詞用法的歸納總結教學,學生會覺得這些數字離自己很近。在完成教學后,教師引出Whats your favourite food?等句型,讓學生分組展開活動。這樣學生在操練過程中鞏固了食物類的單詞,而且學會了用英語問喜好的句型。教師要熟悉和把握教材體系,充分利用貼近學生生活的興趣點,活用教材。
2.在活動中尋找“興趣點”
初中學生天生愛玩、好動,游戲、活動符合初中學生的認知結構和心理特點。可根據音標拼讀單詞;編兒歌記單詞;教口訣記語法方法,使原本枯燥、機械的單詞學習和句型練習變得生動有趣。把機械的語言操練設計成游戲,既可使語言訓練具備一種真實的信息溝,又可降低焦慮,提高積極性。
(1)設計游戲
猜圖、猜物、猜謎、畫畫、繞口令、擊鼓傳花、快速反應、單詞接龍、快速搶答、角色扮演、說悄悄話、模仿動作或動物叫聲等都是很好的游戲形式。如在教完四五個新單詞后,教師可不停地閃動手中的單詞彩圖卡片,安排學生搶答;或將卡片放置身前,先放低一點,讓學生小聲說詞,再放高一點,學生的聲音也隨之升高,最后教師高舉卡片跳起,學生放聲大喊也跳起。這個游戲可活躍課堂氣氛,達到鞏固復習的目的。也可將新學的幾個單詞卡片平放在黑板上,讓學生“Close your eyes.”,當學生閉眼時,教師快速抽走其中一張卡片,然后讓學生“Open your eyes.”,猜一猜哪張卡片不見了。“Guess whats missing?”這個游戲適合在教完新的單詞后進行,既鞏固知識,又活躍氣氛,學生很喜歡這種方式,教學效果良好。
在日常教學中,還有一個游戲深受學生喜歡,即“吊死鬼”。就是事先想好一個單詞或句子,然后根據它的字母數在黑板上劃好一條條線(舉個例子,我想好了“computer”這個單詞,就在黑板上劃8條橫線,表明是8個字母),學生分成若干組,依次各報一個字母,凡是所報字母是在本單詞里的,即在相應的橫線填上字母,最后根據所學知識猜出這個單詞。每到這個時候,課堂總是很熱烈,每個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可以說這些游戲的趣味性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達到了學以致用和培養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目的。
(2)開展競賽
興趣與成功是一對twins,經常性的成功體驗可使人永不滿足而求索不止,這對英語教學有著不可估量的促進作用。個人競賽、小組競賽、男女生競賽等都是好形式,模仿、朗讀、會話、表演、唱歌、造句、回答、猜謎、紀律、書法、游戲、單詞拼寫、看圖說話、作業情況等都可競賽,并在紅花榜上予以體現。為了使競賽與上課內容緊密結合,可根據授課內容給每個小組一個“隊標”,如國家China,England,America,Japan,或動物tortoise,hare,甚至可以是水果apple,banana,cherry,orange,并給每個隊一句口號,如:“Apple,apple,go go go.”“Banana,banana,no no no.”等,讓學生動起來,讓他們在不知不覺中感受英語、掌握英語、運用英語。
3.在創設情境中達到“興趣點”
簡筆畫在教學過程中有著獨特的信息溝通作用,它可明顯地促進學生對語言材料的感知作用,寥寥數筆就能表現豐富的語言信息和概念。在教天氣時,簡筆畫能很清楚地表現出sunny,cloudy,windy,snowy等關于天氣情況的單詞。盡管我的畫技拙劣,但也敢在學生面前“獻丑”,所以常常給課堂帶來無盡的歡樂。
總之,教學有法,教無定法,教無止境。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如何使學生學得輕松快樂,關鍵要靠我們思考、探索、研究和總結,為學生搭建起一座新的舞臺,只有這樣才能達到預期的目的和效果,使學生得到更生動、更長遠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