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寶
摘 要: 觀察是我們認識世界獲取知識的一條重要途徑。觀察是指有目的、有計劃、有思維活動的知覺活動。小學生在語文老師的指導下,通過觀察彩圖、觀察生活等獲得大量的所需知識,然后通過科學思維活動的“加工”,獲得感性材料。觀察是人們認識事物獲得知識的一個步驟,也是進行思維活動的基礎,因此,觀察對發展學生的智力,打開想象之門有著重要作用。
關鍵詞: 觀察 小學語文課堂 想象力
小學生在生活中,對周圍常見的事物并不怎么留心。正所謂“常見不怪”,他們缺少仔細看、認真想的習慣。這樣就影響了他們感知材料的積累,既不利于思維想象活動的開展,又影響讀寫素質的提高。在培養學生觀察能力上,我認為應從以下三個方面抓起。
一、教會學生看圖,養成仔細觀察的日慣
低年級語文課本中有許多插圖,指導學生看圖是培養其觀察能力的一個重要方面。低年級學生由于年齡特點和智力限制,往往看得粗略、想得簡單。教師教學時往往只考慮傳授知識的需要,對插圖的觀察想象引導不夠。如在拼音教學中讓教師只要求學生根據圖意帶出一個字母的音素,就算觀察完了,學生根本不用仔細看、認真想。
在教學時要重視激發學生看圖的興趣,教會他們看圖的方法,還要讓他們動腦想一想。如教“0”時,應先出示一張公雞的畫面,再出示一張公雞叫鳴的畫,讓學生仔細觀察后回答:兩張畫片有什么不同?當學生看出嘴巴畫得不圓時,再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打鳴的公雞是怎么叫的?一般什么時候叫?公雞叫鳴有什么好處?這樣既達到了借助圖畫幫助發音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仔細看圖、認真思考的思維習慣。
二、引導聯想,養成遇事思索的習慣
學生仔細看是培養觀察能力的前提條件,引導看圖聯想才是培養觀察能力的主要目的。因此,在學生初步掌握看圖的方法后,應逐步引導他們據圖聯想,即要求學生根據畫面上某一情景或事物,進行合乎發展規律的想象,使畫面的表達意境更豐富。如語文課基礎訓練中的“郵遞員風雨送書信”一圖,在學生觀察領會圖上的情景之后,教師啟發學生想象:郵遞員還有哪些感人的事例?要求學生仔細觀察、思考、想象。有個學生說:“郵遞員冒著風雨送信,他好像生病,并且咳得厲害,喘個不停,但他想到千家萬戶等著他送信送報,堅持上班。”問他為什么會想到郵遞員有病?他說:“從圖上看,郵遞員臉上瘦瘦的,看上去身體不怎么好,另外,圖上畫的是一個老郵遞員,老人冒雨著涼最容易生病。”這樣的擴展推理是有根據的。學生通過郵遞員的病情和心理描繪,想象了一個“帶病上班”的典型人物。另一個學生說:“根據畫面,郵遞員克服了種種困難,最后在公安同志的幫助下找到了一封地址不明的收信人。”這種聯想雖然超出了畫意,卻在情理之中。這樣教學,既培養了學生遇事思考的習慣,又學生開發了想象力。
三、指導觀察,養成悉察周圍事物的習慣
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留心往往取決于興趣愛好,對喜愛的事物就會有興趣地看,好奇地問。根據兒童的特征,這是無意注意。教師只有把無意注意引向有意注意,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教師要結合一些活動指導學生觀察景、物、人、事。如組織一次踏青,到鄉村田野看看,學生被彎曲的小路及兩岸的風景——春色和水面上的浪花吸引了。我就有意識地啟發他們眺望江兩岸的景和遠近的水,用語言表達出來。有的說:“浪中雖無舟,人在岸邊行。”有的說:“河水雖不是飛流直下三千尺,但也一波未平一波起。”讓他們用學過的詞語形容自然美景,學生個個都想展示本領,如“風景如畫,景色迷人”“奇峰挺立,山清水秀”,等等,可見學生觀察之細,思路之廣。這樣不僅加深了學生對家鄉的熱愛之情,而且培養了學生悉察周圍事物的好習慣。
現行教材編排得比較好,教師可利用教材引導學生觀察螞蟻、金魚、兔子等動物的外形、生活和行動特點;觀察一些花卉、植物的形態和生長過程;觀察自然景色的變幻;人物形象的差異……總之,要讓學生在絢麗多彩的生活中做有心人。
四、走出誤區,張開想象的翅膀
我帶領學生讀《小王子》,起初很猶豫。這豈止是童話,說是哲學書似乎更合適。可是我又真的很喜歡他,忍不住想談談我心中的《小王子》,談談被成人們所拋棄的想象力。
曾有一個廣為流傳的事例:
課堂上,老師提問:“雪化了變成什么?”
“變成水!”大家異口同聲。
一個小女孩回答:“變成了春天!”這個回答是多么富有想象力,又是多么富有藝術性,可居然被判為零分。因為老師認為,這個問題的標準答案不是這樣的。可笑的標準答案,就像已經被格式化的軟盤,墨守成規的人們還有想象的空間嗎?更可笑的是,有人認為想象力和知識是天敵。因為知識符合邏輯,而想象力無章可循。那些人都忘了,知識是不斷更新的,科學絕不是一成不變的。愛因斯坦說過,現象力比知識更重要。我認為,想象力和知識是相輔相成的,想象力是促進知識更新的動力,而知識是實現想象力的工具。
雖然我們生活在成人的世界里,可慶幸我們還有機會閱讀《小王子》,有機會保留一顆童心,給自己留一些想象的空間。
實踐證明,觀察可豐富學生的想象,提高思維素質,從指導觀察入手,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是可行的,是有效的。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想象力是每個語文教師永恒的主題,并非朝夕即能收效,必須長期堅持不懈地抓下去。只要我們注重學生想象力的培養,學生將來就一定會有所創新。
參考文獻:
[1]小學語文課程標準.2011.
[2]淺談小學語文中如何激發孩子的想象力.2012.8.
[3]小學語文教學,2004,1.
[4]中國小學語文教學論壇,20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