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建國
在知識的構建過程中,已經獲得的知識與技能對新知識的學習和新技能的產生起促進作用叫正遷移,反之,起干擾作用叫負遷移。近年來,高考英語試題中單選題的迷惑性很大,學生失分較多,常常是由負遷移造成的。因此,在高考復習過程中,教師應從不同的知識點中尋找共同的因素實現正遷移,分析比較相似句型的不同點,防止負遷移的產生,增強學生的分辨能力,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下面我談談在幫助學生復習應考中的做法和體會。
一、同一概念,不同形式
現代英語語言豐富,同一概念有時可用多種方式表達,但這些用法又有一定差異。老師在復習過程中必須注意歸納,使學生掌握它們的異同點。例如:一般將來時就可用六種方法表達:will/shall+動詞原形;be going to+動詞原形;be + v-ing;be to+動詞原形;be about to+動詞原形;一般現在時表示將來。其中,will/shall+動詞原形表示一般事先沒有考慮過而臨時決定的動作;be going to+動詞原形表示按計劃打算要做的事或有跡象表明將要發生的動作,如:I think it is going to snow.現在進行時也可表示按計劃安排要發生的動作,但它限于一些動詞,如:go,come,leave,start,arrive,return,work,sleep,stay,play,do,have,wear,sail等;be to+動詞原形表示按計劃安排要發生的事或用來表示征求對方意見,但一般受人們主觀控制,如:The line is to be opened to traffic next week.在if引導的條件狀語從句中,可用一般現在時或be to+動詞原形表示“如果一定……”,be about to+動詞原形表示“即將,馬上”,一般不和表示將來的時間狀語連用,常用于“be about to do sth when...”的句型,如:He was about to go to work when the telephone rang.此外,還可用一般現在時表示按計劃或時刻表要發生的動作。
二、意思相同,用法不同
英語中有些單詞或短語意思一樣,但具體用法不能相互代替,并且高考試題中單選題的詞類辨析題有所增加,因此,我們在教學時應加以對比,使學生掌握其用法差異,避免知識的負遷移。請看下面的例題:
1.If you want to change for a double room youll have to pay _______$15.(全國高考試題)
A.another B.other C.more D.each
此題中的干擾項是C,another和more都有“再,又”的意思,但another通常放在數詞或表示數量的短語前,more放在它們之后。如:He tried three more times.他又試了三次。所以答案應為A。
三、形式相似,作用不同
英語考試中經常會遇到一些句子很相似,可能只差一兩個單詞或只是標點符號不一樣,但它們的答案卻大相徑庭,學生經常會憑自己的感覺做判斷,不分析句子成分,導致失分很多。因此,在講解題目時,教師應幫助學生聯想到與此題相關甚至相反的知識點,培養學生的發散性思維,做到穩中求變、舉一反三,提高解題能力。請看下面一組句子:
1.It was eleven oclock _______ he returned home.
2.It was at eleven oclock_______he returned home.
3.It was eleven hours _______ he returned home.
A.that B.since C.when D.before
第1題應選C,意思是“當他到家時是十一點鐘。”,是when引導的時間狀語從句。第2題選A,是強調句型,強調的at eleven oclock,無論強調時間、地點、原因,都用that連接。第3題選D,意思是“他過了十一個小時才到家的?!保癐t will be/was+一段時間+before從句”表示“很久才……”。
四、形式改變,實質不變
近年來,高考命題者常常改編熟悉句型結構,利用一些詞或短語的搭配迷惑學生。因此,教師應指導學生掌握做此類題的解題方法,比如:把句子改為被動語態或把一般疑問句改為陳述句等,要求學生解題時排除定性思維的干擾,認真分析句子結構,從而成功解題。
1.Time should be made most of _______our studies.
A.improving B.to improve C.being improved D.to be improving
此題應選B,不定式作目的狀語。學生會受of的影響錯選A,認為improving作of的賓語,其實,make most of的賓語是time。改為主動形式應為:We should make most of time to improve our studies.此句是改為被動語態后用介詞of來迷惑學生的。
五、看清語境,排除漢語干擾
學生在學習英語的過程中,或多或少會受母語的影響,高考命題者就利用學生做題時會受漢語思維的影響而出易錯的題目。出錯的原因可能有兩種:一種是由于中西文化差異造成的,另一種是由于學生做題時把題干翻譯成漢語的習慣導致的。因此,學生做題時一定要看清語境,弄清在英語里此語境的表達方法,切不可想當然從漢語思維的角度考慮。
以上僅是筆者幾點膚淺的認識,掛一漏萬,不成系統。總之,老師在高考復習中要盡量從多方面、多角度幫助學生實行知識的正遷移,加強對比練習,避免知識的負遷移,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