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善倉+李增梅+董燕婕+陳業兵+鄧立剛
摘 要:山東省是我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加工、出口基地,其產量和質量均名列全國前茅。但隨著山東農業的快速發展,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時有發生。本文分析了發生在山東的典型農產品質量安全案列,查找原因并提出應對措施。
關鍵詞: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對策
中圖分類號:S37 文獻標識號:A 文章編號:1001-4942(2014)11-0132-03
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指食物中毒、食源性疾病、食品污染等源于食用農產品,對人體健康有危害或者可能有危害的事故[1]。山東是一個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銷售大省,農業結構齊全,區位優勢明顯,已經形成了“四大糧食作物(小麥、玉米、甘薯、大豆)、四大經濟作物(蔬菜、花生、 棉花、水果)、兩大優勢產業(畜牧、水產)”的格局。山東省更是全國糧、油、蔬、果、畜禽、水產的重要產區和出口基地。山東省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把農產品質量安全作為轉變農業發展方式、加快現代農業建設的關鍵環節來抓,近年來制訂了《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條例》、《山東省食品安全事故應急預案》、《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規定》,成立了山東省農產品質量安全風險評估專家委員會,開展全省17地市蔬菜農藥殘留例行監測、蔬菜質量監督抽查;2004年實施“出口農產品綠卡行動計劃”、2011年啟動我國首個“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范區發展規劃”等,有力地保障了全省農產品質量安全。
但在山東農業快速發展的同時,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也時有發生,如 “羊肉瘦肉精”、 “毒韭菜” 、“甲醛白菜” 、“藥袋蘋果”、“速生雞”、 “假冒有機蔬菜” 、“神農丹毒生姜”等事件。由于缺乏基礎性研究和科學支持,在“甲醛白菜”、“藥袋蘋果”事件發生后,消費者出現恐慌情緒,公眾信任度降低,對山東農業造成一些負面影響和經濟損失,同時也重挫了生產者的積極性。
本文研究了近年來發生在山東的典型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剖析產生的原因并提出應對措施。
1 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產生的原因
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隱患存在于農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如生產、收獲、晾曬、儲存、加工、運輸等,特別是環境、氣候、種植方式的變化及化肥、農藥過度使用,使農產品質量安全潛在的風險隱患增大[2~4]。
1.1 產地環境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
近年來土壤環境造成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逐漸增多。土壤環境污染物主要有重金屬類、持久性有機污染物(POPs)、農業面源污染等,在農產品生產過程濫用農藥(尤其高毒農藥)、化肥、塑料薄膜等使農業面源污染逐漸成為土壤污染的重要因素[5]。壽光設施菜地中鎘含量隨種植年限的延長而升高,四年中提高了14.8%[6]。
1.2 農產品生產操作不規范,濫用投入品
2012年5月3日有關 “毒韭菜”毒倒兩家7人的消息見諸濟南各媒體,經檢測確定為有機磷類農藥所致;2012年6月11日媒體報道煙臺部分地區一些果農使用違禁藥品的藥袋包裹蘋果;2012年12月18日中央電視臺曝光山東省內一些養殖戶違規喂食抗生素、違禁藥的“速生雞”事件; 2013年5月4日《焦點訪談》報道濰坊市部分地區種植生姜長期違規使用劇毒農藥“神農丹”。從這些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看,在農產品生產過程中,農獸藥(尤其高毒農藥)的過度使用、不規范使用、違規使用、不遵守休藥期造成農產品突發事件頻發[7]。
1.3 農產品貯藏、運輸環節保鮮技術落后
2012年5月青州市部分商販使用甲醛對白菜進行保鮮,另外山藥、蘑菇等蔬菜也被曝出使用甲醛溶液噴灑和浸泡。由于我國農產品供應鏈的管理處于初級階段,依賴個體商販從事農產品初始運輸、批發,缺少安全儲藏條件[8]。同時由于農產品生產的季節性、地域性或易腐性等特點,農產品從產地到餐桌的運輸或貯藏過程中存在濫用和非法使用添加劑、保鮮劑的現象。
1.4 消費者的認知程度影響農產品質量
農產品質量安全狀況是消費者關注的熱點,但大多消費者缺乏農產品安全生產和安全消費知識,往往盲目跟風信從,“避孕藥黃瓜”、“打針西瓜”、“化肥農藥催熟早稻”等輿情就是此類問題的典型案例。部分消費者以訛傳訛,造成嚴重負面影響。
2 對策與建議
2.1 高度重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
克服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中存在的重數量、輕質量,重生產、輕監管現象,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農產品首先是“產”出來的,要把住生產環境安全關,也是“管”出來的,要嚴厲打擊農產品安全犯罪;要堅持“產出來”和“管出來”兩手抓,兩手都要硬,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
2.2 加強基層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力量
解決目前市、縣兩級農業執法機構存在的職能不全、人員不足、設備不齊等問題,加強鄉(鎮)政府、街道辦事處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建設,從人員編制、經費、檢測技術等方面給予支持,改變目前普遍存在的 “缺人員、缺經費、缺手段”現象,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公共服務機構。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培訓、技術推廣、日常巡查等基礎工作,落實監督管理責任。
2.3 加強對農藥、獸藥的監督管理
農藥、獸藥的超量使用、違規使用已經成為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突出問題,也是造成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的直接因素。應強化源頭控制,建立一系列具體制度,包括劇毒、高毒農藥限制區域銷售使用制度,農藥、獸藥經營告知制度,低毒、低殘留農藥、獸藥補貼制度,劇毒、高毒農藥實名購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及不能說明購買用途人員出售劇毒、高毒農藥制度,劇毒、高毒農藥容器和包裝物回收與集中銷毀制度,集中用藥環境影響評價與統一防治制度,高風險農藥、獸藥目錄管理制度,小宗農作物、特色農作物農藥登記試驗與推選使用制度等。
2.4 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責任制
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將責任落實到崗到人,各個監管環節環環相扣,確保監管措施到位。當前應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一是將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納入各級政府工作考核內容,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責(上接第133頁)任制;二是明確各級政府對本行政區域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總責,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和其他有關部門按照各自職責承擔相應的監督管理責任;三是明確農產品生產者和經營者對其生產經營范圍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負直接責任,加強對農產品生產經營者的教育培訓,使其牢固樹立道德意識、法律意識和責任意識。
參 考 文 獻:
[1] 山東省農業廳.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應急預案[EB/OL].山東農業信息網,2012-11-12.
[2] 武兆瑞.全力提升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訪農業部副部長陳曉華[J].農業質量標準,2009(1): 4-8.[3] 楊明生,王艷,崔野寒,等. 農產品質量安全危機管理問題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10(24): 10-13.
[4] 王迎迎,李瑩,陳志英. 哈爾濱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黑龍江農業科學,2012(6):117-119.
[5] 王為民.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突發事件的特點、 成因與對策分析[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11(1): 15-17.
[6] 方堃,劉瀟威,王靜,等.農產品產地土壤環境主要污染現狀及防治研究[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12(4): 54-57.
[7] 李樹輝,李蓮芳,曾希柏,等.山東壽光不同農業利用方式下土壤鎘的累積特征[J].農業環境科學學報,2011,30(8):1539-1545.
[8] 李恩普.強化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的措施探討[J]. 農產品質量與安全, 2012(4): 22-24.
[9] 陳秉恒,鐘漲寶.基于物聯網的農產品供應鏈安全監管問題研究[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4): 49-55. 山 東 農 業 科 學 2014,46(11):137~14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