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澍敏


王健林也玩起了“滬港通”——大連萬達商業地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萬達商業地產”)將于12月23日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掛牌交易;而萬達院線首發審核已獲中國發審委通過,按照目前發行程序,最快1個月內可拿到發行批文,趕在2014年年底登陸A股,成為A股市場“電影院線第一股”。
有投行人士估計,萬達院線A股上市后的市值極有可能超過135億人民幣;今年雖然大陸商業地產市場不景氣影響到萬達商業地產的估值,但香港上市后總市值也應在600億美元左右。我們給王思聰爸爸算一筆賬:王健林通過萬達投資持有萬達院線68%股權,合3.4億股,估計市值在92億元左右;通過直接和間接的方式合計持有萬達商業地產IPO前約60%的股份,即使發行新股后有所攤薄,持股比例也應在五成以上。兩者相加,王健林的身家在滬港IPO之后有望達到2400億人民幣左右。
正所謂在哪里跌倒就從哪里爬起來,從資本市場失去的也要從資本市場拿回來,王健林這位商場老兵在2014年年底雙管齊下,通過大陸、香港資本市場一起發力,有望奪回大陸首富的位置。更重要的是,商業地產和電影娛樂都算是傳統意義上的舊經濟,此舉也算是舊經濟霸主發起的“帝國反擊戰”。
新經濟大年
這十幾年來,新舊經濟之爭從未平息過。
把記憶的指針撥回2000年,科網股泡沫破滅之時,“舊經濟”對于“新經濟”是頗有點幸災樂禍之心的。所謂不作死就不會死,大把大把的真金白銀投入到虛擬的網絡世界里,血本無歸多正常啊。資本市場上,經歷過沾網就漲的爆發后,涉網股紛紛暴跌,看看上海梅林的K線圖,14年過去,股價都還沒有超過2000年創下的高點。當時,“舊經濟”們最喜歡做的事,就是把互聯網泡沫比作當年荷蘭的郁金香泡沫。
這說明什么呢?說明法海不懂愛,舊經濟既讀不懂新經濟,也讀不懂泡沫。毛主席教導我們,凡事要一分為二。人性無法拒絕瘋狂,資本也不能杜絕短期的非理性,但只看到泡沫破裂后慘烈的破壞作用是片面的,就以郁金香泡沫為例,泡沫導致許多投機者傾家蕩產,血本無歸,但同樣引導了大量資本匯聚到郁金香產業中,投入到郁金香的品種繁育、商業推廣上,四百年過去,時至今日,荷蘭的郁金香產業占到農業總產值的25%左右,每年創造出的財富和就業機會恐怕都要超過當年郁金香泡沫中損失的金錢——誰說有泡沫就不好呢?
再把時間的指針撥到眼下的2014年,今年可是以互聯網科技為代表的新經濟的大年。TNT、在線教育、移動互聯等新興產業熱得發燙,網絡電商如日中天,天貓雙十一交易額達到創紀錄的571億元,參與交易者遍布全球217個國家和地區,橫掃全球如卷席。相比之下,以商業地產、資源、公用事業等為代表的舊經濟則集體陷入低迷之中,以原油為代表的大宗商品價格幾近崩盤,連續多年調控依然走牛的房地產價格強勢不再。
舊經濟除了在實體經濟的戰場上一敗涂地,在一向對經濟敏感的資本市場上也沒有討到便宜。自年初A股市場IPO重啟以來,截至11月28日,A股市場共104家企業上市,募集金額591.04億元,平均募集金額5.68億元;而前11個月里,共有包括阿里巴巴、京東、新浪微博、迅雷、智聯招聘、途牛旅游網在內的14家中企在美國資本市場上市,募集金額是多少呢?1746.86億元!看一看上市公司名單,前者服務于舊經濟,而后者服務于新經濟的格局一目了然。這一輪,新經濟完勝。
資本市場不但“嫌貧愛富”,還是個天生助力新經濟的放大器,50歲的馬云自1999年創立阿里巴巴,至今僅僅15年的時間,便憑借今年阿里巴巴赴美上市成功在10月發布的福布斯中國富豪榜中憑借1193.4億元的身家,取代王健林成為新首富。不僅如此,12月12日公布的最新彭博億萬富翁指數顯示,馬云甚至已經超越經商逾60年的李嘉誠,晉身為新一代亞洲首富。值得一提的是,馬云超半數的財富來自其阿里巴巴6.3%的持股,這些股份目前價值163億美元。馬云勇奪亞洲首富,資本市場可謂居功至偉。
以互聯網為代表的新經濟領軍人物馬云曾經表示,李嘉誠等富豪象征著傳統行業(舊經濟),現在因為網絡科技業(新經濟)的崛起,他們的時代已經過去。對于馬云的趕超,李嘉誠先生也表現得頗為大度,彭博的數據發布后,他通過發言人表示,自己失去亞洲首富沒有任何感覺,但對于有中國年輕人做得不錯,感到十分高興??墒亲屑毱肺独先思业脑挘坪醺猩钜?,一個有資格評判年輕人做得錯與不錯的老人,顯然有著某種身份上的自恃。而內地前首富王健林的回應更為強硬。
為什么是香港和上海?
不錯,商業地產和電影娛樂是屬于傳統意義上的舊經濟陣營,但只要玩得好,舊經濟一樣能玩出彩。比方說,上市地有兩個:大陸A股市場和香港市場;擬上市公司也是兩家:商業地產和電影娛樂。而哪家公司選擇哪個上市地,這其中就大有講究,運作得好,就能發揮1+1>2的作用。事實證明,萬達選擇讓商業地產在香港上市,電影娛樂在大陸上市,是精心考慮后的結果。
地產業景氣不再已是業內的共識,最近連一向力挺房價的任志強任大炮都松了口,認為明年的房價存在下跌空間。本來,在非景氣周期選擇IPO并非明智之舉,因為行業不景氣必然帶來低估值,對股東價值的體現不利。問題是,萬達等不起。
王健林早在2005年就曾試圖將萬達商業地產在香港上市。不過當時并非以公開募股的方式,而是以房地產投資信托基金的方式籌劃上市。2005年底,其招股文件在香港通過,然而讓萬達始料未及的是,2006年國家幾部委聯合發布“171號文件”,嚴格限制境外公司收購內地物業,赴港上市計劃被迫放棄。
隨即,王健林將目標轉向A股市場,并在2009年正是啟動上市計劃。無奈,政策再次讓萬達吃了閉門羹——房地產企業上市閘門關閉讓上市再度擱淺,隨后2013年A股市場暫停IPO,這一拖就是5年。
2014年,A股IPO市場重新開閘。等待許久的機會終于到來,萬達卻技術性地放棄了。隨后,已借殼在香港上市的“萬達商業地產(集團)有限公司”宣布改名為“萬達酒店發展有限公司”,將“萬達商業地產”這一名字讓出。此舉向市場透露出了信號——萬達還是將香港作為其上市目標。9月16日,萬達商業地產向香港聯交所遞交上市申請,正式進入實質運作階段。這場近10年的上市征途又回到了最初的目標。endprint
萬達商業地產從成立之初起便以高度擴張著稱,而高速擴張帶來的高負債率、資金周轉跟不上等問題也一直困擾著萬達,根據媒體報道,截至2014年6月30日,萬達有高達73.7%的土地儲備還在開發中,在建工程投入資金711億,2017年7月前還需投入后續資金2389億,此外還有1800億左右的銀行貸款和未償還債券,刨去賬面現金和IPO融資,總共算下來,萬達商業地產資金缺口高達3325億。
一方面在市場低迷的背景下急著融資,另一方面又不想折讓太多,讓萬達商業地產赴香港上市就成為最佳選擇。雖然行業大背景不佳,但相比大陸股市,香港投資者有一種商業地產情結,傳統意義上的十大恒升藍籌股中,長江實業、恒基兆業地產、和記黃埔、新鴻基地產、中信泰富,商業地產股倒占了5席。多年來,這幾只商業地產股經營穩健、回報豐厚,擁有很大一批擁躉。王健林的如意算盤,是想利用港股投資者的商業地產情結,盡量對沖掉行業的不景氣,從而獲取相對較高的估值。
相比之下,將萬達院線放在A股市場上市更是順理成章的選擇。曾經涌現過邵氏、嘉禾等一系列響當當名字的電影娛樂業在香港早已是成熟產業,甚至毫不夸張地說,已經有沒落的趨勢,不少香港影星紛紛選擇來內地“揾食”便是明證。而在內地,電影娛樂業卻是處在爆發期的當紅炸子雞,舉幾個簡單的數字為例:截至2013年12月31日,全國銀幕數從2003年的1953塊增加到18195塊,增幅近10倍;2013年票房收入217.69 億,四年翻番;作為電影娛樂業上市公司的先驅,華誼兄弟2009年的凈利潤是6000萬,到了2013年,這個數字增長到6個億,4年翻了10倍。
作為院線行業的龍頭老大領頭羊,我們從萬達院線的招股說明書里同樣可以看出大陸電影娛樂產業高速增長的端倪:近三年來,萬達院線一直保持高速增長,其營收復合年均增長率達到34.95%,由2011年的22.09億元增長至2013年的40.23億元。最近三年,萬達院線凈利潤分別為3.07億元、3.9億元、6.05億元,今年上半年已經實現凈利潤4.18億元。行業飛速增長的背景再加上業界龍頭的地位,萬達院線選擇在內地A股上市,完全可以獲得更高的估值。
誰說舊經濟就不會玩資本游戲?王健林不但懂得利用資本市場,還懂得怎么用好資本市場??磥?,他與馬云的首富之爭短期內還很難分出勝負。
未來趨勢
不但首富之爭尚未塵埃落定,新舊經濟之爭同樣也還未有盡時。從目前的發展方向看,新經濟與舊經濟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有日漸合體的趨勢。也就是在今年年中,阿里巴巴收購了香港上市公司文化中國,改名為阿里影業,并請來中影集團原副總經理張強擔任公司行政總裁兼執行董事,正式殺入了舊經濟的領地;而萬達也在今年8月23日與兩位互聯網巨頭騰訊、百度簽訂戰略合作協議,成立了一家名為“騰百萬”的電商公司,三者分別持股70%、15%及15%股權,總投資50億元,高調進軍O2O電子商務平臺,與阿里巴巴在電商領域展開爭奪。
馬云介入影視娛樂業是以守為攻,王健林進軍電商領域是以攻為守。這一場新舊經濟的大戰著實有看頭。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