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達州市高級技工學校創建于1979年,隸屬于達州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是達州市唯一的一所高級技工學校。建校以來共為社會培養、輸送了六萬多名中、級技能人才。
學校現有專兼職教職工286人,在校學生近2000人。環境優美,師資雄厚,設施齊全,設備先進。開設有汽車類、機械制造類、電子技術類、計算機類、機電技術類、通訊技術類、學前教育類等七大類近20個專業(工種),已形成了以汽車、機械、機電、計算機、電子等專業為骨干的適應地方經濟建設和行業發展的特色專業體系。建設了計算機網絡、綜合家電、汽車電器、焊工、鉗工、通訊、電子、機械原理、電力拖動與自動化等30多個實習(訓)室,一個市級機械類公共實訓基地,一個市級汽車類公共實訓基地。校內實習(訓)設備可同時滿足2000多名學員操作訓練。
學校吸取德國“雙元制”辦學模式的精華,在省內外分專業建立了20多個實習基地,為學員學習新技術、掌握新技能奠定了堅實的基礎。近年來學校大力實施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推行“理實一體化”和“產教結合”的教學模式,形成了較完整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學校堅持“學校有特色、專業有特點、學生有特長”的辦學方向,先后建成了信息產業部電子產品營銷員培訓考核基地、四川省特種行業操作人員培訓考核基地、四川省高技能人才培訓基地、四川省勞務開發培訓基地、達州市勞務開發培訓基地、達州經濟開發區企業員工培訓基地。

學校先后被評為四川省職業教育先進單位、四川省職業教育改革創新先進單位、四川省技能人才培養先進單位,學校黨總支部被中共達州市委命名為“四好班子”。學校辦學成果得到了省、市領導的充分肯定,社會效益受到廣泛關注,得到了社會各界的高度評價。
學校確立了“訂單培訓、定性培養、定向輸出”的就業安置思路,先后與三十多家國有大型企業、知名外資企業和中外合資企業簽訂了委托培養合同和定向培養合同,在北京、上海、深圳、東莞、蘇州、重慶、成都等地建立了二十余個就業基地,與蘇州華碩電腦集團、深圳富士康科技集團、深圳鴻準模具有限公司、寧波奇美電子有限公司、杭州(松下)電機有限公司、成都正恒動力機械有限公司聯合開辦了“預備人才班”,與遍布全國的90多家企事業單位組成的就業網絡,為學生就業安置提供了強力保障,學生就業安置率達100%,就業安置滿意率達90%以上。形成了“出口暢、入口旺”的良好局面,實現了“招得進,留得住,學得到,輸出好”和“讓家長放心、讓學生成才、讓社會滿意、讓用人單位受益”的目標。
學校從1985 年開始開展各類短期培訓工作,1994 年開始開展全市機關事業單位技術工人晉級培訓考核工作,2004年開始承擔政府下達的失地農民、農民工、失業人員技能培訓任務,2005年開始承擔四川省勞務品牌培訓和達州市勞務品牌培訓項目任務,2009年開始承擔達州市勞務品牌培訓項目高級工的培訓任務。學校結合實際,組織教師深入沿海經濟發達地區企業,對在外務工的達州籍人員開展電工、焊工、計算機操作員等技能培訓。學校現每年培訓各類中高級技能人才6000余人,為促進地方經濟發展和國家現代化建設做出了應有的貢獻。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提高培訓的教學實效

學校突破了過去單一的教學方法模式,綜合運用講授法、演示法、研討法、視聽法、指導操作法等系列教學方法,取得良好的教學實效。
理論教學充分利用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活用演示教學法增強直觀性。針對農民學員的培訓,要求講授的內容必須實用、淺顯、精要,語言必須通俗易懂、生動風趣,并制作符合培訓內容要求的課件,增強教學直觀性,提高講授的效率。
樹立“旗幟”“標桿”,充分發揮典范的引領示范、輻射帶動效應。通過強化種養殖大戶、農民輔導員、科技帶頭人等的培訓,樹立學員典型,讓他們在技術推廣與應用、生產管理與經營方面起到輻射帶動作用,形成農民輔導員帶動示范戶,示范戶影響一般戶,戶戶都有科技明白人的良好局面,帶動廣大農民主動主動參與到職業技能培訓中來。
深度開發,多元配置,提供師資保障
學校采取“深度開發、多元配置”策略,充實師資隊伍,提高師資水平。
學?,F有師資挖潛。輪流組織專業教師參加國家級、省市級骨干教師培訓,組織年輕專業教師開展“拜師學藝、以老帶新”活動,將專業教師派遣到企業、種養殖基地掛職鍛煉。
借助社會力量,多元配置師資。學校從企事業單位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工程技術人員,聘請各類專家、教授,招聘縣內其他學校的專業教師為兼職教師,并特約廠長、經理到課堂傳授經驗。近兩年來學校先后聘請的高級農藝師、獸醫師、檸檬高級農藝師、水產高級工程師、沼氣生產工高級考評員等相關專家,在技能培訓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年來學校在提高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教學實效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參培對象技能等級鑒定合格人數、合格率都有大幅提升,獲中級技能等級的品牌培訓學員達60%,高級技能培訓學員獲得高級工技能等級達100%。培訓學員就業率提高,從業收入明顯增加,近兩年,需要轉移的參培學員2108 人實現了100%轉移就業,其月平均工資比未培訓農民高300-500元。參加扶貧培訓的1300名學員,掌握了一技之長,在校園招聘會上全部被省內外50 多家企業現場錄用,實現了“培訓一人、就業一人、脫貧一戶”的目標。參加培訓后就地從事農業生產的學員,將所學知識技能應用到生產實踐中取得了明顯成效,贏得社會的高度贊譽及參培學員的好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