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10月29日,一架從重慶飛往溫州的客機上,23歲的頭等艙旅客鄭某不聽勸阻強行開機,并辱罵毆打安全員,還揚言自己是福建某市市長兒子,要讓父親報復當班安全員和證人們。經證實,此人為福鼎市常務副市長鄭敬國之子。這一事件受到輿論持續高度關注。隨后,肇事者父親鄭敬國出面公開道歉。警方也對當事人予以治安處罰。
同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官二代,同樣以老子的牌子炫威,“我爸是市長”的惡性遠甚當年轟動一時的“我爸是李剛”。這其中至少有兩點我們可以加以比照。首先,當年李啟銘開車撞人,從主觀上講他肯定不是故意放縱后果發生,而今日之鄭公子應該不會不知道坐飛機是需要關掉手機的,但他卻先是拒絕關機、后又再次強行開機,壓根就是一門心思找麻煩;其次,“我爸是李剛”某種意義上可以算作李公子闖下大禍之后驚慌失措地試圖逃遁之舉,而鄭公子呢,明知故犯之后是有錯不改,無論喊出“我爸是市長”之言,還是實施推搡、蹬踹安全員之行,都是在赤裸裸地尋釁滋事、不懈攻擊。
試圖讓“副市長”父親出面報復航空安全員,足以表明這位玩世不恭、自以為所向披靡的鄭公子,更像是個“傻兒子”,或者就算他特能蹦跶,其實也只是井底之蛙,懂的東西并不多。他可能并不知道他的“副市長”父親僅僅是個副處級官員而已,就是有這份心想報復屬地之外的航空安全員,恐怕也是八竿打不著。李公子學生時代的語文成績咋樣不得而知,但他心里面似乎也沒有“前車之鑒”這個詞,一點意識不到最終后果只能是搬石頭砸自己及其一家人的腳。
不過,在一個縣級小市里,堂堂“常務副市長”確實堪稱屈指可數的顯赫人物。從李公子的“我爸是李剛”,到“卡宴哥”的“我有關系,你們把我放了什么都好說”,再到“我爸是市長”,無數活生生的事實表明,無論官二代還是富二代的身份,歷來就是闖禍的溫床,如果沒有過硬的教養支撐,他們哪一天栽跟斗、栽什么樣的跟斗、栽多大的跟斗,都不稀奇,都是遲早的事。
事發之后,鄭副市長“痛心疾首”地出面道歉,承認自己家教失敗,之所以要對痛心疾首這個詞加雙引號,就在于我們并沒有足夠的信心認為這位父親沒有違心。禍事已然臨頭,總得出面收拾,“積極”的應對姿態是題中應有之義。但是請允許我們作如下一攬子追問:難道鄭副市長是今天才發現自己家教出了問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以往時日里,鄭公子在當地一貫的作風與口碑又是如何?假設這事就發生在自己家門口,情形又會如何?還有,一個二十出頭的小年輕究竟從事著何種職業,擁有何等收入能力,坐飛機坐的是頭等艙?鄭公子過去空中往來是否一直坐頭等艙,而在地上又開的是啥樣的車?
海量的輿論吐沫只能讓肇事者“濕身”現形,實質性制裁當然還是要靠法律。溫州警方出手倒算是挺快的,兩天之后就根據《治安管理處罰法》第二十三條第一款,給予當事人行政拘留5天的處罰——這在“5日以上10日以下”的量罰幅度里竟然取的是最低值!
人是福建的,事發在浙江,雖是隔省處置,少了瓜田李下之嫌,但從肇事的綜合情節來看,就算不以“涉嫌暴力危及飛行安全罪”論處,治安處罰也未免過于從輕發落??晒╊惐葏⒖嫉囊粋€信息在于,此前有旅客在飛機上因打撲克引發斗毆,最后被拘留了7日,而鄭公子的情節顯然要比這個重。
且不說即便是同等情節下,“副市長兒子毆打機乘人員”的社會惡劣影響尤甚一層,溫州警方處罰所依據的具體條款就很令人費解。明明事發是在天上,應適用有關“擾亂航空器秩序”的“第三款”,卻用的是“擾亂機關、團體、企業、事業單位秩序”之“第一款”,這莫非構成避重就輕的“暗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