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桂萍+李云+史庭俊
摘 要:論文圍繞教學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材建設、師資隊伍建設等方面分析了《微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建設的建設目標,闡述了精品課程建設的內容、思路、創新點,最后說明了該精品課程建設中存在的不足。
關鍵詞:精品課程 ?建設目標 ?優化課程體系 ?教學方法 ?教材建設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51-02
精品課程是指具有一流教師隊伍、一流教學內容、一流教學方法、一流教材、一流教學管理等特點的示范性課程[1]。精品課程建設是促進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重要舉措[2],通過聚集優質教學資源,提高課堂教學,為人才培養起到了積極的作用。
《微機原理及應用》是我校的重點課程,近幾年來,開始建設校級精品課程,課程組圍繞該課程的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對該課程的精品課程建設進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研究。
1 課程建設的建設目標
《微機原理及應用》是計算機類、電氣類等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主要培養學生具有微機系統的分析、設計、開發能力。在“強調實踐、注重應用”的思想指導下,課程組積極探索,不斷深化改革,緊密圍繞學生專業核心能力的培養,結合該課程的現狀和特點,制定了該課程建設的建設目標,并開展了相應的建設工作。
(1)優化教學內容,構建科學合理的課程教學體系。
(2)改進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果。
(3)強調實踐環節,加強實驗室建設。
(4)充實網絡教學平臺,豐富教學資源。
(5)建設一支結構合理、教學水平高、科研能力強的教師隊伍。
2 課程建設的內容
近年來,課程組對該課程不斷進行改革與探索,課程建設的主要內容如下。
2.1 教學內容及課程體系的建設
調整教學大綱,把計算機專業的兩門主要課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微機接口技術》合二為一,同時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和調整,削減了匯編部分的學時,以應用為目標,重點講述微機原理及接口技術。另外,增加32位機的相關內容,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2 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改革
改變傳統的灌輸式教學模式,積極采用啟發式、討論式、參與式、實例教學等方法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注重因材施教;不斷推進網絡教育資源開發和共享平臺建設,豐富網上教學資源。
2.3 強化實踐教學,加強實驗室建設
改革實驗教學內容與體系,不斷更新實驗項目;重視實驗、課程設計等實踐環節,突出應用性特點,不斷提高學生的實際解決問題能力、動手能力、實踐能力。
在實驗室建設方面,從硬件、軟件兩個方面進行了提升。硬件方面,實驗室近年來全面更新了硬件配置落后的實驗設備;軟件方面,加強了實驗師資力量和強化實驗室內部管理。實驗室現配有專職實驗教師2人,其中高級實驗師1人,實驗師1人,同時要求主講教師均參加實驗指導及實驗室建設。
2.4 加強教材建設
課程組圍繞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了具有“實用型”和“創新型”特色的教材《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同時,編寫了與主教材相配套的實踐教材《微機原理學習與實踐指導》。實踐教材主要包括例題習題、軟件實驗、硬件實驗三部分,結合了應用實例、習題與實驗,實現了實踐環節的一體化,特別是硬件實驗項目按分層思想設計,探索出了一種培養學生綜合分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有效手段[3]。
這兩套教材已由清華大學出版社出版,并被遴選為普通高等學校“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現已被全國多所高校選用。2011年,《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教材獲江蘇省精品教材。
2.5 師資隊伍建設
圍繞精品課程建設,建立了一支由教學水平高、學術造詣深、教授領銜的,副教授、講師等教師組成的專業教學團隊。目前本課程共有專業教師7人,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4人,講師2人,專職實驗教師2人,教師隊伍結構合理,注重培養骨干教師,保證了精品課程建設所需的一流師資隊伍[4]。
2.6 建立院級平臺課程
由于《微機原理及應用》是計算機類、電氣類等專業一門重要的技術基礎課,根據我院的具體情況,結合精品課程的建設,成立了院級平臺課程。由課程組負責全院計算機專業、網絡專業、電子專業、自動化專業、通信專業等專業的《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的教學工作。課程組由學術水平較高的教授擔任組長,并擔當第一主講教師,課程組采用組長負責制,組員做到老中青搭配,保證了課程建設的連貫性。同時,在實施院級平臺課程時,做到三統一,即:統一教材,統一PPT,統一試卷。實施院級平臺課程幾年來,較好地解決了師資不平衡,教材、PPT雜亂,試卷難度、廣度不同的問題,教學效果顯著。
3 特點和創新
近年來,課程組對《微機原理及應用》課程不斷進行深入的改革與探索,在課程體系建設、實踐教學改革、課程考核方式改革、課程資源建設等方面成績顯著,具有如下特色。
3.1 優化課程體系,突出重點內容
課程組優化課程體系,調整教學大綱,把兩門主要課程《匯編語言程序設計》、《微機接口技術》合二為一,并對教學內容進行了優化和調整,突出重點內容,以注重能力培養為目標。
3.2 構建多層次的立體化實踐教學體系
為加強課程的實踐教學,構建了課程實驗、課程設計等多層次的實踐教學體系。在實驗環節,按分層思想設計實驗項目,既有簡單的基礎實驗,又有一定難度的提高實驗,還有復雜的綜合性實驗,便于學生選做;在課程設計環節,突出應用性,把課程設計內容與企業的實際項目相結合,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能力。endprint
3.3 實行“教考分離”,改革考核方法
改革傳統應試中的“誰任教,誰出卷”的考核方法,課程組對該課程采用“教考分離”的方式,通過規范課程的重點、難點,建立《微機原理與應用》試題數據庫,建立標準化的試卷形式,解決任課教師不同,試卷的要求和難度不同的情況,從而提高整體教學質量。
3.4 課程資源建設豐富,出版高質量的實用教材
依托揚州大學網絡教學平臺,本課程的教學資源如教學大綱、教案、課件、實驗指導書、習題等全部上網,構建了豐富的網絡教學資源。
另外,為配合課程體系、教學內容的改革,課程組結合多年的教學經驗,編寫出版了《微型計算機原理及應用》、《微機原理學習與實踐指導》這2套具有特色的主教材和輔教材,學生使用效果較好。
3.5 組織、指導學生參加各類大賽及科技創新活動
在學生掌握一定的匯編語言編程能力和微機控制知識后,課程組鼓勵同學參加我院的“校園文化節”中的各類大賽,并積極參加學生課外創新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 存在的不足
近幾年來,課程組在精品課程建設方面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也存在一些不足,在今后的課程建設中要注意進一步的提高和改進。
(1)促進教師隊伍水平的提高。加強青年主講教師的培養,積極鼓勵青年教師參加各類學術會議和培訓,提升教師的專業技術水平[5],同時吸引青年教師多參與企業工程項目,提高工程實踐能力,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
(2)加強網絡教學平臺的建設。制定網絡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習題、試題數據庫等的更新計劃,更新比例至少達到每年10%,另外,按計劃逐步完成該課程的課堂教學視頻。
(3)進一步更新教材。繼續對教材內容進行更新,確保教學內容與時俱進,同時積極開展計算機硬件系列課程群研究,并計劃出版包括文字、電子、網絡等多媒體立體化教材,實現教材資源共享。
(4)建立開放式實驗室。現有的實驗室資源仍顯不足,只能保證學生課內的實驗項目,無法滿足對學生課后開放的需求。下一步,應提高實驗室設備的使用效率,制定創新性、開放式實驗室規劃及開放計劃,鼓勵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到實驗室來做實驗,進一步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綜合能力[3]。
5 結語
《微機原理及應用》是一門理論性、實踐性、應用性都很強的課程,如何適應不同層次學生的教學要求,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能力,課程改革是關鍵。課程組以精品課程建設、院級平臺課程建設為契機,強化了師資隊伍建設,改善了教學手段,通過課程體系、教學內容、教學方法、考核方法等方面的系列改革,為提高教學質量作了有益的探索和實踐,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2003]1號文件.關于啟動高等學校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精品課程建設工作的通知[Z].2003
[2] 章紅.《微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建設的若干問題分析[J].中國科技信息,2008(4):200-201.
[3] 葛桂萍,李云,羅家奇,等.“微機原理及應用”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探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3(10):428-430.
[4] 張太萍,肖瀟.《微機原理及應用》精品課程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科技信息,2010(20):8.
[5] 俞龍,陸健強,王工星,等.校級精品課程微機原理及應用的建設與評價[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6,28(2):15-1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