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曉紅
摘 要:隨著信息時代的發展,傳統的會計教學中,雖然部分學校已經具備了進行數字化教學的硬件資源,但資源的更新慢并且利用率較低,數字化教學方式并未得到有效提升與普及,因此,如何吸引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案,也成為目前會計教師急需解決的問題。該文就數字化教學對傳統教學形式、方法、內容的革新與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及數字化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優勢作用,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關鍵詞:會計傳統教學方式 ?數字化教學 ?應用現狀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4)10(c)-0153-01
會計專業是很多學校財經商貿類的主打專業。本專業不僅要求學生具備較豐富的理論知識,而且要求學生具備較強的會計核算技能。在傳統的教學工作中,教師采用的教學方法和手段,通常會使學生感到枯燥無味,對會計課失去興趣。如果在教學中采用數字化教學,就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該文就數字化教學對傳統教學形式、方法、內容的革新與進步產生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及數字化教學在會計教學中的優勢作用,談一些粗淺的看法。
1 對傳統會計教學模式的影響
1.1 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只重視知識傳授
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教師上課千篇一律,往往只重視知識傳授,忽視能力培養;只重視知識結果的傳授,忽視知識形成發展的過程;教師也不可能在有限的課時內安排討論與答疑時間,使課堂教學缺乏必要的互動交流環節,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聽課沒有積極性。而數字化教學則彌補了這不足,教師要認真的準備每一節課,不斷將新知識、新內容加入課堂,并引入新的教學方法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將學生吸引進課堂,引導學生發散性思維;同時,根據中職學生的特點,對課本上的知識進行點評,并就難點和關鍵點進行重點講授,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不斷提升。
1.2 傳統的會計課堂教學的弊端
傳統的“教師講、學生聽;教師寫、學生抄;教師考、學生背”的比較呆板的公式化教學模式,存在著費時費力、知識輸出量少、重理論、輕實踐的弊端,不能全面啟發學生的思維,忽視了學生在學習上的主動性,而數字化教學改變了教師對知識的單向灌輸,學生的學習也不再是對知識的簡單記憶,教學活動側重于基于對知識理解基礎上的創造性學習和交互式學習,教學方法也實現了由傳統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傳授型+學生被動型為主轉變為創新教學模式下的教師引導型+學生探索型為主的質的飛躍。
1.3 在傳統的會計手工做賬教學中忽視會計崗位及職責的認識
在傳統的會計手工做賬教學中雖然比較重視讓學生從憑證的填制、審核、匯總、裝訂、登賬到填制報表對會計整個流程的認識,但是往往忽略對每一個會計崗位的工作職責、工作內容的認識,這樣培養出的學生很難適應當前會計工作的要求。在教學中,教師運用與計算機互聯網絡同步發展的多媒體技術,運用以電子信息為先導的遠程教育、視聽結合的聲像教學,讓學生通過數字化去感知、認識和交流信息,讓學生獲得豐富的視聽感受,誘發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更好地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使學生探究學習能力得以提高。
2 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在會計教學中的應用
數字時代的來臨,為知識與文化的傳播開創了前所未有的歷史階段,也為職業教育教學帶來了驚喜與震撼。尤其是數字化教學資源在會計教學中的運用,不僅給會計的教育教學提供了空前的便利與支持,給教與學帶來了革命性的意義,同時也帶來了挑戰。
2.1 開展會計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資源的培訓
學校應有計劃地做好教師的技能培訓,培訓教師掌握Windows、文字處理、演示文稿制作、課程制作、動畫制作、教學軟件制作等。鼓勵教師將現代化的教育技術手段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優化教學過程。通過培訓、考核,使教師在教學工作中將數字化信息技術與各個教學環節有機融合起來。在目前教師水平參差不齊的情況下,建議各教學部門設立“科研小團隊”,實行強強聯合,以強幫弱,以老帶新,發揮各自的特長和能力,加強教師與教師之間資源的共建共享和互通有無,促進了教師隊伍教學水平的彼此借鑒和相輔相長。
2.2 進行靈活的數字化備課,促進高素質人才培養
教師運用多媒體電腦及網上多媒體備課平臺進行備課時,可以依據課堂具體的教學內容和教學目標為依據。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共享備課資源,促使教師能夠有效地、有針對性的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不斷提高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作為當代一線的教師,要通過自己的分析、探究以及歸納,對學科的重點問題一級前沿性問題進行點撥,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促使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提高,還能夠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文化素養。創新教育內容,促進信息技術與專業課程的融合,著力提高教師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的能力和學生的崗位信息技術職業能力。
以信息化促進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改造傳統教育教學,支撐高素質技能型人才培養,發揮信息技術在職業教育鞏固規模、提高質量、辦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務社會中的支撐作用。
2.3 積極與課堂教學相結合,實現開放學習與資源共建
數字化教學資源體系不僅能夠為教師提供現代化的教學手段,還能夠豐富教學資源,有助于實現傳統教學與網上數字化教學資源優勢的互補,從而形成科學性強、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另外,教師可以將制訂好的課件上傳到個人教學網站的相應欄目,在課堂上,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教室內的多媒體計算機,將已經上傳的課件展現與學生面前。該課件往往都是圖、聲、文并茂,能夠有效底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面對數字化時代教學的新挑戰和新課題,教師必須有清醒的認識,同時也必須思考和實施新的對策與方法。教師一方面要積極激發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興趣和創新創業能力,另一方面更應重新確立教育教學的側重點。學生可以根據自己已有的知識背景和思維結構,根據學業的需要,自行斟選、組織相關教學資料和學術信息,并建構自己的知識體系,得出自己的觀點見解。
在教學實踐中發現,有效地運用數字化教學資源,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以及問題意識。學生通過接觸數字化教學資源,不僅可以獲得建構知識的能力,而且還能得到信息素養的培養。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選取與利用等環節的實踐,學生的學習成為主動學習、發現性學習;學生通過對數字化教學資源的真正利用,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與發現的興趣,是培養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業能力極佳的路徑。
參考文獻
[1] 陳艷,孫丕海,孫兵.會計數字化教學的應用現狀及改進建議——基于國內大學會計學專業的調查分析[J].會計師,2011(9).
[2] 崔東順.會計專業網絡課程教學設計的應用與研究[J].會計之友(中旬刊),2008(12).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