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佳等
[摘要] 目的 了解肺癌患者的癥狀群現象是否對其自我效能感存在影響,并進行相關性探討,為進一步針對肺癌患者進行癥狀學研究及姑息干預奠定基礎,提供依據。 方法 采用安德森癥狀評估量表(MDASI)、中文版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Chinese-version,SUPPH)對入住我院的93例肺癌患者進行調查。通過因子分析提取肺癌患者癥狀群,比較其在自我效能感方面的差異。 結果 肺癌患者存在四個癥狀群,分別命名為氣短-麻木-健忘癥狀群、疼痛-疲乏相關癥狀群、苦惱癥狀群和瞌睡癥狀群。此次調查的肺癌患者癥狀及癥狀困擾發生情況顯示:癥狀嚴重程度評分的中位值在(1~3)分,發生率51.6%~92.5%;而癥狀困擾存在的嚴重程度評分中位值均為3分,發生率為67.7%~82.8%。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得分為(93.16±26.99)分,得分率為66.54%,處于中等偏下的水平。Logistic回歸結果顯示,疼痛-疲乏相關癥狀群、苦惱癥狀群對其自我效能感造成顯著影響。 結論 肺癌患者癥狀發生頻率較為普遍,存在多個癥狀群且嚴重影響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進而影響患者自我管理癥狀的決心與信心;護士應準確及時地對患者進行癥狀評估,積極針對患者的癥狀群實施管理與控制,減輕患者的癥狀困擾,提高其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其疾病自我管理能力。
[關鍵詞] 肺癌;癥狀群;自我效能感
[中圖分類號] R734.2;R473.73 [文獻標識碼] B [文章編號] 1673-9701(2014)33-0013-04
[Abstract] Objective To understand the symptom clusters of lung cancer patients whether there were effects on their self-efficacy and to explore the correlation, further to provide the basis and establish the foundation for palliative intervention stud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Used the Anderson symptom assessment scale (MDASI) and Chinese version of the Strategies Used by Patients to Promote Health (Chinese-version, SUPPH), 93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in our hospital were investigated. Through factor analysis extracted from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symptom clusters,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s in self-efficacy. Results There were four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respectively named, shortness of breath-Numb-forgetful symptoms, pain and fatigue related symptoms, distress symptoms and sleep symptoms. Symptom distress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and the incidence of symptoms such as shown, symptom severity median scores from 1 to 3, the incidence rate was 51.6%~92.5%; The severity and symptom distress existing median score were all 3 scores, the incidence rate was 67.7%~82.8%. Lung cancer patients' self-efficacy score was (93.16±26.99), scoring rate was 66.54%, in the middle and lower levels.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ed that the fatigue related symptoms, pain, distress symptoms of self-efficacy have significant influence. The symptoms of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 occurrence frequency more generally, the presence of multiple symptoms and serious influence patients' self-efficacy, thereby affecting the determination and confidence self management of patients with symptoms. Conclusion The nurse should timely assessment of patients with positive symptoms, the symptoms in patients with the implementation of management and control, mitigate distress symptoms, improve their self-efficacy; and improve the disease self management ability.
[Key words] Lung cancer; Symptom clusters; Self-efficacy
自我效能是指人們成功地實施和完成某個行為目標或應付某種困難情景能力的信念。自我效能的功能主要為調節和控制行為,并通過行為影響結果[1]。許多學者認為在自我效能的基礎上[2]進行疾病自我管理很重要,包括發展基礎練習、認知訓練、解決問題能力、思想交流能力。目前,肺癌已經成為嚴重危害人類健康的惡性腫瘤之一,其發病率高、預后差,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及功能狀態。如何應對肺癌患者在疾病發生與發展過程中所產生的癥狀及癥狀困擾,緩解其生理及心理不適,提高其生存質量,已經成為廣大醫務工作者及研究人員的關注重點。鑒于“癥狀群”逐漸成為癥狀管理研究的主流,并順應腫瘤患者癥狀發生和控制的復雜性而產生,我院醫護工作者亦將肺癌患者的“癥狀群”管理納入研究范疇,并同時關注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培養,以期能夠找到更有針對性的癥狀干預策略,提高患者的癥狀管理能力,減輕患者痛苦,提高其生存質量。
1 對象與方法
1.1 研究對象
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4年2~3月入住我院治療的肺癌患者93例。納入標準:(1)經組織病理學確診為肺癌的患者;(2)年齡≥18周歲;(3)能夠獨立閱讀或在研究者幫助下完成問卷填寫;(4)自愿參加本研究;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嚴重疾病患者;(2)神志不清或伴有精神障礙者。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 ①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自行設計,內容分為兩部分。第一部分由患者填寫,包括患者性別、年齡、婚姻狀況、文化程度、居住地、職業、工作狀態、獲取健康信息的途徑與渠道、主要照顧者等;第二部分由研究者填寫,包括患者住院號、疾病名稱、病程、疾病分期、就診原因、慢性病既往史、曾經接受的治療和現在正在接受的治療等。②中文版安德森癥狀評估表(MDASI)[3] MDASI是美國德克達斯州大學安德森癌癥中心,于2000年研制的多癥狀自評量表,目前已被翻譯成29種語言版本(包括中文版MDASI-C)。第一部分13個條目,主要評估癌癥患者過去24 h中13種癌癥常見癥狀的嚴重程度;第二部分6個條目,主要評估癥狀對癌癥患者生活的影響程度。各項內容采用數字評分法,以0~10計分,0表示無癥狀,10表示癥狀極其嚴重。其內部一致性信度0.84~0.86。③中文版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4](Chinese-version SUPPH),最初由美國格拉斯大學Lev和Owen于1996年研制而成,主要用來評估慢性病患者進行自我管理活動的自我效能感程度。量表于2011年由袁長蓉教授研究團隊引入我國,中文版量表共28個條目,分為三個維度,即正性態度、緩解壓力和自我決策。采用Liket 5級評分方法,分數越高,表明個體的自我效能感越高。量表Cronbach α系數為0.970。
1.2.2 調查方法 問卷由調查員取得患者同意后,對其進行面對面調查。問卷填寫完畢后經由調查員檢查問卷條目是否填寫完整,如有缺漏,立即請患者補充完整后再予以收回。本次共發放問卷100份,收回95份,剔除無效問卷2份,有效問卷93份,回收率和有效率分別為95%、93%。
1.3統計學方法
問卷收回后,采用雙人錄入法,運用SPSS 17.0統計學軟件建立數據庫,并采用描述性分析方法對肺癌患者的一般資料、癥狀及癥狀困擾程度、自我效能感各維度得分進行描述,并采用因子分析(探索性因子分析+主成份分析)的方法確立癥狀群,進而運用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的方法探討癥狀群與患者自我效能感兩者之間的相關性。
2 結果
2.1肺癌患者的一般情況
此次調查的癌癥患者年齡(58.71±9.20)歲;病程(7.99±12.54)月;男62例,女31例;城市居民31例,農村居民62例;患者文化程度分別為文盲9例,小學25例,初中26例,高中19例,專科11例,本科及以上3例;職業情況:工人7例,農民47例,專業技術人員7例,行政人員9例,企業職員11例,其他12例;工作狀態在職人員10例,無工作人員30例,因病休假15例,退休25例,其他13例;主要照顧者為配偶的45例,子女21例,其他親戚3例,配偶和子女21例,父母3例。正在接受化療的患者50例,正在接受放療的39例,接受手術的患者4例。
2.2肺癌患者的癥狀及癥狀困擾發生情況
此次調查的肺癌患者癥狀及癥狀困擾發生情況如表1和表2所示:癥狀嚴重程度評分的中位值在(1~3)分,發生率為51.6%~92.5%;而癥狀困擾存在的嚴重程度評分中位值均為3分,發生率為67.7%~82.8%。
3 討論
3.1肺癌患者癥狀及癥狀困擾普遍存在
肺癌是威脅人類生命的常見惡性腫瘤之一,發生率及病死率在各國居首,成為世界性的惡性腫瘤,以前對肺癌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疼痛,乏力及呼吸困難等單個的癥狀。如今,肺癌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各種癥狀呈現癥狀群現象,且困擾患者的身心健康。因此,癥狀群的研究在臨床癥狀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義。乏力、失眠、疼痛和苦惱是肺癌患者疾病發展軌跡過程中發生頻率最高、程度最重的4種癥狀,且常常以群集的形式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5]。本研究結果顯示疲勞、睡眠不安、疼痛、苦惱發生率分別為92.5%、87.1%、74.2%、74.2%。不僅證實乏力、失眠、疼痛及苦惱為肺癌患者治療過程中最常見的癥狀,而乏力發生率位居首位,疲乏已成為癌癥患者的首要癥狀,與相關研究結果一致[6]。這也說明了癥狀群的研究比以往單個癥狀對疾病的影響更具有價值和意義。同時,肺癌患者在疾病發展過程中出現的疲勞、疼痛、失眠等癥狀困擾著患者的情緒、工作及生活。本研究結果顯示,癥狀困擾情緒、走路及工作的發生率偏高,分別為81.7%、82.8%、79.6%。因此,醫護人員在治療肺癌患者,提高生存率的同時,不容忽略癌因性疲乏癥狀,癌因性疲乏是一種因癌癥本身和癌癥治療而引起的主觀疲乏感。不同于一般性疲乏,癌因性疲乏具有持續時間長、不可預知、不能通過休息緩解等特點,發病機制不明,目前尚無理想治療手段[7]。因此,護士在護理肺癌患者疲乏癥狀時要重視營養及睡眠管理,做好患者健康教育,提高其自我管理疾病能力,使患者對癥狀的適應性和自我效能逐漸提高,從而降低癥狀困擾的發生率,提高其生存及生活質量。
3.2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程度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但自我決策得分與欒琳琳等[8]的結果相比,得分較高,這可能與本研究患者男性偏多有關,一般家庭中男性普遍具有決定權,在家庭事件中,男性的決策能力較高于女性。另外,與錢會娟等[9]的結果相比,自我效能感得分較低,這可能與本研究患者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關。由于肺癌患者疾病發現較晚、癥狀多、嚴重程度高,易造成情緒困擾,經濟負擔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易降低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及預后的信心。因此,我們在對肺癌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重視其自我效能的培養,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并堅持自己的健康行為,提高應對技能,并提供家庭及社會支持,對于情緒嚴重障礙的患者,通過給予專業心理治療幫助其提高自我效能。
3.3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其癥狀群的相關聯系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患者疼痛-疲乏癥狀群評分每升高一個等級,其自我效能感得分即降低1.452倍。因此,加強肺癌患者的疼痛管理以及對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加以適當干預,有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其應對癥狀的自我管理能力。Hornby等[10]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較低的肺癌患者,更容易出現疼痛、疲乏、焦慮、身心功能不良等癥狀,影響患者后期康復。有學者[11]認為,自我效能是個體采取健康行為的預測因子,它通過影響患者的行為選擇與堅持性、思維方式與行為效率、面對困難及挫折的態度及努力程度等方面來調節控制行為,并通過行為調控對個體健康結果產生影響。自我效能是肺癌患者癥狀群重要的影響因素,自我效能越高的肺癌患者,在疾病面前更能表現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表現得更堅強、自信,更能提高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因而能自我調整心態,降低焦慮、苦惱等情緒反應。
通過調查,肺癌患者的癥狀及癥狀困擾普遍存在,且其自我效能感現狀不容樂觀。未來臨床護理工作者在應對肺癌患者的癥狀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肺癌患者癥狀群的管理,并逐漸摸索出有效的癥狀群干預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癥狀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石光蓮,陳苗,姚欣. 循證護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術后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332-333.
[2] 徐新華,楊一峰,龔啟華,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5):462-463.
[3] Wang X S,Wang Y,Guo H,et 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mptom measurement in cancer patients[J]. Cancer,2004,101(8):1890-1901.
[4] 錢會娟,袁長蓉. 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橫斷面研究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5] 林雙蘭. 肺癌患者常見癥狀群及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7):683-686.
[6] Fan G,Filipczak L,Chow E. Symptom clusters in cancer patients:A revicw of the literature[J]. Curr Oncol,2007,14(5):173-179.
[7] Lukas R,Florien S,Frank E,et al. Palliative medicine[M].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s,2008:13-32.
[8] 欒琳琳,李小娜,劉光英,等. 肺癌患者自我效能、家庭關懷度與術后康復的相關性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7A):13-19.
[9] 錢會娟,袁長蓉. 消化系統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678-681.
[10] Hornby PJ. Central neurcircuitry associated with emesis[J].Am J Med,2001,111(Suppl 8A):s106-s112.
[11] Van der MeerA,WulffraatN M,Prakken B J,et al. Psy-chological side effects of MTX treatment in juvenilt idio-pathic arthritis: Apilot study[J]. Clin Exp Rheumatol,2007, 25(3):480-485.
(收稿日期:2014-09-02)
3.2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程度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但自我決策得分與欒琳琳等[8]的結果相比,得分較高,這可能與本研究患者男性偏多有關,一般家庭中男性普遍具有決定權,在家庭事件中,男性的決策能力較高于女性。另外,與錢會娟等[9]的結果相比,自我效能感得分較低,這可能與本研究患者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關。由于肺癌患者疾病發現較晚、癥狀多、嚴重程度高,易造成情緒困擾,經濟負擔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易降低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及預后的信心。因此,我們在對肺癌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重視其自我效能的培養,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并堅持自己的健康行為,提高應對技能,并提供家庭及社會支持,對于情緒嚴重障礙的患者,通過給予專業心理治療幫助其提高自我效能。
3.3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其癥狀群的相關聯系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患者疼痛-疲乏癥狀群評分每升高一個等級,其自我效能感得分即降低1.452倍。因此,加強肺癌患者的疼痛管理以及對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加以適當干預,有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其應對癥狀的自我管理能力。Hornby等[10]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較低的肺癌患者,更容易出現疼痛、疲乏、焦慮、身心功能不良等癥狀,影響患者后期康復。有學者[11]認為,自我效能是個體采取健康行為的預測因子,它通過影響患者的行為選擇與堅持性、思維方式與行為效率、面對困難及挫折的態度及努力程度等方面來調節控制行為,并通過行為調控對個體健康結果產生影響。自我效能是肺癌患者癥狀群重要的影響因素,自我效能越高的肺癌患者,在疾病面前更能表現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表現得更堅強、自信,更能提高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因而能自我調整心態,降低焦慮、苦惱等情緒反應。
通過調查,肺癌患者的癥狀及癥狀困擾普遍存在,且其自我效能感現狀不容樂觀。未來臨床護理工作者在應對肺癌患者的癥狀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肺癌患者癥狀群的管理,并逐漸摸索出有效的癥狀群干預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癥狀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石光蓮,陳苗,姚欣. 循證護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術后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332-333.
[2] 徐新華,楊一峰,龔啟華,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5):462-463.
[3] Wang X S,Wang Y,Guo H,et 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mptom measurement in cancer patients[J]. Cancer,2004,101(8):1890-1901.
[4] 錢會娟,袁長蓉. 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橫斷面研究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5] 林雙蘭. 肺癌患者常見癥狀群及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7):683-686.
[6] Fan G,Filipczak L,Chow E. Symptom clusters in cancer patients:A revicw of the literature[J]. Curr Oncol,2007,14(5):173-179.
[7] Lukas R,Florien S,Frank E,et al. Palliative medicine[M].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s,2008:13-32.
[8] 欒琳琳,李小娜,劉光英,等. 肺癌患者自我效能、家庭關懷度與術后康復的相關性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7A):13-19.
[9] 錢會娟,袁長蓉. 消化系統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678-681.
[10] Hornby PJ. Central neurcircuitry associated with emesis[J].Am J Med,2001,111(Suppl 8A):s106-s112.
[11] Van der MeerA,WulffraatN M,Prakken B J,et al. Psy-chological side effects of MTX treatment in juvenilt idio-pathic arthritis: Apilot study[J]. Clin Exp Rheumatol,2007, 25(3):480-485.
(收稿日期:2014-09-02)
3.2肺癌患者自我效能感程度較低
本研究結果顯示,多數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普遍偏低,但自我決策得分與欒琳琳等[8]的結果相比,得分較高,這可能與本研究患者男性偏多有關,一般家庭中男性普遍具有決定權,在家庭事件中,男性的決策能力較高于女性。另外,與錢會娟等[9]的結果相比,自我效能感得分較低,這可能與本研究患者來自農村、文化程度普遍較低有關。由于肺癌患者疾病發現較晚、癥狀多、嚴重程度高,易造成情緒困擾,經濟負擔及社會支持等因素易降低患者對自身疾病治療及預后的信心。因此,我們在對肺癌患者的護理過程中,要重視其自我效能的培養,幫助患者樹立信心,積極配合醫護人員治療,并堅持自己的健康行為,提高應對技能,并提供家庭及社會支持,對于情緒嚴重障礙的患者,通過給予專業心理治療幫助其提高自我效能。
3.3肺癌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與其癥狀群的相關聯系
回歸分析結果表明,如果患者疼痛-疲乏癥狀群評分每升高一個等級,其自我效能感得分即降低1.452倍。因此,加強肺癌患者的疼痛管理以及對肺癌患者的癌因性疲乏加以適當干預,有望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進而提高其應對癥狀的自我管理能力。Hornby等[10]的研究指出,自我效能較低的肺癌患者,更容易出現疼痛、疲乏、焦慮、身心功能不良等癥狀,影響患者后期康復。有學者[11]認為,自我效能是個體采取健康行為的預測因子,它通過影響患者的行為選擇與堅持性、思維方式與行為效率、面對困難及挫折的態度及努力程度等方面來調節控制行為,并通過行為調控對個體健康結果產生影響。自我效能是肺癌患者癥狀群重要的影響因素,自我效能越高的肺癌患者,在疾病面前更能表現積極、樂觀的心態,在疾病的治療和護理過程中,表現得更堅強、自信,更能提高治療依從性,積極配合治療,因而能自我調整心態,降低焦慮、苦惱等情緒反應。
通過調查,肺癌患者的癥狀及癥狀困擾普遍存在,且其自我效能感現狀不容樂觀。未來臨床護理工作者在應對肺癌患者的癥狀管理過程中要加強肺癌患者癥狀群的管理,并逐漸摸索出有效的癥狀群干預方案,以最大限度地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感,提高其癥狀自我管理能力,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參考文獻]
[1] 石光蓮,陳苗,姚欣. 循證護理對先天性心臟病患兒介入術后自我效能感的影響[J]. 中國美容醫學,2012,21(9):332-333.
[2] 徐新華,楊一峰,龔啟華,等. 先天性心臟病患兒父母心理健康狀況[J]. 中國行為醫學科學,2006,15(5):462-463.
[3] Wang X S,Wang Y,Guo H,et al. Chinese version of the M.D.Anderson symptom inventory: validation and application of symptom measurement in cancer patients[J]. Cancer,2004,101(8):1890-1901.
[4] 錢會娟,袁長蓉. 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的橫斷面研究及其影響因素分析[D]. 上海第二軍醫大學,2011.
[5] 林雙蘭. 肺癌患者常見癥狀群及與生存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 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38(7):683-686.
[6] Fan G,Filipczak L,Chow E. Symptom clusters in cancer patients:A revicw of the literature[J]. Curr Oncol,2007,14(5):173-179.
[7] Lukas R,Florien S,Frank E,et al. Palliative medicine[M]. Los Angeles:SAGE publications,2008:13-32.
[8] 欒琳琳,李小娜,劉光英,等. 肺癌患者自我效能、家庭關懷度與術后康復的相關性分析[J]. 解放軍護理雜志,2012,29(7A):13-19.
[9] 錢會娟,袁長蓉. 消化系統癌癥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感水平現狀及其相關因素分析[J]. 護士進修雜志,2011,26(8):678-681.
[10] Hornby PJ. Central neurcircuitry associated with emesis[J].Am J Med,2001,111(Suppl 8A):s106-s112.
[11] Van der MeerA,WulffraatN M,Prakken B J,et al. Psy-chological side effects of MTX treatment in juvenilt idio-pathic arthritis: Apilot study[J]. Clin Exp Rheumatol,2007, 25(3):480-485.
(收稿日期:2014-0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