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霞
(黑龍江省穆棱林業局)
林地在我國自然資源中的地位和作用眾所周知,林地營林保護是林業主管部門密切關注的熱點問題之一。林地是不可缺少的環境要素,更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資源,營林是補充森林資源,促進森林資源發展、保障林產工業原料供給的基礎。營林有利于水土保持.,保持水土平衡。營林工作在創造經濟價值的同時,還可以收獲寶貴的自然珍饈。一個國家有足夠的林地較高的森林覆蓋率,體現了這個國家的文明進步程度。近兩年人口膨脹導致的過度開發自然資源、過量砍伐森林,嚴重影響了國民經濟的發展,環境的惡化已經給我們敲響了警鐘,切實加強做好營林工作的管理,對于鞏固造林綠化成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1 缺少營林管理政策。由于使用同一套政策標準,致使部分地區呈現政策與實際不相適應的情況。一些經濟欠發達而林地資源又相對豐富的地區這個標準又顯得過高,致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必需的建設項目負擔沉重。
2 林區監管不力。 在許多林業保護林區仍然存在著濫砍濫伐的現象。林區缺少對林區的監管力度,沒有制定合理的開采計劃,造成林業資源的可再生利用逐漸減少。
3 風險意識不強 。 營林生產形式不上企業進入市場經濟的步調,種苗種植技術落后,一旦出現較為嚴重的蟲害或者火災,都將給林業資源帶來損失。營林管理的風險意識不高,沒有做好充分的防范工作。無法確保營林工程的順利實施。
4 營林管理制度需要完善 。在現有的林地保護制度的框架為理論基礎下,營林制度中存在的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如營林造林的調動離不開物質利益。 許多地區的營林工作都是固定的目標,導致了營林工作人員的工作積極性不高,還有的林地林地資源大規模的轉化為其它類型用途的土地,引起林地資源數量的減少等問題,嚴重阻礙了林地資源的可持續發展
1 按照經濟規律來做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
1.1 營林生產要按照林木成長的質量作為主要的衡量指標。林木營林的生產技術措施的全部效果都能反映在林木的生長量上面。要按照經濟的規律來抓好營林生產管理工作,按照林木生長量與保存率等進行實際的統計,有效的把握好營林成效的真實數據,保證造林的實際保存面積。
1.2 按照不同樹種來作為林木生長量的指標基數,比如:將紅松與落葉松等作為作為林木生長量的指標的基本指數,并且按照經濟的價值來確定出有效的對比指數。營林成效充分按照林木生產量、營林面積等基本的經濟指標來分析。根據經濟規律制定恰當的營林生產的經濟指標,
1.3 調整林業經濟結構。營林工作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必須不斷轉變和更新觀念,從整體上優化營林生產的產品結構,不斷優化林木品種,積極引進容易培植,且具有較高經濟價值的林木品種,同時也要加大林木產品的開發力度,避免讓林木直接以低層次原料的方式進入市場
2 規范有序開展林業營林活動。
2.1 建立林業營林規劃設計質量管理體系,重點了解顧客的要求以及與林業營林設計相關的法律法規要求,針對具體的營林實施計劃,充分收集輸入信息,識別存在問題進行,并且對供方提供的產品進行驗證。
2.2 造林樹種的選擇原則 。堅持因地制宜原則。根據不同地區,選擇合適的火燒跡地造林更新技術,充分考慮不同的樹種適合生長的環境,按照對于封山育林的相關要求進行操作,并且選擇適合的人工更新方式促進森林修復,確保技術水平達到規定的標準。堅持實施分類經營。在生態脆弱地域一律實行封山育林、人工造林及退耕還林等,加強森林資源的管護和培育,又可對林木因地制宜開發利用林間資源。
3 全面提高管護水平。
3.1 建立營林生態補償機制,制定符合重點商品林基地建設的多方融資政策。對發展重點商品林給予國家政策性貼息貸款.全面推進林權抵押貸款、林業小額貼息貸款,建立和完善政策性保險的政府補助政策。建立健全營林再保險體系,逐步探索開展營林財產保險業務,準選定保險品種、范疇和分類,實施國家保險補貼標準等,全面提高抵御災害的能力,為林業發展創造良好的金融環境。
3.2 加大林木產品科技含量。加大營林生產的資金投入,結合營林生產科技理論的研究步伐,促使營林生產逐漸邁向更高的層次。借助高科技培育出的林木產品,保證營林生產朝著健康的軌道實現長遠發展。通過不斷培育出更具有經濟價值的產品,來不斷促進林業生態的可持續發展。
綜上所述,要做好營林整地工作,就要加強營林整地的建設,運用科學的植樹造林方法來實現營林建設的目標,不斷推進營林工作的發展。
【參考文獻】
1 中國林學會森林經理分會. 森林可持續經營探索與實踐2006.
2 中國可持續發展林業戰略研究.中國林業出版社 2003.
3 中國山情.開明出版社2003.
4 歷年全國占用征用林地檢查情況的匯總材料.
5 2004年重點公益林區劃成果.
6 國家林業局2007年《全國“十一五”期間征占用林地定額編制成果匯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