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子D
About the Film
在2011年上映的《猩球崛起》,講述了一個實驗室里的猩猩獲得人類智慧,奮起拯救同類,和人類對立戰斗的故事。2014年,它的續集《猩球崛起2——黎明之戰》熱映,延續了第一集的故事,已經擁有智慧的猩猩群體建造了自己的聚居地,而此時由于病毒泛濫,人類落到了頗為窘迫悲慘的境地。青年科學家為了人類的生存,試圖說服人類領袖與猩猩群體和平共處,握手言和。然而,曾經在實驗室中被人類傷害的猩猩無法放下仇恨,人類對擁有智慧的猩猩也充滿疑慮和不信任,兩個群體之間仍然產生了沖突……本期的電影頗為有趣,當猩猩獲得和人一樣的智慧和地位,有多少人能坦然接受呢?為什么猩猩與人類發生沖突的情節會令觀眾受到極大的沖擊呢?
Real Story
與人類的緣分
在科幻電影史上,描寫猩猩擁有人類智慧的電影并不少見。如本欄目曾經介紹過的《人猿星球》系列,就描寫了在另一個星球上,猩猩是統治世界的智慧種族的故事。事實上,猩猩和人類同樣是靈長類動物,可以稱為我們的近親。它們在外貌、行為、種群特點等方面與人類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哪怕只是從外表看,很多人也會下意識地用人類的視角去解釋它們的行為。
在動物學的靈長目分類下,有幾種猩猩與我們親緣關系最近:紅毛猩猩、大猩猩、黑猩猩和倭黑猩猩。在電影中出現的猩猩角色,包括紅毛猩猩、大猩猩和黑猩猩,紅毛猩猩與人類的祖先在大約1400萬年前分家,大猩猩則是在730萬年前,黑猩猩是在540萬年前,電影的絕對主角——凱撒,就屬于與人類親緣極近的黑猩猩,它與我們在基因組層面的差異只有大約3%。
在電影中,人類與猩猩之間相處的模式就是現實中人類組織互相對抗的翻版,離不開權謀、沖突與和解,這就是戰爭。但是你也許不知道,在動物界中,黑猩猩是唯一一種會發動戰爭的非人靈長類動物。
黑猩猩是群居動物,每一群黑猩猩各自擁有自己的領地。每隔三五天,雄性黑猩猩會聚在一起,在領地的邊界巡邏。它們翻查領地內任何可能顯示入侵者蛛絲馬跡的物品——吃剩的果皮、糞便和被加工過的樹枝,注意任何陌生同類的叫聲,從叫聲辨別對方數量的多少。如果對方數量多,就悄悄撤退;如果對方數量少,它們就會立刻大叫回應,徑直撲過去,群起而攻之。即使是在動物園內生活,從未接觸過野外環境的黑猩猩種群,也仍會對新成員充滿排外和敵意,管理員要通過特定的程序,花4~17個月才能讓它們接受新成員。
美國密歇根大學的人類學家約翰·米坦尼在烏干達叢林里跟蹤研究黑猩猩,發現黑猩猩會通過戰爭,造成敵對黑猩猩群體的傷亡,削弱對方的力量,來擴大自己的領地。哈佛大學的一位科學家和學生們對比研究人類和黑猩猩的戰爭行為,發現人類在早期狩獵采集社會中,其戰爭的動機和形式,與黑猩猩的戰爭非常相似:都由雄性參與,通常在進攻方人數占優的時候才觸發,獲得勝利的雄性都會獲得配偶、食物、貨物甚至更高的社會地位。在大約一萬年前,農業社會出現后,人類的職業軍隊才登上了歷史舞臺,在此之前,人類的戰爭與黑猩猩的戰爭恐怕沒有太大的本質區別。
自從達爾文的《物種起源》發表以來,人類“智慧神授”的光環被打破了。著名的《裸猿三部曲》,直接將人類描寫為193種猿猴中的一種,他們自詡為“智人”,其實并非神之寵兒,而只不過是在進化過程之中,從猿猴中誕生的“裸猿”。作者從動物學的角度分析人,將人視作被生物規律束縛的普通動物,這樣損害人類“天之驕子”的自豪感的言論在當時掀起了極大風波,直到社會逐步接受進化論之后,才獲得了認可。
在20世紀六七十年代,科學家對猩猩進行了研究,嘗試教導它們使用工具,甚至想教會它們和人對話。這些猩猩學會了用手勢與人類交流,有的還能將手勢教給其他猩猩。著名的動物學家珍妮·古道爾與猩猩一起生活了30多年,發現了猩猩很多令人意想不到的特點。它們能改造工具,其種群具有社會等級,還擁有與人類一樣細膩豐富的情感。這些發現增加了人類對靈長類動物和自身的認識。
當然,要讓猩猩擁有和人類一樣的智慧是不科學的,它們的腦容量等生理結構與人類天差地別,所以電影里的猩猩組織,仍然只是人類組織的翻版,猩猩與人類的戰爭,也是人類戰爭的翻版。猩猩就像一面鏡子,不只是科學研究的樣本,也照亮了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