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慶恩
(葫蘆島市消防支隊,遼寧 葫蘆島 125001)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城市建設規模不斷擴大,高層、地下、大空間、超高層、鋼結構等建筑形式大量涌現,導致火災致災因素不斷增加。為此,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強和改進消防工作的意見》(國發〔2011〕46號)文件,要求對火災高危單位實施更加嚴格的消防安全監管。同時,要建立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制度,由具有資質的機構定期開展評估,評估結果向社會公開,作為單位信用評級的重要參考依據。2013年,遼寧省人民政府印發了《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辦法(試行)》(遼政辦發〔2013〕66號),明確了火災高危單位的界定范圍、消防安全標準和監管措施,但未提出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的方法,以及如何科學使用評估結果作為加強消防安全監管的手段。因此,火災高危單位的消防安全評估方法和建立預警監管機制成為了新的研究課題[1-2]。
火災高危單位的消防安全評估是一項較為復雜的工作,需要考慮的影響因素很多。筆者會同葫蘆島消防支隊的有關同志,在借鑒社會公共管理和企業績效評估的經驗基礎上,以葫蘆島市消防委員會的名義制發了《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導則》(葫消委〔2013〕16號),在全市試行運用。該導則提出了“五員”防控法,將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專職人員、特殊工種人員、基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等“五類”人員履職情況作為影響消防安全的重要因素,建立了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六維評估”體系。與以往相比,該體系堅持了“以人為本”的理念,強調了落實“五類”人員崗位責任在消防安全管理中的作用,突出了機制建立、過程管控、結構效能等對消防安全評估的影響。下面,筆者利用層次分析法[3],將影響火災高危單位的因素按照子項、項目、單元三個層次進行了劃分,見表1。
對火災高危單位實施消防安全評估,僅靠專業人員的主觀意見、定性分析或定量計算難以給出確切結論。在此,筆者與公安部沈陽研究所、遼寧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沈陽安科院、東北大學等單位同志,在走訪了沈陽、本溪、丹東、葫蘆島等地20余家火災高危單位的基礎上,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提出了三級綜合評判的方法,具體流程如圖1所示。

圖1 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流程
該方法是按照表1中子項、項目、單元三個層次,開展消防安全評估。評估時,首先根據各個因素的屬性、地位不同,進行分類、排隊,利用類比法對非定量因素定量化,建立隸屬函數。然后,根據各因素的重要性,用層次分析法確定權重,采用加權平均模型建立三級綜合評判模型,用非對稱貼近度法劃分火災高危單位的消防安全等級,實行紅、黃、藍三色預警監管。算法中,涉及到的定量或非定量因素的隸屬函數,構造兩兩判斷矩陣,求解判斷矩陣的特征值及一致性檢驗,利用對稱貼近度劃分等級的方法在模糊數學與工程科學中已經非常完善[4-5],在此不再詳述。具體框架如圖2所示,其中D代表因素權重集,R代表因素評判矩陣,E代表評判結論,下標代表因素層次關系,箭頭代表評判的進程方向。

表1 影響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的因素

圖2 基于層次分析法的三級綜合評判框架
由于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是按子項、項目、單元三個層次進行,所以分級標準也是按照三個層次分別給出。在此,為了應用方便,利用抽象的語言變量來概括表述分級標準。評估過程中,將定量、非定量因素的相關數值進行歸一化處理,并將貼近度法計算得到的評價結果E給出一定的參數區間,其等級劃分見表2。
某購物廣場是集購物、休閑、娛樂、餐飲為一體的大型城市商業綜合體項目,占地面積18 507 m2,建筑面積70 000 m2,地上五層,地下一層,設置有室內外消火栓、自動噴水滅火、火災自動報警、防火卷簾、應急照明、疏散指示標志、消防廣播和防排煙等系統。為加強自身消防安全管理,該廣場自2013年起,將236名從業人員按照不同的責任分工和職能要求,分為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專職人員、特殊工種人員、基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等五個基本類型,開展“五員”防控建設。
為便于使用,筆者會同葫蘆島市消防支隊有關同志,采用C++語言研發了“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及評估系統”。該軟件采用模塊化進行設計,將每一部分劃分成相對獨立的模塊,然后用可視化圖形界面下的菜單或按鈕等元素把各個模塊有機結合起來,實現管理情況登記、數據存儲、檔案查詢、安全評估、三色預警等功能,為簡化評估程序,快速準確完成評估過程,科學管理評估結果提供了便捷科學的工具[6]。軟件主界面如圖3、圖4所示。

圖3 主界面

圖4 基礎信息登記
3.3.1 采集基礎數據
對該購物廣場實施評估時,獲得表1中子項各項數據尤為重要。一般來說,采集數據耗時較長,且一旦數據不實,僅通過主觀評測容易給評估帶來較大偏差。在此,利用“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及評估系統”,由“五員”防控體系建設中的消防安全責任人、管理人、專職人員、特殊工種人員、基層管理人員和普通員工等236名人員,在配備了計算機、巡檢儀、局域網絡等必要設備的基礎上,記錄每日消防工作開展情況,為消防安全評估提供第一手翔實的資料。筆者通過系統,查詢了該購物廣場2013年6月份的消防工作情況,具體包括消防指令情況、巡檢儀器情況、巡查線路記錄和火災隱患類型等。
3.3.2 選擇模型和參數
單元、項目、子項,按照表1的具體內容設定,選取三級模型進行綜合評判。根據具體消防工作情況,該軟件繪出計算的三級模型。它們之間的關系為:E=DR,其中D代表因素權重集,R代表因素評判矩陣,E代表評判結論。
進行參數計算時,對定量因素是對照國家現行規范、消防技術標準和消防部門的規定來判定;非定量因素是由消防、安全、建筑專家組成評價小組,對每一因素進行評分。對于隸屬函數的確定,通常采用類比法建立隸屬函數。對實際觀察到的某一因素的四個等級,根據符合程度對每一等級選用5個程序符合值語言,如“完全符合”,“基本符合”,“有些符合”,“不太符合”,“完全不符合”,賦于數值化,可分別取為 1、0.75、0.50、0.25、0,于是可建立該因素相對于等級A、B、C、D的單因素評價模糊集,如圖5所示。

圖5 判斷隸屬函數
3.3.3 三級綜合評判

當CR<0.1時,認為該判斷矩陣的一致性是可以接受的。
選擇各因素各級的隸屬函數,再輸入參數值,利用上面所設置的隸屬函數,求出各因素對各級的隸屬程度。
C1評判結果為:

C2評判結果為:

C3評判結果為:

同理,得到C4、C5的評判結果,再根據輸入的實測值,可得到人員履職情況B1最后的評判結論為:

參照上述方法,可分別計算得到EB2~EB6,EA1~EA3,最終得到:

利用三級綜合評判模型得到的結果E是一個模糊的子集,這里采用貼進度的方法作為選取評判結果的方法。對任何等級模糊向量E=(E1,E2,…,Em),計算它與理想目標之間的貼近度N(Ei,Di),其中i=1,2,…,m。如考察Ei=(e1,e2,…,em)與Di=(1,0,0,…,0)的貼近度,可以用下式計算:

式中,μA(vk)是A所對應的對象隸屬于vk的隸屬度。
最終得出貼近度為0.71,由此對照表2,可以得到該購物廣場2013年6月的消防安全評估等級為Ⅱ級,消防安全狀況較好,消防部門在下個月可以適當減少對單位的監督檢查頻次。
利用該系統,可以對該購物廣場月、季、年消防工作開展評估,建立趨勢對比圖,為公安消防部門深化監督檢查提供決策依據。(1)如果單位一個季度里的月消防安全評估等級均為Ⅱ級以上,消防部門可以在下一季度適當減少對單位的監督檢查頻次。(2)如果單位全年有10個月以上消防安全評估等級為Ⅱ級以上,且其余2個月沒有低于Ⅲ級的,下一年度,消防部門可提高其消防安全信用等級。(3)如果單位的月消防安全評估等級為Ⅲ級以下,要對照表2,實行紅、黃、藍三色預警,消防部門要采取有效措施,督促單位加強消防工作,并對消防違法行為實施處罰。(4)如果單位有7個月以上消防安全評估等級為Ⅳ級以下或有3個月以上的消防安全評估等級為Ⅴ級,下一年度,消防部門可以降低其消防安全信用等級。
筆者會同葫蘆島市消防支隊有關同志,在全市55家火災高危單位中,推廣使用該方法開展消防安全評估。經過將近10個月的應用,實踐證明,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三級綜合評判方法,為判斷火災高危單位的消防安全以及建立預警機制提供了依據。該評估方法充分發揮了“指揮棒”、“監測器”和“晴雨表”的作用,推動火災高危單位積極轉變和更新觀念,將消防安全工作由災后問責向災前防控轉變,由目標管理向過程管理轉變,由宏觀管理向精細管理轉變,由單一管理向統籌管理轉變。同時“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管理及評估系統”,有效彌補了公安部“戶籍化管理系統”不能用于企業局域網、數據關系斷結、缺少過程管理、缺乏數據支撐和用于評估等問題,實現了功能互補,方便了廣大火災高危單位的應用。
[1]王建剛.火災高危單位消防監管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3,32(3).
[2]季俊賢.建立火災高危單位消防安全評估制度探討[J].消防科學與技術,2013,32(6).
[3]趙煥臣.層次分析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1986.
[4]陳守煜.工程模糊集理論與應用[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1998.
[5]李本海.貼近度分析法在等級劃分中的應用[J].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1988,(3).
[6]伍德.Visual C++6.0數據庫編程大全[M].北京:電子工業出版社,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