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文匯
(華中科技大學文華學院圖書館,湖北 武漢 430074)
總論復分表是《中圖法》通用復分表中的第一大類,是《中圖法》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是在繼主表分類以后,對文獻作進一步細分時使用的工具,其使用頻率和作用都遠甚于其他幾種通用復分表。隨著交叉學科、邊緣學科等新事物、新觀念的不斷出現,各類文獻無論在內容,還是在形式上都出現了許多新的變化與發展。作為文獻標引工具,總論復分表也采用“多個特征作為標準進行劃分列類,既用文獻內容特征進行劃分列類,又用文獻形式特征進行劃分列類”,從而起到加深文獻類目標引的作用。但筆者在使用總論復分表對文獻進行復分的過程中,發現其中有些類目設置不合理,不但沒能起到本身應該起的作用,還使分類號顯得過于冗雜,給文獻排架和檢索帶來負面影響。
“-4”類目名稱為“教育與普及”,其下共設有9個子類,這 9 個子類中,“-40”“-45”“-47”“-49”是按文獻內容特征進行劃分的,“-41”“-42”“-43”“-44”是按文獻形式特征進行劃分的,“-46”“-47”是《中圖法》第 5 版新增的類目。
“-4”類目下有段注釋:“中小學各科教學法、教學參考書和教材等入G4教育類,如愿按學科分入有關各類,均用此號復分。”這段話的意思可以理解為,如果需按學科對中小學教材、教參等進行分類,都需用“-4”進行復分。但在《中圖法》中,除了G4教育類中有總的論述有關教學法、教材的G426、G427類目外,G62初等教育和G63中等教育兩大類中還提供專門的專類復分表和各個學科類目對教學法、教參等按學科進行復分或仿分,根本就沒必要再依總論復分表復分一次。如:

依據此專類復分表,《小學語文教學法》可復分為G623.202,《小學數學教師手冊》則分為G623.705。同理“G624教材、課本、學生參考書”也有類似的專類復分表,并據注釋可依G623仿分。如:

依據此復分表,《小學語文》可復分為G624.201,《小學英語參考》可分為G623.313。
G63中等教育下類目的情況與之類似,分別對應G633、G634類的分類方法。所以,中小學各科教學法、教材等的分類完全使用主表中相關類目即可,無需再依總論復分表復分。
而高校教材、教學法等就更沒有必要復分了,因為大學教學所使用的教材大多內容深厚,且是對某一個專門問題的論述,既可作為教材使用,也可作為相關內容的專著來看;既適用于該專業的大學生作為學習范本,同樣也可供其他專業的學生進行課外閱讀,如果硬是套用總論復分表,用“-43”對其進行復分,反而會限制讀者范圍,顯得畫蛇添足。如《高等數學》(同濟大學數學系編)直接入O13即可,《大學語文》直接入H1。而與英語類教學相關的教材、教參,也有專門的H319.3類可作參考,也無需進行復分。如《大學英語綜合教程》入H319.3。
這個類目主要是針對專門的習題集或實驗手冊類的文獻進行復分,但同上述問題類似,G62、G63兩大類中,G624下的專類復分表已包含了“習題、試驗”的類目,可提供詳盡、細致的分類。所以,小學各科習題類文獻可先入G624.5,再依G623進行學科仿分,而初高中、職高的各科習題類文獻則入G634.5,再依G633仿分。英語類中有H310.4和H319.6兩大類放置習題類文獻,可依據具體情況再進行判斷和細分。
在高校圖書館中,情況可能稍微復雜一點,本館是分為兩種情況進行著錄的。如果該習題集是與某主書配套的,則依據主書的索取號進行標注,并在其后加大寫字母“A”,排架時,該習題集與主書排在一起,方便檢索;如果不是配套而是單獨成冊的習題集,再加“-44”進行復分。
這兩個類目是《中圖法》第5版新增設的類目。“-46教學設備”,其注釋為“教具、教學儀器等入此”。這一類目也與主表中G4類有關類目重合,如“G484教學設備、教具”,就是專門論述有關教學設備和教具問題的,“G434計算機化教學”包含了各種計算機形式的教學,所以有關論述教學設備、教具的文獻可直接入相關各類,不必復分。
“-47考核、評估、獎勵”,注釋為“資格考試入此”。這一類目在整個“-4教育與普及”大類下,應該入有關學校人事考察與評估、學校考試、獎懲管理等類別文獻,但主表G4大類中的部分類目已經涉及相關內容,如“G449評估”“G473.6獎勵、處分”“G472.3 人事管理”“G424.74 考試”等,如果涉及相關文獻,直接入此即可,無需再作復分。資格考試也可依學科入主表中相關各類,如程序員資格考試可入TP類,建筑師資格考試可入TU類等,亦不必復分。
“-49”的類目名稱叫“普及讀物”,這個概念是與專門讀物相對應的,但是無論在高校圖書館館藏分布中還是地方公共圖書館中,普及讀物占了很大一部分,如果都用“-49”進行復分的話,就顯得沒什么實在意義。而且這個概念也過于模糊,編目員有時候很難界定什么樣的文獻應該歸于“普及讀物”,這個復分類目本館從來沒使用過。如《趣味數學》在本館就直接入O1,而不是O1-49。
這一類目是按文獻出版形式進行復分的,本館使用比較多的是“-53”論文集,其他的很少用。
“-52”全集、選集是對文獻形式的一種反映,針對的文獻是某一個或某一類作者作品全部或部分的收集,往往題名中會有體現。但主表中有些類目已經包含了全集或選集的含義,如A841.1毛澤東著作的選集、文集,I210.1魯迅全集,I210.2魯迅選集等,其中已經有明確的“全集”“選集”字樣,實在無需用“-52”再復分一次。而文學作品的綜合集I211類或別集I212/217也蘊含了“全集”“選集”的含義,直接按主表進行分類即可,也無需復分。
“-55”連續出版物一般是對期刊、報紙等文獻的復分,但高校圖書館都設有專門的期刊閱覽室和報刊閱覽室,對期刊、報紙的分類和排架都有其自身專門的規定和方法,一般不依館內中文圖書的規定分類。如本館遇到某種特殊連續出版物,需要進中文書庫,也是用“:”加“1、2、3……”組配的方法進行標注,也沒有使用“-55”進行復分。如《海外英語合訂本》(第1期)、(第2期)、(第3期)……,本館分類號為H319.4/1239:1、H319.4/1239:2、H319.4/1239:3。
“-79”下有5個子類目,總論音像制品、電子文獻、電子出版物等文獻的復分。“-795網絡資源”下有段注釋,“總論網站、網頁、網絡數據庫等入此”。在《中圖法》主表TP大類中,卻已對這幾項內容已經有了很細致、很詳盡的劃分,如在“TP311.13數據庫理論和系統”類中,其下位類已經對各種類型數據庫作了解釋和概括,而“TP393.092網站、網頁、網絡瀏覽器”類則可囊括有關網站、網頁的全部文獻,因此無需再加“-795”進行復分。
是指《中國分類主題詞表》中通用概念所對應的類目。“通用概念”這一說法定義模糊,外延和內涵均不易界定,如有關“程度”的通用概念,“現象、過程”的通用概念等,都很難確定,而且《中圖法》主表中的很多類目已經包含了通用概念的意思,如《中國法制史》入D929,這一類目已經包含了“法律制度”這一通用概念,無需再復分。
總之,《中圖法》的總體分類原則是簡捷、細致地揭示文獻的主題和類目,總論復分表是在當主表無法完整概括文獻主題的情況下,對文獻的再次深度標引和更細致劃分,實質上就是運用組配技術。配合主表來達到對文獻進行最準確歸類的一種手段和技術。對每一種文獻而言,總論復分表最多只能使用一次,所以應該選擇最能夠直接反映文獻主題的類目進行復分,對于通用性強、定義模糊的類目最好不用。
[1] 俞君立,陳樹年.文獻分類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1.
[2] 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編輯委員會.中國圖書館分類法[M].5版.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10.
[3]宋立.《中圖法》(4版)總論復分表淺議[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7(8):155-157.
[4]周德堂.《中國圖書館分類法》(第5版)附表修訂的特色與不足[J].科技情報開發與經濟,2011(5):77-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