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學周

漏油、筆尖鋼珠脫落……當我們面對這些困擾時,或許并不知道,一支看似平淡無奇的簽字筆(中性筆),包含著多項工業技術,做好它并不容易。
我國每年各類筆的生產量近400億支,占世界的80%,但銷售額只占全球的25%。前有美、歐盟、日等已占據了高端產品市場,后有印度、巴西、馬來西亞等新崛起的國家正搶占中低端市場,多方擠壓使得我國制筆產業發展舉步維艱。墨水、筆頭等基礎原材料以及筆頭制造加工等精密設備嚴重依賴進口。很長一段時間,國內筆類產品的制造主要集中在產品配件的注塑、產品組裝等產業鏈的低端。
情況在“十二五”國家科技支撐計劃“制筆行業關鍵材料及制備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實施后開始有所改觀。

那么,除了制筆行業外,我國傳統工業發展的現狀如何,面對國際市場的激烈爭奪,傳統應該如何與現代接軌?
自2011年項目實施后,經過產學研用的共同努力,包括中性墨水、水性墨水、中油墨水及筆頭用不銹鋼材料和筆頭精密加工設備在內的關鍵共性技術有了很大的進展,國產的墨水已經開始產業化、不銹鋼線材開始應用、國產筆頭精密加工機床試運行情況良好。
如今,國際上筆類產品和墨水的原材料價格呈明顯下降趨勢,如670的不銹鋼筆頭價格由0.13元降到0.07元。按年進口筆頭100億粒計,全行業可節省采購成本6億元;墨水如熒光筆墨水原材料成本也下降了25%,有效提高了制筆行業的競爭力。筆頭生產用的不銹鋼線材的研發,使得東南亞、印度等原本依賴日本進口材料的企業,也開始關注我國筆頭材料及其裝備技術的研發情況,對國際的遠期訂單明顯在下降。
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于學軍指出,借助項目實施平臺,逐步引導行業建立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用相結合的技術創新體系,依靠技術進步,不斷提高制筆產品質量及品種,加大新產品的研發和推廣力度,敦促行業走依靠科技和品牌創新之路,不斷提高制筆行業的整體水平。
于學軍表示,通過國家科技計劃項目的立項,讓更多從事化工、材料、機械等與制筆行業相關專業方面研究的科研人員認識到該行業的研究潛力并參與進來,增強企業與高校的溝通交流。
于學軍說,“十二五”以來,輕工業中的一批關鍵共性技術已取得突破,但仍存在著多數行業產品結構不適應消費升級需求,產品同質化較為嚴重,中低端產品過剩,高端產品供應不足,制約行業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亟待突破,應用基礎技術研究、技術裝備國產化缺乏有效組織,部分行業關鍵材料主要依賴進口等問題。
眼鏡行業的狀況與制筆行業的遭遇頗為相似。我國目前約8億人佩戴各種眼鏡,產值約為700億,占世界70%。其中鏡片行業內共有企業5000余家,直接從業人員超過30萬,但以年銷售額為1億元以下的中小企業為主,高端產品市場主要被國外公司占有。從國內眼鏡銷售市場來看,本土企業在國內市場主要是中低檔產品。于學軍介紹,我國眼鏡行業缺乏核心技術支撐,迄今,高端樹脂原材料、加硬液等基礎原材料以及鏡片制造加工等精密設備仍嚴重依賴進口。
此外,制漿造紙、乳制品、飲料、食品包裝機械、塑料加工機械等行業的關鍵技術裝備主要從國外引進。我國大型制漿造紙裝備主要依賴進口;乳品無菌灌裝技術和裝備一直被歐洲國家壟斷,國內幾乎所有大型乳業集團均訂購國外自動化程度高、無菌安全性高、班產量大的無菌生產設備;塑料加工機械高檔設備仍需從德國、美國等進口,我國出口塑料機械和進口塑料機械的價格指數相差5倍以上。

我國輕工業涵蓋衣、食、住、行、文體、休閑娛樂等領域。2013年全行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累計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0.3萬億元,占全部工業的19.7%,就業占25%,出口5583.38億美元,占我國全部出口的25.3%。家用電器、皮革、塑料制品、食品、家具、五金制品等行業100多種產品產量居世界第一。輕工業成為我國重要的民生產業和具有一定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雖然我國已成為世界輕工大國,但大而不強。


于學軍指出,對輕工傳統制造業來說,針對發展普遍面臨的資源、成本、環境約束等問題,要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著力突破制約產業升級的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加強技術改造,推進工業化、信息化深度融合,推進精益制造水平,加大信息技術在輕工業各個領域的應用。
“應該在核心技術、共性關鍵技術著力突破,以期實現產業升級。同時,應該加強對國內優勢品牌的培育,重點支持品牌企業的創新發展,支持‘走出去’,全面提升國際競爭力?!庇趯W軍說。
在于學軍看來,輕工業將從主要依靠速度、規模、價格進行競爭的發展方式轉為主要依靠質量、技術、服務、創新能力和品牌影響力進行競爭的發展方式。
利用高新技術加大對傳統輕工業的改造,大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比如在釀酒、制鞋、五金等勞動密集型行業推進機械化、自動化、數控化、智能化設備在不同行業的應用,在造紙裝備、食品加工、塑料加工裝備等提升重點裝備自主化水平,在家電、造紙等行業高度重視機器人的應用等。
作為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副秘書長,于學軍認為應該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聯系政府和企業的橋梁紐帶作用。把握世界輕工業科技發展趨勢,有效組織以企業為主體,產學研用的模式開展攻關,加快輕工業技術進步。積極參與國家和地方有關產業政策法規的制定,反映企業訴求,推動已出臺的支持技術進步各項政策和相關部委已頒布的各類“十二五”規劃中有關輕工科技進步的項目落到實處。傳統工業轉型迫在眉睫,制約傳統工業發展的瓶頸亟待突破。于學軍建言,包括制筆行業在內的傳統工業轉型升級需要政府、協會、企業共同發力。科技部等政府部門應繼續采取將影響傳統行業發展的共性關鍵技術列入國家科技計劃的方式進行支持,吸引行業內外的科技力量共同參與,開展產學研用聯合攻關。
從企業的角度來講,要積極參與關鍵核心技術的開發,積極采用成熟、先進、適用的新技術、新工藝、新裝備對生產工藝實施技術改造,培養技術人才,提高核心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