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耀兵
(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福建 廈門361012)
城市橋梁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城市交通的咽喉所在,其使用功能的好壞往往會影響到整個城市的交通運行。目前我國城市橋梁正面臨著大流量、超載運輸的損害,導致大橋橋面老化加速,影響通行效率。為提供良好的通行條件,需對損壞的橋面鋪裝進行全面翻修,橋面翻修施工會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的影響,為盡量減少施工帶來的負面影響,有必要對橋梁周邊影響區域甚至整個城市進行施工期間的交通組織。目前,國內外已有許多學者在施工區交通特性研究[1-2]及施工交通組織優化[3-5]方面取得一定進展,但由于施工交通組織對實踐的操作性要求高,現有的文獻重理論與方法的研究,對施工交通組織的直接指導意義較小。因此,本文對施工交通組織項目的運作及交通組織方法進行論述,并以海滄大橋施工為例,進行了實例分析。
由于道路施工往往涉及市政、運管、交警、業主單位、施工單位、道路使用者等各方,施工交通組織其本質就是對施工期間各方的責任及利益進行再分配,目標為在新的施工環境中,各相關單位能夠各司其職,保障施工期間整個城市交通系統的良好運行。廈門市從2003 年開始對施工期間交通組織展開系統分析,至今已開展幾十個同類型的項目,在各相關部門的共同努力配合下,廈門市已形成一套較為成熟的施工交通組織工作體系。
根據廈門市多年該類型項目的運作經驗,施工期間交通組織一般由業主形成項目,委托交通組織設計單位開展工作,設計單位在方案前期與施工單位、業主充分溝通后,統一認識,形成交通組織分析報告,由業主提交至交通協調部門,協調部門召集相關部門進行討論,各個部門反饋意見后,設計單位進行相應的修改,再將組織方案反饋至交通協調部門,由協調部門將實施任務分配至各個相關部門實施,同時通過新聞媒體進行宣傳,讓社會公眾了解,便于交通組織方案的實施。

圖1 施工交通組織項目工作流程圖
交通組織方案確定后,協調部門需將任務分解,落實至相關各方。各方的基本任務如表1所示。

表1 施工期間交通組織相關部門任務分解表
道路施工占用道路資源,造成通行能力急劇下降,嚴重影響日常出行。為促進施工保質保量如期完成,同時減少施工影響對交通的影響,施工期間交通組織一般遵循以下原則:
(1)交通“通達”原則:施工期間保證沿線企業正常運轉和周邊居民正常出行;
(2)交通組織與施工組織相互協調原則: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應結合現狀城市交通的特點兼顧施工工期、工藝等技術要求,相互協調明確施工及交通組織方案,保障工程建設和交通運行總的大系統最優;
(3)“匹配”原則:施工期間應保證通行能力與交通流量相匹配,一方面,充分挖掘施工路段及周邊路網的通行能力;另一方面,采取分流和限制交通流等措施,降低施工路段的交通流量,保證兩者之間的均衡;
(4)“公交優先”原則:交通組織設計體現“公交優先”的原則,盡量保證行人過街、公交線路運行不受影響,公交線路與站點盡量不改變,僅對部分線路和站點的走向進行微調整;
(5)“簡化”原則:施工期間通過實施單行交通,路口采取限左措施,簡化交通流線,提高交通運行效率;
(6)交通安全原則:合理地進行施工現場的防護圍擋,設置必要的安全設施和交通引導標志標線,施工應保障其他行人、車輛交通的安全運行。
海滄大橋是廈門島與海滄區直接聯系的唯一橋梁,大橋于1997 年正式開工建設, 1999 年12月30 日正式通車。該橋分別于2002 年、2005 年進行過兩次翻修,自2005 年全橋翻修以來,由于超載車、重車及車流量急劇增加等原因,導致大橋超負荷運轉、橋面老化,需要盡快對鋼橋面鋪裝進行全面翻修。廈門市政府決定2013 年6 月至2013 年8 月對海滄大橋橋面鋪裝層進行全面維修。
海滄大橋現狀橋面寬31m,為雙向六車道,中央分隔帶寬1.5m,兩側各1個緊急停車帶,現狀斷面如圖2所示。

圖2 海滄大橋現狀橫斷面圖(單位:m)
海滄大橋設計通行能力為50 000 輛/d (雙向),現狀雙向通行車輛超過10萬輛;大橋每日上午的7:00—11:00 時及下午的14:00—19:00 出島流量超過或接近4 000pcu/h,其中上午8:00、9:00小時出島流量均超過5 000pcu,日出島流量如圖3所示。

圖3 海滄大橋出島流量時變圖
經與施工單位及相關部門探討研究,為避免單側施工引起橋梁偏載對橋梁結構的損害,決定采用對稱式的施工方法,又由于海滄大橋為海滄區與廈門島聯系的最便捷、最重要的通道,經討論決定,采用封閉部分路面的施工方法,即:一期工程封閉靠中央分隔帶的半幅橋面,剩余約7m的通行空間;二期工程封閉橋面外側半幅,剩余約6m的通行空間,具體施工圍擋方案如圖4、圖5所示。

圖4 一期施工圍擋示意圖(單位:m)

圖5 二期施工圍擋示意圖(單位:m)
3.3.1 交通管制措施
施工占道形成交通瓶頸,為緩解施工造成的交通擁擠,根據施工路段剩余的通行能力,采取相應的交通限行措施,以抑制交通需求。
一期工程(6月25日—7月25日)交通管制:海滄大橋內側雙向四車道封閉,每日7:00—22:00,除公交、大巴、單位通勤車及特殊車輛外,其他社會車輛實行單雙號限制通行。
二期工程(7 月26 日—9 月1 日)交通管制:海滄大橋外側雙向兩車道及應急車道封閉,每日7:00—21:00,僅允許公交、大巴、單位通勤車及特殊車輛通行,禁止社會車輛通行;每日21:00—次日7:00,允許社會車輛實行單雙號通行。
以上施工期間,每日6:00—23:00,海滄大橋禁止大型貨車通行;每日23:00—次日6:00,允許大型貨車通行海滄大橋。
3.3.2 交通分流方案
在采取交通管制措施的同時,需要給部分被管制車輛提供繞行路徑(見圖6),并且通過繞行分擔施工路段的交通壓力:
(1)海滄區與本島聯系車輛引導通過新陽大橋—杏林大橋繞行;
(2)漳州方向通過高速進出本島車輛引導使用廈門大橋或集美大橋;
(3)漳州方向通過324國道進出本島車輛引導至集灌路—杏林大橋;
(4)為避免新陽大橋交通壓力過大,海滄港與東渡港區聯系的大貨車主要通過海新路—孚蓮路—海翔大道等路徑繞行。
3.3.3 公共交通組織方案
公共交通服務人群廣,占用道路資源省,在施工期間尤其要注重發揮公共交通的優勢,保障公交服務水平,引導小汽車出行轉移至公共交通,減少道路交通壓力。主要措施如下:

圖6 交通分流繞行路徑圖
(1)加強海滄大橋現有公交線路組織:加密途經海滄大橋公交,引導小汽車通勤交通轉向公交出行,大量開行高峰期大站快運,并增開海滄公交總站至岳陽小區站、南山站的擺渡車;
(2)充分利用輪渡公交:利用海滄大橋限行契機,引導居民乘坐輪渡出行,高峰期加密海滄嵩嶼碼頭至廈門島的第一碼頭輪渡班次,并在嵩嶼碼頭增加停車設施,方便換乘出行;
(3)鼓勵企業通勤班車:為減少小汽車出行,由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海滄區企業開通通勤班車。
3.3.4 其他配套措施
(1)沿線分流路徑交通改善:對周邊主要分流路徑瓶頸地段及道路的交通標志、標線進行梳理,提高其通行能力。
(2)宣傳引導車流避開施工路段:廣泛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各種宣傳媒體進行持續性、廣泛性宣傳,爭取群眾的理解;并在關鍵節點增設指引牌,引導車輛盡量避開施工路段;
(3)建設停車換乘設施:建設海滄東嶼、嵩嶼等停車設施,引導部分外地車輛或海滄區私家車采用停車換乘公交、輪渡等進島方式;
(4)做好施工車輛交通組織:嚴格規定施工車輛通行路線,并要求施工車輛避開高峰期;
(5)做好應急預案:為應對突發事故,建議在海滄大橋管理處設置施工期間交通指揮辦公室,全面協調施工期間信息誘導、發布與事故處理。在極端情況下需要采取臨時管制方案,禁止車輛進入海滄大橋,疏導橋上車輛出橋,待秩序恢復正常后,才準許車輛駛入。
3.3.5 實施效果及評價
在各方的積極配合下,海滄大橋橋面翻新施工工程提前6d 全面完工,施工路段及周邊道路交通運行秩序良好,未發生區域性交通擁擠現象,根據調查數據顯示,施工前后各出島通道流量如表2所示。

表2 施工前后各出島通道高峰小時車流量對比表(單位:pcu/h)
從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實施了以上交通組織措施后,施工路段海滄大橋的交通量得到了有效控制,保障了施工的順利進行,分流路徑有效地承擔了被限交通的出行,并且距離海滄大橋最近的杏林大橋承擔了大部分的分流功能。施工期間由于部分交通需求被抑制,導致總的交通出行量下降。
城市橋梁維護施工會給城市交通帶來巨大挑戰,通過各相關部門的配合協作,采取公交優先及其他科學合理的交通組織措施,可緩解施工道路交通壓力,保障工程的順利進行,并將對周邊群眾出行的影響降至最低。
[1] Steven Chien,Paul Schonfeld.Optimal Work Zone Lengths for Four-Lane Highways[J].Journal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2001(3):124-131.
[2] Virginia P Sisiopi ku,Richard W Lyles.Study of Speed Pat?terns in Work Zones[C]// Proceeding of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78th Annual Meeting. Washington D. C.: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1999:978-992.
[3] 曲秋蒔.城市占道施工區交通組織方案優化及仿真評價[D].北京:北京交通大學,2010.
[4] 吳祖峰,許永兵.城市組團間道路施工交通組織方法——以寧波市為例[J].城市交通,2009,7(3):62-67.
[5] 施斌峰.城市軌道交通施工期間交通組織方法研究[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10,22(3):49-53.
[6] 陳炳炎,張升,丁明,等.城市交通管理研究與實踐——以廈門市為例[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12.
[7] 朱耀兵,張斌.枋鐘路下穿通道施工期間交通組織[R].廈門: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3.
[8] 史志法,朱耀兵.海滄大橋鋼橋面翻修施工期間交通組織[R].廈門:廈門市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