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蘭弟
步態即在走路時所表現的姿態,此過程中神經系統起著重要作用。當身體某系統中的某個環節受到損害時,就會表現各種各樣的步態,這也為臨床醫生判斷病變部位和性質提供了線索。常見的異常步態有以下幾種:
剪刀步態 由于兩下肢肌張力增高,尤以伸肌及內收肌群受累較明顯。這種人走路時兩膝相碰,兩小腿互相交叉,狀如剪刀,步幅短小,足尖常踏地而行。多見于先天滯產以及腦炎、腦血管意外引起的腦性癱瘓和截癱患者。
劃圈步態 走路時患腿膝僵直,足輕度內垂及下垂,足趾下勾,起步時先向健側轉身,將患側骨盆抬高以提起患肢,行走時足外甩,劃半圈。這種步態多見于腦溢血,中風恢復期后遺癥。
醉漢步態 患者上肢常向水平方向或前后搖晃,有時不能站穩,上身的搖晃可波及到頭部,尤其是運動時搖晃更明顯,行走時重心不穩,左右傾斜,步態紊亂,不能走直線,像喝醉酒狀,不能保持身體平衡。這大多是由于小腦疾病,導致身體平衡功能障礙的結果。
慌張步態 走路時身體前傾,起步動作緩慢,但越走越快,難于立即止步,狀如慌張逃跑。這種步態多見于老年人,通常是腦動脈硬化導致帕金森病主要表現之一。
鴨行步態 走路時兩側髖部大幅度前后旋轉以帶動下肢,左右搖擺,狀如鴨走路。常見于小兒先天性髖關節雙側脫位,進行性肌營養不良,嚴重外O型腿以及臀上神經損害的患者。
間歇性跛行 走路開始時步態正常,但走不多遠患者小腿后外側及足底就因脹麻抽搐而被迫停步,需蹲下休息片刻,待癥狀緩解后再重新起步,走走歇歇,因此稱為間歇性跛行,常見于腰椎管狹癥,坐骨神經受累,及血栓閉塞性脈管炎局部供血不足的患者。
高抬腿步態 走路時患腿抬高,而患足下垂。主要是由于小腿伸肌群癱瘓,足不能背伸而成下垂狀態。這種步態常見于坐骨神經、腓總神經麻痹或外傷等。
共濟失調步態 患者自覺兩足落地如踩在棉花上,鞋子掉下也常不察覺,步行時雙目注視地面,步幅寬大,舉足過高,踏地有聲,閉目或在黑暗中行走困難或不能走。這多為脊髓疾病所致。
如有以上這些異常步態的人,應到醫院就診,以免病情加重。
(摘自《中國老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