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區農村牧區“十個全覆蓋”工程啟動實施以來,多倫縣按照自治區黨委、政府和盟委、行署的部署要求,結合新農村建設、扶貧攻堅和“美麗鄉村”建設,扎實推進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今年計劃投資8806萬元,在全縣64個行政村中的58個村實施,爭取當年完成30個村(其中6個為盟級重點推進村)的工程建設任務。截至目前,已投入資金5760萬元,危房改造、安全飲水、街巷硬化、村村通廣播電視通訊、校舍建設及安全改造、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建設、便民連鎖超市建設工程分別完成全年任務的80%、57.1?%、62.7%、64%、56.3%、83%和72.6%,村村通電工程實現全覆蓋,村級文化活動室建設工程改造完成,常住人口養老醫療低保等社會保障工程正在全面推進。
一、加強組織領導。年初盟委農村牧區工作會議召開后,按照自治區、盟兩級關于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安排部署,在縣級層面成立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領導小組,在鄉鎮層面成立專門工作組,形成了“領導小組統籌協調、分管領導牽頭負責、職能部門組織實施、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工作推進機制。結合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對工程實施村組確定縣級領導、縣直部門對口幫扶和結對共建,針對貧困村和后進村,開展駐村定點幫扶,做到工程規劃、項目、干部三到村三到戶。結合實際制定出臺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實施方案,明確工程推進的時間表和任務圖,堅決避免低水平重復建設。不斷創新思維,拓寬思路,切實用創新的辦法解決工程推進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努力把實事辦實、好事辦好。
二、創新投入機制。確定了“項目捆綁使用、資金集中投入”的資金保障機制,充分發揮財政資金引導作用,積極爭取中央、自治區、盟三級配套資金,整合各類涉農資金,充分利用一事一議、金融貸款等多種途徑解決融資瓶頸。將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配套資金納入縣財政預算,保證工程建設資金及時足額撥付到位。截至目前,全縣已安排財政專項資金1230萬元,爭取到各類項目32個,整合各類資金4000多萬元。同時,動員社會力量參與危房改造、衛生改廁及村容村貌整治等項目建設,采取鼓勵群眾投工、投勞、投資,財政予以適當補貼的形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工程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三、強化產業支撐。在實施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同時,注重培育優勢主導產業,強化產業支撐、增加農民收入。根據地區差異和產業發展實際,著力在“種養結合、以養為主、多種經營”上下功夫,培育壯大“肉、乳、菜、薯、林”五大主導產業,逐步形成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產業發展格局。目前,牧業年度大小畜存欄30萬頭只,菜薯占總播面積的40%,農民收入40%以上來源于林業經濟,設施農業比重不斷擴大,建成日光溫室、蔬菜大棚等近4000座,農田灌溉面積19.43萬畝,農民增收渠道進一步拓寬,農牧業綜合效益進一步增強,農村整體發展水平進一步提升。
四、堅持三個結合。一是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借助實施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的契機,以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為出發點,以農村公共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衛生整治為重要內容,加快推進庭院美化、村莊綠化等重點工作,逐步改善農村環境臟、亂、差的面貌。在西干溝鄉大耗來溝村實施生態移民項目時,堅持科學規劃,將移民房屋與牲畜棚圈分開建設,實現生產區與生活區分離,改善了居住環境,起到了很好的典型示范作用。二是與扶貧攻堅相結合。立足區貧縣的實際,把上級資金調配使用和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示范村的確定有機結合,實施精準扶貧,增強農村的“造血功能”。在多倫諾爾鎮富泉村生態移民小區項目實施過程中,充分發揮農戶蔬菜種植及溫室大棚草莓、葡萄等特色種植優勢,為每戶移民建設溫室大棚和蔬菜拱棚,配套建設蔬菜交易中心及蔬菜加工車間,集中打造集旅游觀光、娛樂采摘、休閑度假為一體的生態旅游示范村,帶動全縣設施農業長足發展。三是與“美麗鄉村”建設相結合。在改善農村整體面貌中,加大對景區景點、公路沿線等重點村莊的環境整治力度,以點帶面,逐步推進,在原有村莊形態上改善村民生產生活條件。在大河口鄉大孤山村建設過程中,考慮到是鄉直所在地,又緊鄰國道G510,在建設中將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與美麗長廊行動結合實施,加大美化、亮化力度,逐步打造環境優美、人居和諧的美麗鄉村。
五、加大宣傳力度。各鄉鎮組建宣講隊,深入田間地頭、村頭巷尾,給群眾講透政策、講清目的,使廣大群眾切實領會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的重大意義、建設內容和工作原則,把群眾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引導好、調動好,最大限度發揮農民的主體作用。充分利用廣播電視、政務門戶網站、政務微博等新聞媒體,及時跟蹤報道工程進展情況,發揮典型引領、示范帶動效應,形成全縣上下一盤棋、干部群眾一條心、合力推進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的濃厚氛圍。同時,立足多倫實際,積極借鑒赤峰市、通遼市等先進地區的好經驗、好做法,加快推進示范點建設,抓好典型引路,以點帶面,全面實施。
六、加強督查落實。將農村“十個全覆蓋”工程納入鄉鎮和有關部門年度實績目標考核范圍。實行月通報制度和例會制度,對存在的困難和問題及時協調解決。成立專項督查組,嚴格落實項目管理和質量考評制度,對工程進度緩慢、工程質量不合格等問題及時檢查督辦。保障項目資金專款專用,堅決杜絕擠占、截留和挪用等問題的發生。
(供稿單位:多倫縣委宣傳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