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高考制度的改革創新,語文這門學科所占分數比例逐步提高,可見,語文這門學科的重要性。高中語文與高考接軌,在培養學生能力的同時,教師要幫助學生找尋有效的語文學習方法,在獲取知識的同時,也要使學生的語文知識框架合理、有層次。簡而言之,就是對高中語文進行有效性的學習。那么,教師如何提高教學的有效性?學生如何進行有效性學習呢?就此進行了詳細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語文;有效性學習;知識框架結構
所謂有效性學習是指在有限的時間內,能夠以很高的質量完成一定的教學目標,達到一定的知識水平,有合理的知識結構框架。高中語文的有效性學習能夠幫助學生提高學生的語文知識水平,促進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成,培養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開闊學生的思維與視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為學生的未來做好鋪墊。接下來我們就分析一下怎樣進行高中語文有效性學習。
一、基礎知識的有效性學習
“基礎知識”只是一個概括性的詞語,一個抽象的概念,它既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又是閱讀和寫作的學習基礎,這部分知識的學習非常重要,需要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強化記憶,而且要做到間隔性的反復記憶,即“溫故而知新”,在記憶的過程中積累知識,在積累知識的過程中形成自己的思維能力,并且靈活運用自己的基礎知識及思維能力去解決問題,基礎知識部分是一個“量”的積累過程,需要平時學習的點滴積累。只有掌握了扎實的基本知識,才能進一步地提高高中語文學習的綜合能力。
二、百變不離其宗,培養學生的興趣
古今多少名人都曾談及過興趣在學習中的重要性,愛因斯坦也說過一句至理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高中語文的學習當然也離不開興趣的培養,只有對一件事物產生足夠的興趣才能對它充滿熱情,擁有足夠的熱情才能真正在這門學科中獲取更多的知
識。學生興趣的培養離不開語文教師的引導,教師的恰當引導會使學生愛上語文,錯誤的引導也可能讓學生失去學習語文的興趣。
在語文的學習過程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出去感受生活,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的語文,貼近生活的語文更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課堂效率的提高
課堂上短短的45分鐘是語文學習的關鍵,課堂效率的有效性直接影響到語文學習的有效性。課堂上教師要以精彩的導入為先,一出場就吸引到學生的好奇心,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可以根據教材適當的設置情境,進行情境教學。在快樂、輕松的氣氛下教學效率和學習效率一定會有所提高。教師在教授課文時,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幫助學生體會人物的心理,理解人物的情感。例如,在《鴻門宴》這篇文章的學習中,教師就可以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要突出其緊張、微妙的氣氛,注重讓學生把握角色的心理變化,從而更好地理解文章。當然,課堂效率的提高不能只注重課堂的45分鐘,還要注意課前預習和課后作業復習的輔助。課前學生要預習課堂即將傳授的知識,并且進行一定的課外拓展,為能更好地掌握課堂知識做好準備,打牢基礎。課后教師要根據課堂內容進行作業練習,加深學生腦海中知識,幫助學生消化知識,將知識變成一種學習能力。
四、教學方法的創新
時代在不斷變化,教師的教學方法當然不能一成不變。教師要對傳統的教學方法“取其精華,棄其糟粕”,與時俱進。要改變傳統的“滿堂灌”模式,改變教師自導自演的模式,要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之中,在教學中學生才是真正的主體。可以給學生創造機會,讓學生以“小老師”的身份走上講臺,以自己的理解講一講學習的內容,并和臺下的同學進行積極的討論。
五、良好的師生關系有助于學習有效性的提高
教學的有效性和學習的有效性提高都離不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要進行“角色淡化”,做“平等中的首席”,不要刻意突出自己教師的角色,要在平等的平臺上與學生溝通、交流。曾經有這樣一個實例,在一次語文寫作課上,語文教師在一名學生的作文上進行涂改,引起學生的不滿,學生不服氣,認為自己的作文寫得很好,便提出要求讓教師寫一篇文章,他來進行批改,教師沒有生氣,反而寫一篇文章讓學生進行批改,學生也在教師的作文上進行涂改,教師沒有端起架子,反而心平氣和地與學生對話,學生聽后心感慚愧,虛心接受了教師的建議。可見在平等的交流中,學生很容易就能接受教師的意見。教師的適當鼓勵更是學生學習語文的強大動力和信心來源,鼓勵的時候切記要公平、客觀。
總之,高中語文的有效性學習不能急于求成,要注重“量”的積累,以早日促成“質”的改變。語文的有效性學習不僅是學生和教師的需要,也是教育改革、課程改革的需要,而且語文的有效性學習也能促進課程改革的早日成功,并促進學生學習道路更長遠的發展。
參考文獻:
李娜.淺談如何提高高中語文教學的有效性[J].小作家選刊:教學交流,2014(05).
作者簡介:譚海均,男,1986年8月22日出生,本科,就職于四川省涼山州木里藏族自治縣中學校,研究方向:高中語文有效性學習。
?誗編輯 韓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