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麗瑩
摘 要:英語作為一種語言,其本質目的就是交際。讓每位學生都能開口說英語是英語教學的首要任務。隨著社會對英語口語的要求越來越高,教師應學習掌握英語口語教學是一門復雜的藝術。
關鍵詞:自信心;真實情境;語言輸入;多元化
一、克服學生口語交際的心理障礙
專家John Rosenwald曾指出:“中國學生性格內向、靦腆,我一提出問題,學生便低頭不語,課堂一片寂靜。”筆者認為,以下幾種心理障礙抑制了我國中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口語練習的欲望。
1.自卑心理
由于學生英語口語練習機會少,口語能力低,怕犯錯誤,總擔心說錯被老師指責和同學嘲諷,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緊張和焦慮,從而產生強烈的厭學情緒。
2.考試升學心理
中考始終指揮著整個初中英語教學的思路與走向。造成了教與考的矛盾,測試的負面作用必然導致“應試教學”——考什么,教什么,學什么,絕大部分學生只重視筆試應試。可是,目前我國英語教學的重“寫”、輕“說”,口語教學的滯后對學生造成的影響是相當深遠的,因為這個階段是語言學習的一個比較重要的時期,
這嚴重影響了他們以后在這方面的發展。要想克服學生的心理障礙,教師要用欣賞的眼光看學生,在學生口語交際中應多表揚少批評,多激勵少指責,不輕易打斷學生的思路,要善于發現學生的點滴進步并給予及時的肯定,讓學生體會到交際的成就感。通過語言實踐和犯錯的過程提高“說”的能力,不僅可以使學生體會到學習英語的樂趣,而且也有助于其整體英語水平的提高。
二、口語交際教學中要注意動態真實性原則
中小學英語教師在教學中廣泛存在“語用意識缺席”的狀況,這必然導致學生無法獲得英語的語用內涵,在運用英語時只好按照自己已經形成的漢語能力來套用課堂上學到的英語語言知識。絕大部分學生只學到了英語語言知識,卻沒有形成得當地運用所學語言知識進行交際的能力,導致掌握了很多的英語語言知識,而運用英語進行交際的能力卻很低。其次是在教學中相當程度上存在“學生主體性缺席”的問題。一些教師在不自覺的狀態下很少考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因素,設計教學活動,選用教學材料,舉例說明講解等都是按照老師自己的習慣,興趣和方便性來進行。老師對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動力、學習困難、學習方法、學習心理等學習性因素考慮不多。對學生學習主體性因素的重視不夠導致當前的英語口語教學效率偏低。這就需要教師運用動態真實性原則,把握學習者的真實學習目的和動力,學習興趣和學習困難的不斷變化,并根據動態的英語教育因素,不斷調整教學材料,運用語義真實、語境真實、語用真實的教學過程、教學策略、教學方法和技巧教育技術進行英語口語教學,以提高英語教育的教育質量、
教學效率和教學成績。
三、提高英語課堂上教師語言的輸入量和有效性
在教學中,教師語言將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情緒。英語教師如果被繁重的教學和作業批改任務牽絆,語言水平就會日漸消磨,有效語言的輸入量低導致課堂語言低效。因此英語教師應加強學習,提高教師自身語言素質。(1)更新教學觀念,營造自主學習的課堂氛圍。寬松、和諧的課堂氣氛有利于師生良好教學關系的建立,能讓學生的心理潛能和創造性得到充分發揮,學生會積極主動地參加課堂活動。(2)教師應該終身學習,不斷“充電”,提升自我。在教學實踐中,教師應該運用校本教研、課堂觀摩、同伴互助等手段學習課堂語言,提高課堂語言的質量。
四、采用輕松多元化的口語教學組織評價方式
作為我們英語教師,要改變傳統的“教室”觀念。應盡力營造輕松、愉快和諧的課堂氛圍。在英語口語課堂上,教室可以是“表演室”“聊天室”,也可以是“辯論和采訪室”。此外,孩子們感興趣的動畫片、電影、學唱英語歌曲都是學生進行口語訓練的好題材。這樣的說話訓練,學生能在愉快的氣氛中,既回顧了電影、電視節目的內容,豐富了知識儲備,又使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得到了訓練,一舉多得,是可以經常性、長期進行訓練的好方式。為了學生能充分發揮水平,展現自我,教師可采用多種口試題型,考核的內容和形式的組合可靈活多變。教師應充分考慮學生的個體因素,在口試時創造寬松的考試環境、創設和悅的考場氣氛,以掃除他們心理不安的狀態,鼓勵他們開口表達,并加以適當引導以提高口語交際能力。
總之,“三寸之舌,強于百萬雄兵;一言之辯,重于九鼎之寶”。面向未來,應著力培養口語交際能力。作為英語教師,應深入地對英語口語教學進行探討和研究,努力學習有關知識,提高教學水平,突出英語口語教學的作用、地位,找準存在問題和提出解決問題的對策,才會促使英語口語教學水平的提高,在中學階段為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肖艷.教師思想素質對英語學習動機的影響[J].科學大眾,
2007(08).
?誗編輯 魯翠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