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燚 姚曉偉 房新玉
摘 要:土方計算在建設工程的土方工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是工程費用計算和工程施工方案優選的重要參考因素,直接關系到工程造價,如何更加客觀、準確地計算土方量,減少或避免土方工程的爭議,值得我們進行認真的探討。在地形復雜區域時,利用傳統的DTM方法需要手動勾繪每一個三角網,過程計算繁瑣,而且容易出錯;而利用ARCGIS中的TIN模塊構建DEM不僅能夠進行直觀顯示,而且具有計算速度快,計算精度高等優點。該文介紹了ARCGIS土方計算的原理,通過工程實例主要介紹利用ARCGIS中TIN進行土方計算的流程及注意事項,并得出相應的結論。
關鍵詞:DEM TIN ARCGIS 土方量
中圖分類號:P20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030-03
土方計算在建設工程的土方工程中有著重要的意義和作用,土方量的大小與工程項目的投資直接相關,傳統土方量計算方法包括斷面法、方格網法、DTM法。斷面法主要應用于道路、圍埝等具有規則斷面的地形和區域;方格網法主要應用于平坦地區和地形高差變化不大的地區;DTM法適用于各種地形,但要求特征點一定要采集到位,并且在地形復雜的區域,需要加密測量,并且計算時需要人工較大的干預,工作量比較大。數字地面模型(DEM)是地形表面的一個數學(或數字)模型,數字高程模型(DEM)是數字地面模型(DTM)的一種,它表示地面上的高程信息,其方式主要有規則格網(GRID)法和不規則三角網(TIN)法。規則格網法是根據給定的縱(橫)方向和間距對研究區域進行劃分,利用已知離散高程點內插出網格點的高程數據,形成一組規則的矩形網格數據點,用四棱柱的方法計算土方量。不規則三角網(TIN)是數字高程模型DEM的表現形式之一,TIN法是直接利用實測地形碎部點、特征點進行三角構網,對計算區域按三棱柱法計算土方。隨著GIS的迅速發展,GIS技術在土方工程量計算方面得到了廣泛應用。TIN是GIS中常用的數學模型,它能夠真實的逼近實際地形,反映現場的地形地貌,計算精度較高。本文探討了基于ARCGIS的土方工程量計算方法,并將其應用于天津地區的一個工程項目中,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1 技術流程
1.1 TIN計算的原理
基于TIN的土方計算一般采用三棱柱法,如圖1,圖2所示,首先由三角形頂點的坐標計算出三角形的面積S,每個三角形以三個頂點的高程平均值作為這個三角形的高程值。
H = (h1+h2+h3)/3 (1)
式中H為三角形的高程值,h(i=1,2,3)為三角形三個頂點的高程值。則該區域的填挖方為
V=(H-h0)×S (2)
式中V為三角形的填挖方,V為正值時表示開挖,為負值時表示回填。如果既有開挖又有回填區域,如圖3所示,則三角柱由交面截成一個椎體和一個楔體,椎體部分為回填,楔體部分為開挖,需要分別計算其開挖量和回填量。在統計每個三角形對應的體積后,統計工作區的總挖填方量,完成土方量計算。
1.2 利用ARCGIS計算土方流程
數據采集—— 數據編輯—— SHP文件的生成—— 對邊界線進行賦值—— 生成TIN文件——工程量計算。
2 實例分析
該文以天津港區某一工程項目的土方工程量為實驗依據,該工程區域為一L型的帶狀區域,整體形狀呈臺階型,并且部分區域由堆土,整體比較復雜。用ARCGIS進行土方工程量計算,并與南方CASS計算的結果進行比較分析。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南方CASS計算時,每個三角網均手動勾繪,并由兩人分別進行計算,認為是真值。
2.1 數據采集
利用Trimble R8 GPS-RTK(動態定位精度為±10mm+1ppm(水平)/±20mm+1ppm(垂直))測定了施工區域523個地面特征點,并在地面起伏出適當增加采樣點密度,并將所有采樣點輸入計算集中,利用CASS繪制地形圖,并利用CASS的DTM土方計算工程計算目標高程的工程量,以進行比較分析適用。
2.2 數據編輯
數據的準備包括原始數據、特征線圖的準備和計算范圍面域的準備。
(1)利用CASS軟件將圖中的數據生成DAT文件,并在文件中添加表頭“ID,CODE,Y,X, H”,分別代表編號,代碼,東坐標,北坐標,高程,并將后綴修改為TXT。(2)將CAD中的坡頂線,坡底線,垅線屬性更改為多線段,并用explode命令將多線段分解(該步驟是為了以后給線段賦值),并單獨儲存為“線文件.DWG”。(3)利用pline命令在CAD中繪制計算面域,并閉合,儲存為“面文件.DWG”。
2.3 SHP文件的生成
(1)POINT.SHP文件生成,打開ARCMAP,選擇“ADD XY DATA”命令,出現以下界面,如圖4,在界面中數據選擇DATA.TXT,X Field選擇“Y”,Y Field選擇“X”,Z Field選擇“H”,忽略警告,生成“data.txt events”,如圖5。
右鍵“data.txt Events”,選擇 “ Data——>Export Data”,如圖6。
出現對應的對話框,見圖7,在對話框中,將文件名修改為POINT.SHP,然后點擊確定,并將生成的POINT.SHP添加進ARCMAP。并在ARCMAP中刪除“data.txt events”。
(2)POLYLINE.SHP文件的生成,打開ArcCatalog,找到“線數據.dwg”,在“polyline”上右鍵“Export->To Shapefile(single)”,見圖8。
彈出對話框9,如圖9設置好位置和名稱,點擊OK即可。
(3)POLYGON.SHP文件的生成,POLYGON.SHP文件生成過程和“POLYLINE.SHP”,一樣,只是在 “POLYGON”上點擊右鍵。經過以上步驟,我們將SHP文件準備完成。關閉ArcCatalog。
2.4 將點高程屬性附著在線上
在ARCMAP中點擊“Add Data”按鈕,如圖10,將“POLYLINE.SHP”和“POLYGON.SHP”添加進ARCMAP中,
打開“ArcToolBox”,首先在EDIT命令中Start Editing,然后在命令Analysis Tool中找到“buffer”命令,在“Input Features”選擇“POLYLINE”,”Linear unit”設置為0.1,點擊確定(圖11)。
然后在Analysis Tool中找到“identify”命令,在“Input Features”選擇“POINT”, “Identify Feature”中選擇剛才生成的“Buffer”文件,如圖12所示。
在Analysis Tool中找到“SpatialJoin”命令,如圖13,在“Target Features”選擇生成的“buffer”文件,在“Join Features”選擇”“POINT”,確定即可。
2.5 生成TIN文件
在EDIT命令中“Stop Editing”,并“Save Editing”。在“3D Analyst”找到“Create TIN From Features”命令,分別選擇 “POINT”,“POINTLINE_Spatial”, “POLYGON”(圖14)。
注意:選擇“POINT”時,“Tag value filed”選擇“H”;選擇 “POINTLINE_Spatial”時,“Height source”選擇“H”,“Tag value filed”選擇“NONE”;選擇“POLYGON”時,“Height source”選擇“NONE”,“Tag value filed”選擇“NONE”。則生成TIN文件,如圖15。
2.6 工程量計算
在“3D Analyst”中找到“Area and volume statistics”命令,設置“Height of plane”中高程為5 m,點擊“Calculate statistics”(圖16),則可計算出5 m以上的工程量。經檢核,該工程量與CASS計算的結果一致,誤差為0.7%。
3 結論
TIN可表達任意形狀的復雜地形,通過對TIN直接計算可提高土方量計算精度,克服傳統土方計算方法精度不高的缺點。該文分析了TIN計算土方量的原理,利用ARCGIS進行了土方量計算,進行了比較分析,從分析結果看,計算精度較高,并且實現了計算過程的可視化。
參考文獻
[1] 陳尹軍.ArcScene支持下基于TIN的土地平整土方量可視化計算[EB/OL].[2009-07-07]http://biyelunwen.yjbys.com/fanwen/qita/50441.html.
[2] 李春梅,景海濤.基于ArcGIS的土方量計算及可視化[J].測繪科學,2010,35(2):186-187.
[3] 周秋生.建立數字地面模型的算法研究[J].測繪工程,2001,10(1):14-18.
[4] 陳勇.利用ArcGIS地統計分析進行土地平整土方量計算的研究[J].安徽農業科學,2007,35(1):70-71,103.
[5] 劉建英.南方CASS軟件土方量計算方法的探討以及特殊地貌土方量的計算[J].城市勘測,2008(5):108-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