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高萍
摘 要:氣瓶有多種分類方法,按照《氣瓶安全監察規程》(質技監局鍋發[2000]250號)氣瓶分為無縫、焊接和特種氣瓶(“特種氣瓶”指車用氣瓶、低溫絕熱氣瓶、纖維纏繞氣瓶和非重復充裝氣瓶等)。對這些不同種類的氣瓶開展的檢驗工作分為監督檢驗、定期檢驗及型式試驗,其中監督檢驗分為針對氣瓶制造過程進行的監督檢驗和安裝過程進行的監督檢驗。該文闡述了氣瓶的監督檢驗屬性、檢驗內涵及其檢驗發揮的作用,主要對監督檢驗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并提出改進建議。
關鍵詞:法規規范 監督檢驗 內涵 建議
中圖分類號:TQ05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106-01
1 關于氣瓶監督檢驗屬性
根據特種設備安全法(主席令(第四號))、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令)氣瓶安全監察規定(質檢總局令(第46號)、氣瓶安全監察規程(質技監局鍋發[2000]250號)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勞鍋字[1993]4號)、氣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TSG R7003-2011)、車用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9-2009)這些法規規范,均要求氣瓶的制造過程、車用氣瓶安裝過程須經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按照安全技術規范進行監督檢驗,重點涉及安全方面的內容。因此,總體來看,氣瓶監督檢驗是法定強制性的。
2 關于氣瓶監督檢驗內涵
監督檢驗就是對氣瓶制造過程、安裝過程是否滿足安全技術規范所進行的符合性驗證。
2.1 氣瓶制造監督檢驗內涵
氣瓶制造過程監督檢驗所依據的安全技術法規規范都對相關氣瓶基本安全要求做出了規定,所涉及的監督檢驗內容主要有圖樣資料、材料、焊接、熱加工和熱處理、試驗環、無損檢測、性能試驗、纏繞層、水壓氣密性試驗、填料、安全附件、出廠檢驗等控制過程的核查,同時對受檢單位監督檢驗一次合格率、質量保證體系發現的問題等進行評價。通過上述比較分析,氣瓶制造監督檢驗內涵可以歸納如下:
《氣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TSG R7003-2011)規定,“監檢工作是指氣瓶制造過程中,在制造單位產品質量檢驗(以下簡稱自檢)合格的基礎上,對制造過程中涉及氣瓶安全性能項目進行的監督驗證。監檢工作不能替代制造單位的自檢。”
氣瓶制造監督檢驗包括以下內容:
(1)通過相關技術資料和影響基本安全要求的工序審查、檢查與見證,對受檢單位進行的氣瓶制造過程、結果是否滿足安全技術規范及其引用標準要求的符合性驗證;(2)對受檢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實施狀況進行評價
2.2 氣瓶安裝監督檢驗內涵
《車用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9-2009)第二十二條明確規定了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的內涵:“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內容,包括對車用氣瓶(含安全附件以及固定裝置)安裝過程中涉及安全性能項目的監督檢驗和安裝質量管理體系運轉情況的監督檢查。……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應該在安裝單位自檢合格的基礎上進行。……
3 關于監督檢驗的作用及其存在的問題
氣瓶監督檢驗開展以來,在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積極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幾點:
(1)通過嚴格的第三方監檢,為保證氣瓶制造廠家產品的安全性能,規范批量管理,減少混批現象等起到了很好的監管作用;(2)為特種設備檢驗機構鍛煉了一批能夠較為熟練掌握中國和歐美法規標準的專業技術人員;(3)監檢人員通過出具聯絡單和意見書等多種形式,向特種設備政府主管部門及時報告氣瓶制造、安裝單位存在的安全隱患和違規行為,為其行使執法行為提供技術支撐。
目前氣瓶監督檢驗也存在諸多問題:
(1)制造監檢模式單一,所有氣瓶都要按照批量進行制造監督檢驗,監檢內容主要包括圖樣資料、材料、焊接、熱加工和熱處理、無損檢測、性能試驗、水壓氣密性試驗、安全附件、出廠檢驗等控制過程的核查,同時都要對受檢單位監督檢驗一次合格率、質量保證體系發現的問題等進行評價。而美國針對不同類型氣瓶,區別其重要性和危險性的差異,允許重要性和危險性較小的氣瓶由制造單位的檢驗師進行監督檢驗;歐盟則在指令中給出了相對靈活的十三種合格評定模式,由與之簽約的檢驗機構按照某一種模式進行評定;
(2)監檢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監檢員不了解各類氣瓶制造工藝,且對法規標準不熟悉,影響了法規標準的執行力度;
(3)從事監督檢驗的人員素質未能與特種設備監督檢驗的需求同步增長,由此導致監督檢驗不到位,經監督檢驗發生漏檢及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不正常的情況時有發生;
(4)我國現有的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法規中未明確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的對象是新車安裝,還是舊車改裝(此類安裝監檢的風險較大),或兩者都是;雖然投入了一定的監檢人員,但監檢效果不明顯,且與其它車輛管理部門還存在監管協調問題。而目前國外針對車用氣瓶安裝監檢沒有相關的規定。
4 氣瓶監督檢驗改進建議
對氣瓶監督檢驗存在的問題,提出以下改進建議:
(1)變單一的監檢模式為多元化的監檢模式。
方法一:可針對不同類型氣瓶的重要性和危險性的差異,允許危險性較小的非重復充裝氣瓶由制造單位的檢驗師自行進行監督檢驗;方法二:給出相對靈活的合格評定模式,根據制造氣瓶的試驗壓力與容積乘積值由氣瓶制造單位或檢驗機構對其進行評定,這其中可以是設計文件鑒定、產品監督檢驗、制造單位的質量保證體系、產品抽樣檢驗或制造單位的自我聲明等;
(2)加大監檢人員的技術再教育培訓力度。
針對監檢人員的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部分監檢員不了解各類氣瓶制造工藝,對法規標準不熟悉的情況,請制造單位的專業技術人員或業內專家進行針對性較強的培訓,重點應放在監檢(如材料、理化、無損檢測、熱處理、批量管理、質量保證體系檢查等)容易忽略的問題和薄弱環節等;
(3)提高監督檢驗的人員素質。
加強職業道德教育并與飛行檢查相結合,堅決杜絕由此導致監督檢驗不到位,確保監督檢驗不發生漏檢及特種設備生產單位質量保證體系運行不正常;
(4)取消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
由于車用氣瓶安裝監檢對提高車用瓶安全性能的影響不明顯,國外也無先例,以及存在與其他車輛管理部門監管協調等問題,建議取消車用氣瓶安裝監督檢驗,試行安裝單位自行檢驗的模式。
參考文獻
[1] 特種設備安全法(主席令(第四號).
[2] 特種設備安全監察條例(國務院令(第549號)令).
[3] 氣瓶安全監察規定(質檢總局令(第46號).
[4] 氣瓶安全監察規程(質技監局鍋發[2000]250號).
[5] 溶解乙炔氣瓶安全監察規程(勞鍋字[1993]4號).
[6] 氣瓶制造監督檢驗規則(TSG R7003-2011).
[7] 車用氣瓶安全技術監察規程(TSG R0009-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