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媛媛 李群 劉淼
摘 要:對高校而言,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以及科研的基石,是深化理論知識,將間接經驗與直接經驗相結合的橋梁。論文結合安徽醫科大學基礎醫學院病原與免疫學實驗室的成長歷程,闡述了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在高校人才培養中的積極作用,體現在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建設的引領下,實驗中心本著提高實驗教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為目標,逐步實現提高實驗室建設和管理水平,充分發揮實驗示范中心的示范引領作用,以期全面提高高校的實驗教學水平,并為高校進一步的實驗教學改革創造條件。
關鍵詞:創新人才培養 實驗教學示范中心 實驗室建設 實驗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163-03
傳播知識、培養人才、科學研究和服務社會是現代大學的四大功能[1]。“寬口徑、厚基礎、復合型”已成為社會對人才的新要求[2]。實驗教學作為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它不僅能夠提升課堂教學的效果還能著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同學之間團結協助的精神,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由于受傳統教學思想的束縛,長期以來國內高校對實驗教學重視不足,實驗課程設置不盡合理,實驗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傳統的重理論、輕實踐;重學術、輕技能;重應試、輕素質的傾向至今未能根本改觀[3]。雖然實驗教學的直觀性、實踐性和驗證性已被廣泛接受,但其所特有的教育性、創造性和綜合性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4]。近年來,高等學校都逐漸開始重視實驗室的建設和管理,認真貫徹落實《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的精神,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5]。病原與免疫學實驗中心成立于2006年3月,由原來的形態學中心實驗室剝離出來,現由醫學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3個學科的教學實驗室組成,并于2008年成功申請省級實驗示范中心。實驗中心自成立之日起就不斷進行實驗教學的改革與創新,通過全方位深化實驗教學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對醫學人才的培養模式進行了有效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進步,但是也還有許多不足,如何進一步提高高校省級實驗示范中心的實驗教學質量,更好的發揮其示范作用是本實驗中心面臨的一個新課題。
1 實驗室建設
1.1 實驗室設施的建設
提高教學質量是高等院校教學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大學進行人才培養的關鍵所在。而其中的實驗教學作為高校教學工作的一個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是實現培養目標的重要手段,它直接反映了一個學校的教學實力,它建設的好壞直接影響高校的教學質量。因此作為省級實驗示范中心想要發揮示范中心的優勢,達到應有的優良教學效果,必須首先要從實驗室的硬件設施建設入手。只有擁有了先進的硬件設備和軟件,利用最新的教學技術,才能豐富實驗教學內容,一方面可以推動理論教學內容的更新;另一方面也可促進高校科研的發展。以往的實驗教學在管理上,一門課有一個獨立的實驗室,每個實驗室有自己的專門的工作人員,儀器設備分屬于各個實驗室,相互之間獨立管理;教學上的內容相互獨立,缺乏關聯性,或者受到實驗室條件等諸多因素的影響無法開展相關內容的講解;在經費支持上,資金被劃分用作各個單獨實驗室的建設,實驗儀器重復購置,不免造成資源浪費,有些昂貴的實驗儀器不能保證每個實驗室一臺也務必會對實驗教學質量帶來影響。實驗示范中心作為一個實驗基地,是一個綜合性的實驗功能單位,克服了原先低水平重復建設的弊端,優化了教學資源配置。對有限資源進行了合理配置,實現了對實驗室中心人員、用房、儀器設備等的統一管理、統一調配、統一使用、統一規劃、統一建設。這都有利于開展綜合性實驗教學,促進學生綜合實驗水平和實踐能力的提高。尤其近年來,在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原形態中心實驗室已成功申報安徽省基礎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中央與地方共建高校基礎實驗室項目的積極影響和有力的推動下,病原與免疫學實驗中心的建設按較高的標準進行。實驗室先后成立了菌種保藏室、標本陳列室等,并對菌種保藏室嚴格實行雙人、雙門、雙鎖“三雙”管理制度確保對菌種的安全有效的管理。實驗室有計算機多媒體教學系統、超凈工作臺、生物安全柜、正置明視場、倒置生物顯微鏡、倒置熒光顯微鏡、多功PCR儀、高速冷凍離心機、二氧化碳恒溫培養箱、厭氧培養箱、各式生物培養箱和人工氣候箱、溫控致冷搖床、-86℃超低溫冰箱、冷凍干燥機、紫外分光光度計、Biotech酶標儀、蛋白質純化系統、小型發酵罐、電泳凝膠成像分析系統、微量熒光檢測儀、大容量高壓滅菌鍋等先進設備。基本保證實驗室設備1臺/每學生,或1臺/每實驗室。在以后的工作中,實驗示范中心要更加充分發揮了資源共享的優勢,努力為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醫學生打下堅實的基礎。
1.2 實驗教學內容的建設
病原與免疫學實驗中心的教學理念為:樹立以學生為本,知識傳授、能力培養、素質提高協調發展。目前大部分的高校實驗課都是演示性的或者驗證性的,目的是為了更加深入地驗證理論課上過的內容,只側重于單個學科的橫向聯系,而學科之間相互交錯的縱向聯系卻沒有建立起來,體現不出教學自身連貫性與系統性。此外傳統的實驗教學課本往往詳細羅列了實驗原理、使用儀器、測試方法、實驗步驟以及數據記錄表格等等內容,學生只需按步驟去操作而不用去思考和創新,這種教學模式下教出來的學生往往只是實驗的操作工,而不是真正了解實驗的原理,或者對實驗原理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嚴重缺乏自我思考、自我學習的能力。最終的結果是學生對該門實驗課程的學習興趣表現不濃厚,學習效果不突出。實驗示范中心的出現將慢慢摒棄傳統實驗教學模式的弊端。實驗教學計劃本著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原則,注意課程前后之間的聯系,構成一個由淺入深、螺旋上升的,具有內在聯系的有機整體[6]。更加注重學科間的整體規劃與系統整合,注重不同學科之間知識的相互關聯、模塊建設、實體化管理,不斷提高實驗教學效果。這里以病原與免疫學實驗中心為例,該實驗示范中心通過整合已形成綜合性、開放性的實驗教學平臺,全面負責、實施和完成上述3個學科的全校本科生和研究生的實驗教學任務,強調學科的交叉滲透,把微生物學、人體寄生蟲學和免疫學實驗內容進行有機結合,增設一些綜合性和創新性的病原生物學和免疫學實驗,增加其比重,開設一門嶄新的綜合性實驗課程《形態學實驗教程》。除此之外還增設了設計型和綜合性的實驗內容,突出反映學科間的相互聯系和相互交叉的關系,如開設病原微生物和人體寄生蟲感染的免疫學檢測,病毒的分離培養鑒定及血清流行病學調查,市售蔬菜或水果寄生蟲卵污染情況的調查,干擾素的制備等綜合性實驗課程和綜合性的操作技術,使實驗內容與臨床需要、社會應用實踐密切聯系,著重培養學生的獨立設計實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和實踐能力。使各相關專業內容充分融合,便于學生理解并熟練掌握,提高了學生綜合運用所學理論知識分析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實驗內容的整合,在較少學時的情況下,豐富了實驗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能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不僅掌握了所學學科的重點,又聯系實際應用,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知識,在實驗中能夠發現問題、總結規律,并解決問題,變被動學習為主動積極思考,較好地實現了知識和能力的平衡。促使學生從知識型向能力型,從單一型向綜合型,從模仿型向創新型人材的轉變。
2 師資隊伍的建設
實驗室建設除了有先進的管理理念和過硬的實驗條件外,還必須擁有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實驗人員不再只是掌握一門實驗課的實驗技術而是要熟練掌握相關學科的各項實驗技能操作。只有這樣才能順應實驗室整合的要求,滿足實驗室開展各項綜合實驗的需要。除此之外實驗人員還要參加實驗室建設和進行實驗內容的設計開發,在學生自主實驗中要對學生進行指導;并積極開展實驗教學研究與改革的探索工作。要多鼓勵和引進高層次實驗專家和技術骨干來實驗室工作,同時也要多派實驗室人員去實驗力量雄厚的高校甚至是國外進行深造學習,積極引進新方法、新技術等;鼓勵實驗人員參加大型的科研課題,以開闊視野,了解學科動向,更新知識。通過以上措施可實現理論和實驗教學的互通,教學與科研工作互通,形成了不斷為實驗中心輸入新鮮血液的長效機制[7]。良好師資力量是順應教學改革的需求和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必要條件,故學校應對實驗教師的地位和工作給予足夠的重視,從人員編制到崗位設置、職稱系列、獎懲待遇等方面制定一系列有效的政策和措施,調動實驗教師的主動性和積極性[8]。
3 開放實驗是實驗教學趨勢
傳統的實驗教學都是學校統一排課、學生統一上課,一個實驗室只完成一種實驗教學活動,課上完之后這個實驗室基本處于閑置狀態。實驗示范中心成立之后要打破傳統教學的弊端。在傳統的實驗教學之外,要充分利用實驗示范中心的閑置設備資源包括實驗場地、儀器設備、各種教學標本和實驗材料等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自主實驗的機會。開展由學生自己設計、自己操作獨立完成小實驗,也可以參加教師的科研項目,作為第二課堂促進學生對基礎理論知識的深化和鞏固,也有利于學生各種能力的形成和發展。這樣一方面可以提高實驗示范中心的設備使用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對于學生獨立思考和實驗操作能力以及對實驗乃至科研活動的興趣培養都是很有必要的。實現實驗室設備資源共享最大化。在開放的實驗過程中,實驗中心要不斷完善相應的規章制度,讓學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務,才能把開放實驗長久有序的進行下去。目前實驗中心已開展過的開放實驗項目有:手機表面致病菌的分離及其對幾種消毒劑敏感性的比較研究、幾種常用細菌培養基制備方法的改良及效果比較、水果表面腸道菌群的分離及其對抗菌藥物敏感性研究、一次性餐具上致病微生物的調查研究、大學生水杯上細菌的檢測及調查分析、大學新生面部蠕形螨感染情況調查等。這些緊密結合日常生活的創新實驗項目,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創新能力[9]。
4 完善實驗示范中心網絡平臺建設
實現實驗室信息網絡化是順應時代發展的重要途徑。把實驗室的課程安排、儀器設備資源、開放實驗信息、精品課程課件等信息實現網絡化管理,便于學生學習以及實驗信息查詢;爭取做到實驗中心可以開展的所用實驗都可以在實驗室網絡上查到相關的實驗步驟、實驗原理、儀器的使用方法等信息;實驗室可提供的實驗技術支持也公布在網絡上,便于開放實驗中學生的實驗課題設計;網絡化也要體現其便捷的一面,學生可進行網上預習,也可以通過網絡選課、預約實驗、成績查詢等,實現教學管理信息化[10]。除此之外,利用電子論壇建立學習討論區,打破師生交流的時空障礙[11]。實驗示范中心的網絡建設是實驗室建設的一個重要支持,要不斷的完善與發展,以網絡為載體,積極利用網絡資源,為更好的提供優質實驗教學做好準備。
5 結語
學生始終是教育、教學的主體,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的培養是當今高等教育發展的主題[12]。要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必須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培養學生的積極進取精神和創新能力,鼓勵學生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外科技活動、創業活動,努力營造有利于創新人才脫穎而出的環境[13]。實驗示范中心要不斷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充分發揮示范輻射作用,就要在現有的基礎上不斷完善和發展,爭取切實有效的提高學生的操作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綜合素養,進一步改革實驗室管理體制,加強實驗室的統籌建設,在逐步提高實驗室規模的同時為實驗教學的進一步發展創造條件、積累經驗。在摸索中前進,在失敗中成長,爭取為國家培養更多優秀的醫學人才。我們將為建設高水平的實驗教學示范中心而不斷努力。
參考文獻
[1] 劉青廣,宋朝暉.高校“三學期”制的模式及實施對策研究[J].石河子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24(6):161-163.
[2] 王芝英.高校實驗室管理與實驗教學改革的實踐與創新[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2(50):165-168.
[3]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教育委員會.學會生存[M].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1979:14.
[4] 邵宗杰.教育學教程[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l998.
[5] 許業河,蘇圖,龔婕,等.積極推進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全面提高實驗教學質量[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6):110-112.
[6] 周乃新,姚郁,楊桅.深化實驗教學改革,創建特色實驗教學體系[J].實驗技 術與管理,2009,26(4):138-140.
[7] 杜明輝,葉朝良,劉鵬.國家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建設的研究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28(7):130-137.
[8] 丁永紅,尤文斌.高校專業實驗室建設與實驗教學改革探討[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0(30):93-94.
[9] 劉世熙,曹秋娥,馬志剛,等.創新實驗項目,彰顯實驗教學示范中心特色[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15-17.
[10] 馬鵬舉,王亮,胡殿明,等.基礎工程訓練課程體系的建設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9,26(4):100-105.
[11] 司佑全.省級實驗教學示范中心在科技創新人才培養中的作用[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2,29(3):123-126.
[12] 楊曉飛,汪詩林.開放實驗室管理模式的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7(3):96-981.
[13] 金正一,黃永春.改革實驗教學方式, 培養綜合能力[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25(1):135-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