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振響 屈李純
摘 要:新編輯不僅要學習出版行業的相關標準規范,而且要熟練掌握論文編輯加工的相關知識,并將其所學知識最終體現在編校論文中。因此,新編輯要對論文各部分的編輯加工要點、難點及容易出現的問題認真學習,并付諸實踐,其編輯加工論文的水平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編輯的成長級別。以一篇文章摘要的編輯加工為例,通過比較作者投稿摘要與新編輯加工之后的摘要,分析編輯在加工過程中的優劣,并以在老編輯指導下完成的摘要為模板,經過比對,指出新編輯的不足以及需要掌握的技能。
關鍵詞:編輯 摘要 職業化
中圖分類號:G23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166-01
國家標準要求,摘要一般應說明研究工作目的、實驗方法、結果和最終結論等,因此,目的、方法、結果和結論應該是科技論文摘要的4個結構要素[1]。這是廣大科技工作者,尤其是科技期刊編輯都應知曉的寫作規范。
作為學術論文的必要組成部分,摘要可以幫助讀者迅速了解論文的主要研究結果,并據此決定是否進行全文閱讀,可以大大提高研究者的閱讀效率。國內外很多數據庫,如AGRIS就收錄很多期刊的摘要內容[2],本刊即在其收錄之列。因此,作為學術期刊的編輯,能夠熟練掌握編輯加工論文摘要的相關規范并將之應用在實際工作中,是一項很重要的技能,但是,這項技能被很多編輯忽略,因此,目前已出版論文摘要出現了很多共性問題。如:摘要目的僅僅是文章題目的簡單重復,摘要中出現了評價性的語言[3]、背景知識介紹類相關內容以及要素不全等問題。但是,編輯作為一個相對專業化的職業,雖然其專業化程度的公眾認可度不及律師和醫生,但也有其內在的發展規律。新老編輯由于所處職業發展階段[4]不同,其編輯加工論文的數量和經歷有別,因此,在編輯加工摘要過程中也表現出一定的水平差異。新編輯的成長體現在規范標準的掌握、出版業務技能的熟練化等事項中,并具體地表現在編緝加工論文的各個環節。現就以我刊已經發表的一篇綜述類文章的摘要加工為例,比較新老編輯在加工過程中的差異,并指出新編輯在摘要加工中須注意的問題。
1 新老編輯加工摘要的對比
1.1 原稿摘要
近年來,氣候變化研究成為熱點問題,生物對于未來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成為了研究焦點。本文通過綜述已有文獻探討氣候變化適應性的理論基礎,以彌補已有研究著重實驗研究,忽略理論問題的現狀。本文對于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兩個概念的含義進行分析,指明適應性概念應當統一到表型可塑性概念上去,但同時應當注意適應性與表型可塑性概念之中也存在有差異。在統一了兩個概念的基礎上,本文進一步探討了氣候變化適應性的4個重要的理論問題,總結了研究的不足,并通過分析得出相應的結論:適應性和可塑性能力的定義應當包含脅迫生境和非脅迫生境兩層不同的含義;表型可塑性的收益成本分析是理解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能力的基礎;分析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與生物個體適合度關系時,應注意反應范式指標選取;表型最優化分析方法應當是未來氣候變化適應性模擬的一個發展方向。在分析探討概念和理論問題時,本文結合作者自己關于植物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的溫度適應性研究為實例進行闡述。在文章最后研究展望中,對應于每一個探討的理論問題,都給出了氣候變化適應性研究的發展前景和新的思路,表明了概念與理論的探討是基礎,對于研究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生物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理論的研究進展》作者投稿)
點評:這是一篇綜述論文摘要,從中可以看出幾處明顯的“硬傷”,首先,第一句背景知識介紹是不需要的;其次,后文多處出現的“本文”也是學術論文中忌諱出現的用詞;最后,內容也相當繁瑣,未能體現摘要提煉全文重點的特征。
1.2 從業3年編輯加工之后的摘要
經過一位新編輯的修改,摘要全文如下。
近年來,氣候變化研究成為熱點問題,生物對于未來氣候變化的適應能力也成為了研究焦點。本文對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兩個概念進行分析,指明適應性概念應與表型可塑性概念統一,但同時應注意適應性與表型可塑性概念之中也存在有差異。并且進一步探討了適應性的4個重要的理論問題,并指出:適應性和可塑性能力應包含脅迫生境和非脅迫生境兩層含義;表型可塑性的收益成本分析是理解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能力的基礎;分析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與生物個體適合度的關系時,應注意反應范式指標的選取;表型最優化分析方法應當是適應性模擬的一個發展方向。
點評:經過這位編輯的修改,摘要內容有了較大的調整,使條理更清晰,重點更為突出,但摘要寫作的基本規范卻依然未掌握熟練,仍存在一些明顯的錯誤,出現了典型的“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問題。
在后期同行評議過程中,一位從業15年有余的老編輯發現了這篇文章摘要的不妥之處:存在過多背景知識內容,出現了“本文”這樣的用詞等,并對此進行完善,最后確定發表的摘要內容如下。
1.3 刊出時的摘要
對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概念進行分析,認為適應性概念與表型可塑性概念既統一,但又存在差異;進一步探討適應性的4個重要的理論問題指出:適應性和可塑性能力應包含脅迫生境和非脅迫生境兩層含義;表型可塑性的收益成本分析是理解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能力的基礎;分析適應性和表型可塑性與生物個體適合度的關系時,應注意反應范式指標的選取;表型最優化分析方法應當是適應性模擬的一個發展方向。(西北農林大學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年第42卷第4期)
2 結語
從這篇文章的摘要加工過程可以看出,編輯對于摘要的結構要素和內容把握是非常關鍵的,它反映了新老編輯在處理同一篇文章時的生澀與嫻熟之別,而且這種差別會體現在加工論文的各個環節中,因此,新編輯要認真、深入地學習各種經典標準和規范,虛心向老編輯求教,總結自己的經驗和不足,不斷提高自己的業務能力,并逐漸加深個人的編輯職業化程度。
參考文獻
[1] 陳浩元.科技書刊標準化18講[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8.
[2] 朱海燕,王國龍,李佩.CABI、AGRICOLA和AGRIS數據庫比較研究[J].農業圖書情報學刊,2002(6):89-92.
[3] 阿不都瓦依提·艾力,艾力曼·吐爾遜.農業科技期刊編輯加工注意問題[J].價值工程,2013(7):308-309.
[4] 蔡虹.學報編輯職業發展問題探討[J].中國出版,2010(22):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