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穎
摘 要:本文通過對幾所高職和中職院校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的調查,分析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并針對這些問題,分別從政府、學校和企業三個方面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關鍵詞:職業院校 就業現狀 就業教育
中圖分類號:G718.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000-00
在我國職業教育已經為社會培養了成千上萬具備相應知識和技能的勞動者,起到了應有的作用。近年來,我市職業院校的辦學規模不斷擴大,越來越多的畢業生從職業院校走向工作崗位。那么,他們的就業現狀如何,在就業過程中出現過什么樣的問題,我市的職業教育將朝向什么樣的方向發展,我們帶著這樣的研究目的,調查了我市幾所中高職院校近年來畢業生的就業情況,分析了學生在就業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相應的解決對策。
1 職業院校學生的就業現狀
本次課題,共調查了我市衡水學院分院、衡水科技工程學校、衡水職業技術學院、衡水市職教中心四所學校,涉及機電、計算機、藝術、財會、汽修、建筑、教育類等27個專業,回收近三年畢業生調查問卷1448份;掛網調查問卷2616份,其中有效問卷1862份。內容涉及就業情況、就業影響因素、就業心理、學校就業指導工作等層面。調查結果顯示,我市幾所職業院校學生初次就業率為94.8%(其中機關事業單位14.1%,企業單位75.2%,自主創業5.5%);有81.3%的同學對當前工作感到滿意;47.1%的同學認為就業后需要再學習;64.5%的同學認為就業后的綜合職業素質最影響職業發展,81%的同學認為學校的就業指導工作有待于進一步提高。
2 職業院校學生在就業中存在的問題
2.1 無法成功進入企業
有一些學生比較心儀的企業,但由于面試不合格,會有部分學生被擋在門外??偨Y起來,造成學生面試不合格的因素主要有:自薦材料不規范、語言表達能力差、專業知識技能不夠、面試反映的個人工作素質不高等。
2.2 就業后就業能力不高
調查顯示,有47.1%的同學認為就業后在校期間學到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不足以應對工作需要,有些理論知識存在與實際應用的脫節。有的需要加班繼續努力學習,有的則遭到了企業的淘汰。另外綜合職業素養,尤其是團隊合作、人際溝通、責任心、創新能力等方面也影響了學生在企業的后續發展。
2.3 不良心理素質影響就業質量
部分學生在求職中如果多次被拒,自信心就會明顯下降,產生自卑心理,從而不能正確評價自己,不敢勇于接受競爭和挑戰,錯失合適的崗位。隨著經濟的發展,即便是農村學生,生活條件也較為優越,沒有什么苦難和艱苦的體驗,缺乏拼勁和闖勁。在求職和工作中只想一試成功,一旦遇到挫折就會陷入煩惱和苦悶的情緒中,不能積極地進行自我調整,總結經驗教訓,迎接下一次挑戰。
3 如何提高學生就業質量
3.1 政府方面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是多方面的、多層次的,然而,當前許多單位都存在人才高消費現象。各級政府應該高度重視,制定相應科學有效的就業政策,建立公平、公正、公開的勞動力市場機制,構建社會化、市場化、信息化的就業工作體系,加強監督和監管,只有這樣才能有效解決畢業生就業難的問題。
3.2 院校方面
(1)切實搞好校企合作,及時更新企業需求。我市各大中專院校多采取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但當前校企合作存在一些不足:一是學生的學科素質達不太高。基于校方的教育教學和學生科學文化基礎、努力程度兩方面的因素,學生的學科素質不是很強,在企業中缺乏競爭力,企業對校企合作的態度有所減弱。因此,校方必須狠抓學生科學文化素質,努力提高其實踐能力,以穩固當前校企合作的辦學模式。二,校企雙方可分別設立監督組。當前,校企雙方雖設定了培養模式,但卻沒有實質性的執行。建議校方和企業分別設立監督組,將雙方人才培養的具體內容切實展開。三是加大校企合作的力度。企業可根據發展需要向校方提出科研項目,校方組織課題組進行攻關,在服務企業的同時也可擴大學校的影響力,實現校企雙贏。
(2)促進專業建設,優化專業設置與課程結構。院校應通過“校企合作”和市場動態調研,了解和更新企業與市場對人才的需求情況,開設與市場對接的新專業,調整與市場脫節的舊專業。密切關注工作崗位的實際要求,及時調整課程結構,改革教學內容,努力做到專業設置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配合、教學內容與崗位職業需求相符合、實踐教學與崗位工作相接近,突顯出職業教育的特點,發揮出職業教育的優勢。
(3)切實提高學生個人素質。不可否認,職業院校的有些學生綜合素質確實較差,這讓用人單位在選擇職校生時產生了一些顧慮。據調查顯示,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職業道德和工作態度要求很高,有時甚至超過了對知識和技能的要求。在學校教育中,不單要對學生進行專業知識和技能的教育培訓,還應注意各種能力素質的培養,如思想道德素質、心理素質、職業道德和素養等。學生本人也應努力從各方面提升自己,從而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在社會中找到自己合適的位置。
(4)做好學生的就業指導工作。就業指導工作不能只針對畢業班的學生,應從新生班就開展職業生涯規劃的教育。內容也不能只是對就業形勢和就業政策的介紹,而應該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擇業觀念和價值取向,培養他們的職業判斷和選擇能力,以適應社會的發展。要積極開展就業的心理咨詢和指導,幫助學生客觀得認識自己、評價自己,敢于競爭,不怕挫折。同時要開展創業教育,增強其創業意識和開拓進取的精神。
(5)做好畢業生的就業跟蹤調查工作。學生畢業后,地理位置比較分散,因此學??梢越⑾嚓P網絡平臺,通過問卷調查,及時了解和掌握畢業生就業的實際情況,收集用人單位對畢業生的質量評價和畢業生對學校和就業單位的意見建議。這些信息有助于分析畢業生的就業狀況及其影響因素,為進一步研究教育教學改革,更好地促進學生就業奠定基礎。
4 結語
本次調查表明,我市職業院校學生的總體就業率較高,總體滿意度也較好,但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視的問題。學生就業質量,不但關乎學生本人的前途,也關乎學校的發展和社會的進步。政府、學校、企事業和學生本人必須都積極努力,做好各方面工作,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就業質量。
參考文獻
[1] 鄧昱.高等職業院校就業的若干問題再討論[J].科教導刊,2014(7).
[2] 李麗萍,徐慧琴.提高職業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探索[J].河南科技,2014(3).
[3] 林莉,黃鸝,周建平.產業結構調整下職業院校學生就業壓力分析及對策研究[J].合肥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