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宏
摘 要:在各類媒體白熱化激烈競爭的今天,縣級電視臺作為地方主流媒體,如何謀得一席生存之地?就是要牢牢抓住地域文化的話語權,發揮優勢,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展示好傳統特色文化,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
關鍵詞:地域特色文化 縣級電視臺 競爭力
中圖分類號:G229.2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4)10(a)-0000-00
2013初,隨著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落戶甘肅,我省文化產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縣級電視臺作為對當地文化最具話語權的地方主流媒體,如何在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中準確定位,發揮優勢,挖掘、整理、傳承、保護和展示好傳統特色文化,在各類媒體異常激烈的競爭中謀得一席之地,值得深思。近年來,渭源電視臺圍繞特色精品欄目創辦,積極探索,大膽嘗試,取得了較好成效,下面以此為例,談談個人的幾點看法。
1 準確節目定位,創辦特色欄目,提升核心競爭力
電視的核心競爭力是指電視作為傳媒產業在長期經營中形成的、獨特的、動態的能力資源,支持著電視產業在現在及未來的市場中可持續競爭優勢的發展,這種核心競爭力是電視產業整合各種資源和各方面能力的結果。在我國四級辦臺模式中,縣級電視臺無論在人才、技術、節目包裝、節目覆蓋等各個方面都處于絕對劣勢。然而當人們打開電視時,縣級電視臺卻與中央及省市各大衛視同臺競技,其生存的殘酷可想而知。要想在眾多衛視節目中爭得一席之地,就必須與地方的特色文化相結合,提高節目的核心競爭力。近年來,渭源電視臺在各大衛視高度娛樂化的潮流中,堅守文化陣地,認真履行傳承先進文化,提升全民文化素質的職責,按照“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的理念,以“探尋渭水文化、挖掘民間故事”為核心定位,于2008年創辦了《走進渭河源》欄目,內容凸顯渭水文化,包括渭源人文、地理、社會、歷史及民間藝術等各個方面,涵蓋面極廣。在節目形式上,重點圍繞“探”、“尋”、“訪”、“講”四個字做文章,具體形式應因題材而異,靈活取舍,節目包裝上突出時尚性、唯美性,在節目內容上突出特色性、知識性、平民性,努力做到雅俗共賞。欄目開辦五年來,得到了廣大觀眾及專家學者的充分肯定,節目收視率和影響力持續提升。
2 樹立品牌意識,立足本地資源,深挖地域文化
本土文化是縣級電視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藝術源泉。越是地方的,就越具有個性和特色。網絡信息時代,人們的閱知方式越來越趨向“淺閱讀”,傳播方式越來越傾向碎片。如何在信息的海洋中,抓住人們僅有一點“碎片”時間,進行有效傳播,走個性化、特色化路子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自辦節目就是該電視媒體的品牌形象。”縣級電視臺雖然在人力、物力、財力上處于劣勢,但卻熟知當地特色文化,作為地方臺,節目的定位和立足點理所當然地應放在本土文化上,揚長避短,發揮地方臺近距離、快速、直觀地反映本地文化的優勢,集獨特的自然人文精神、風土人情和風俗習慣、歷史內涵和文化形態、心理特征和思維方式于一體,利用區域優勢和其他媒體展開競爭。渭源作為華夏文明的母親河---古老渭河的發源地、古絲綢南路重鎮和各民族交融的前沿地帶,歷史文化資源豐富。渭源電視臺立足這一優勢,先后圍繞歷史古跡、非物質文化遺產、特色民俗等,制作播出了紀錄片《王韶堡——一位失意的將軍和他身后的渭河》、《羌番鼓舞》、《渭水源頭過大年》、《燒獅子》、《紅色記憶》、《旱塬上的歌聲---記渭源縣民間文化藝術傳承人范治義及他的戲班》等一系列群眾喜聞樂見、具有廣泛影響力的節目,既提高了節目收視率,也創立了自己的“招牌”,成為展示、推介渭源的窗口。《走進渭河源》欄目先后被評為定西市和甘肅省優秀欄目,欄目內播出作品在省市優秀節目評選中,獲獎率達80%以上。
3 部門區域聯合,優化資源配置,小縣臺運作大題材
電視競爭進入到多頻道和全球化時期,地方電視參與競爭最終走的是區域性競爭的路子。而區域文化是地方電視的靈魂和根基所在,也是地方電視本土化、特色化的源泉。與大電視臺在在欄目主題的選擇上擁有很大空間相比,縣級電視臺很難以同樣的方式與其展開競爭,只有在相同的地域文化下,走區域或部門聯合的路子,優化各類資源配置,才能事半功倍,避免節目過于“小家子氣”,增強節目的表現力和競爭力。為了進一步提升《走進渭河源》欄目的創作水平和欄目知名度,渭源電視臺先后與甘肅省廣電局、甘肅省廣播電視攝影家協會聯合,成功舉辦了甘肅省第三屆廣播影視系統現場新聞采訪電視拍攝技能大賽暨攝影大賽暨“探秘渭河源”系列活動,省內50多家市縣媒體聚集渭源,共同挖掘渭河文化。同時,與同飲渭河水的渭河流域縣級電視臺聯合,交流創作節目,極大豐富了欄目創辦之初所提出的“大渭河、大文化、大旅游”的內涵。聯合省電視臺,共同創作的以反映渭河流域地理、歷史、人文、民俗等為一體的大型高清紀錄片《探秘渭河源》已完美收官,在省市縣臺播出后,好評如潮。該片的拍攝,為“小縣臺”運作“大題材”探索出了一條新路。
4 加強節目創新,加大展示推廣,做強文化產業
創新是一個永恒的話題。如果說節目同質化是地方電視臺節目的通病的話,那么創新是唯一的出路。“節目創新”必須以社會發展主流背景為前提,以市場需求為目標。也就是說,既要唱響主旋律,又要滿足人民群眾生產生活的需求和不斷發展的精神需要。為此,必須在節目的編排上盡可能從觀眾欣賞多元化、多信息量、多樣性的心理需求出發,從地理、人文、歷史、民俗等多方面入手,吸納特色文化元素,豐富節目來源。在節目的包裝上,要緊跟時代,綜合運用多種藝術手法,為欄目賦予濃厚的時代氣息,擴大收視群體。同時,要通過參加區域節目交流、優秀節目評獎等活動,讓本土特色文化節目走出縣級臺,在更為廣闊的空間中綻放光彩。如渭源電視臺利用“隴、渭、漳、武”旅游聯盟這一平臺,開展相互宣傳,通過推廣展示,擴大特色文化的覆蓋面,帶動了文化及旅游、服務等相關產業發展。
總之,地域特色文化是縣級電視臺發展和競爭的藝術源泉,同時,縣級電視臺對地域文化的促進和傳播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應該立足資源,相互借力,共促發展。作為一名欄目的編創人員,必須擔當起捍衛傳播地域文化的大義,積極尋找和探索縣級臺生存和發展之路,為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區建設和促進地方文化產業快速健康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Baudrillard J.Selected Writings[M].London:Cambridge,Polity Press,2006:47-48.
[2] 顧戈.地方電視臺以文化節目樹立品牌形象策略研究[J].廣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0,32(2).
[3] 白立憲.地方電視臺文藝欄目的生存與發展探析[N].時代報告,2011-09-28.
[4] 李大為.電視臺自辦節目如何實現價值最大化口[J].傳媒觀察,2009(4):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