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問題意識可以被看作是創新意識的一部分,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是中學數學教學的新目標。針對課堂教學中中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問題進行研究,旨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并促進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發展與
進步。
關鍵詞: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問題意識;培養
問題意識是指思維的問題性心理。在人的認知中經常會遇到一些不明白的問題或者是現象,并且通常會產生疑問、探求的心理狀態。從某種意義上說,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也就是引導學生多思、多想,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問題思考問題,這正是創新意識形成的基礎。
因此,在素質教育的背景下,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不但符合素質教育理念,同時也能夠對學生未來的發展與成長起到不可忽視的促進作用。因此,如何有效培養中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成為眾多中學數學教師不得不思考的問題。
基于此,本文在此淺談課堂教學中學生數學問題意識的培養,以期能夠為有關人士提供有益的參考與借鑒,并促進中學數學教學質量的提高。
一、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是基礎
從本質上說,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就是要引導學生對數學課堂教學中的客觀存在進行質疑、思考和提問,并通過思考解決這些問題。其中,教師就需要引導學生對客觀的結論、教師的言論進行質疑。
從某種意義而言,學生在對教師或教材進行質疑時需要一定的勇氣。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首先要做的就是為學生營造和諧輕松的教學氛圍。
部分教師對紀律的要求非常嚴格,因而將中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氛圍營造得非常壓抑。在這種壓抑的氣氛中,學生的思維受到限制。特別是部分教師在面對學生的質疑時采用責問的方式應對,這就會打擊到學生的情緒,降低學生質疑和提問的積極性,進而磨滅學生的問題意識。
因此,教師應該打破壓抑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能夠在輕松和諧的氣氛中大膽的質疑、大膽的提問、大膽的思考。在此過程中,學生才能養成質疑的習慣,并且逐步形成數學問題意識。
例如,教師可以采用積極的教學評價來引導學生進行質疑和提問。面對學生的質疑和提問,教師首先應該對學生的這種行為表示肯定和認同,引導更多的學生進行質疑和提問。
其次,針對學生正確的質疑,教師應該引導學生進行集體性的思考,并得出正確的結論。針對學生不正確的質疑,教師不能責問學生,也不能打擊學生的積極性,而應該對學生進行鼓勵,引導學生在日后的學習中發現更多的問題,并大膽地提出自己的想
法,并在此之前進行更周密的思考。
通過教師合理的教學評價,學生的行為才能得到肯定,才能讓學生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勤于思考、敢于提問,進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二、教師的引導是關鍵
目前,我國的中學數學教學仍然受到應試教育的深遠影響。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教師和學校過于重視學生的成績,因而忽視了學生的綜合能力,也忽視了對學生問題意識的培養。
具體地說,當前中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相對欠缺。因此,要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有效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就離不開教師合理的引導。
例如,在學習勾股定理的相關章節中,教師在告知學生勾股定理的理論后可以詢問學生:“同學們,勾股定理是否一定成立?那么是否存在它的逆定理?”
通過教師的提問,學生的思維就受到啟發,學生就會順著教師的問題進行思考。在經過思考與總結之后,學生不僅解決了教師提出的問題,更為關鍵的是形成了思考的好習慣。在日后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學生在面對數學定理時就會從這兩個角度進行思考,并對定理進行質疑,這就是數學問題意識形成的基礎。
同時,在中學數學教學中,教師可以在例題解答后提問:“同學們,這道題是否只有這一種解題方法?”教師的問題引起學生的思考,引導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同一個問題。
在此過程中,學生就能夠從新的角度看待問題,并且在日后面對問題時多角度、多維度的思考,也就能夠對問題進行更多的質疑。
三、充分利用小組交流學習法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
學生思維的局限性是學生數學問題意識較弱的主要原因。具體地說,學生并不是不能解決問題,而是不能聯想到這個問題。因此,在中學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組交流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例如,教師可以以某道例題為例將學生分為不同的小組,讓學生通過交流來解題。
在交流過程中,學生能夠發表個人的觀點,也就能夠對固有的意識和理論進行質疑。在反復的交流與討論中,學生對同一個問題進行反復的質疑與思考,并且得到不同的解題思路,進而培養了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
總的來說,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不但是中學數學教學發展的必然要求,同時也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趨勢。這就需要眾多中學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實踐過程中利用多種手段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質疑和提問,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教師也應該不斷總結與交流,制訂更有效的對策來達到目標。
參考文獻:
[1]王朝璽.中學生數學教學中問題意識的培養途徑探析[J].兵團教育學院學報,2013(04).
[2]陳濤.課堂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問題意識[D].山東師范大學,2003.
作者簡介:彭露,女,專科,就職于涼山彝族自治州會東縣姜州中學。
?誗編輯 薄躍華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