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敏玲
下面,我結合自身教學經驗,從轉變教育觀念、引入電教手段、理論聯系實際等方面對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進行闡述。
一、轉變傳統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體性
傳統的課堂教學模式,老師是課堂的主人,學生被動參與學習過程。這樣不僅使課堂的效率低下,更嚴重的是逐漸消磨了學生對于數學學習的興趣,試想,學生連最基本的學習興趣都沒有,又何談高效課堂的構建呢?所以,要打造高效課堂,首先我們得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老師走下講臺,充當引導者的角色,讓課堂真正的成為學生的舞臺。
例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面積》這一節時,我首先向學生講解了面積含義以及基本求法,然而,課后的練習題,我讓學生進行分組討論,針對其中的難點,只進行適當點撥和梳理思路,當得出答案后,讓學生來扮演老師,走上講臺,面對全班同學進行講解。這樣,我們就將課堂的學習權利還給了學生,充分發揮了學生學習的主體性。
二、引入電教化教學手段,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傳統的數學課堂只能憑借老師的口頭講解和書寫來使學生獲得新的知識和方法,因為過程較為枯燥、死板,許多學生對數學學科漸漸失去了學習的興趣,我們也無法獲得良好的課堂教學效果。但隨著科技的進步,多媒體技術走進了教學課堂,它的優點就是能夠將聲音,動畫,圖形,文字結合在一起,與課本相比較,它能同時調動學生聽覺、視覺等多種感官,使學生的思維更加活躍,且因為其具有強大的視覺功能,能極大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熱情。
比如,在學習三年級下冊“對稱,平移和旋轉”這一節時,如果單憑課本上的圖形和學生的空間很難讓學生理解圖形變換的具體過程,于是我便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示了各種各樣對稱的物體,并通過動畫的方式將圖形平移和旋轉的整個過程立體化的展現在學生面前,這極大地激發了學生的好奇心和繼續學習的興趣,同時為我們創建高效的數學課堂奠定了基礎和條件。
三、注重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充分感知數學知識應用價值
我們學習數學的目的不是為了應付應試教育下的高考,而是能夠利用所學到的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所有的知識都來源于生活,并都將應用于生活。數學雖然是一門抽象性很強的學科,但是它并沒有脫離實際生活,一切理論知識都是從生活中概括歸納總結出來的,我們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將理論與實際聯系起來,讓學生能充分感受到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必然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在學習“元,角,分與小數”時,我向學生展示了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硬幣,一元的,五角的,等等,學習小數時,我向學生列舉了市場上蔬菜價格的標價,例如,黃瓜1.5元一斤,學生的分數也有91和91.5的區分,讓學生真正了解小數在我們生活中的廣泛應用。這樣,我通過理論聯系實際,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我們生活中的應用價值,而且學習數學的欲望和熱情也隨著知識的深入越來越高漲。
總之,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的方法還有很多,以上只是我的幾點簡單看法,希望廣大教師能夠積極采用提高小學數學教學效率的方法,以為構建小學數學高效課堂作出自己應有的貢獻。
?誗編輯 孫玲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