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外交攻防你來我往之下,1月下旬,中日韓的談判代表卻在馬來西亞悄悄碰面,確定了今后中日韓FTA(自由貿易協定)的進展方針。去年年底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引發中日和日韓關系緊張,導致首腦會談遙遙無期。但三國的談判代表則表示“政治對立和貿易談判是兩個問題”、“談判將穩步推進”等。
為什么會這樣?如此矛盾的現象下可以看到三國糾結的內心。
日本看好中國市場,想擴大對華出口。目前,中國對日本擅長的汽車和機床產品分別征收255%和9.7%的高關稅。如果能階段性地取消關稅,日本的出口競爭力將會更高。日本的戰略是在農產品關稅問題上靈活應對,促使中國開放工業品市場。
而中國心里想的則是TPP談判。如果TPP談判成功,日美關系將進一步加強。那樣對中國而言,不僅在經濟上,在國家安全上的影響也不容忽視。日本外務省官員稱,中國對美國主導的TPP保持警惕。所以在TPP 的背景下,中國也有利用FTA拉近與日本距離的想法。
而韓國顯然想加強與中國的關系。所以,現在韓國繼續參加中日韓的FTA磋商,也有與對三國FTA態度積極的中國統一步調的一面。
中日韓FTA談判的具體目標是在2014年底達成協議。但目前談判還只是剛剛開始。中日韓的談判代表一直強調“政治與貿易談判是兩個問題”,正反映出三方還處在需要商談的問題堆積如山的開幕戰階段。隨著談判的進行,需要更高層的政治判斷的問題還將逐步出現。現在雖說政治和貿易談判是兩回事,但是在意想不到的時候,政治就會發揮它巨大的影響力。不論政治形勢如何,貿易談判與政治無關,這樣的觀點恐怕太過樂觀了。
根據天津大學的研究,2000年,中國有370萬座村莊。到了2010年,這一數字已下降到260萬,這就意味著,每天有大約三百座村莊消失。數十年來,人們自愿離開土地,為找工作而遷移到城市。不過近年來,中國學者開始認識到,鄉村里蘊藏著巨大的文化遺產。一項浩大的政府工程收錄了全國范圍內約9700項“非物質文化遺產”,包括歌曲、舞蹈、風俗、功夫、菜系以及戲劇等易受破壞的傳統,其中80%左右來自鄉村。然而,表演者卻在不斷減少,年齡也越來越大。在現代生活無所不在的誘惑——電腦、電影和電視的吸引下,年輕人漸漸遠離傳統藝術。這些表演者生活的場所也同樣遭到了破壞。
1、三線城市房價可能下滑,不過城鎮化和農民工回歸內陸城市可能會提供一定的緩沖;2、房產稅目前在上海和重慶試行,分析人士預計決策者將計劃在北京等主要城市和一些較小城市推行房產稅;3、北京市政府稱,將向戶籍居民提供更多保障性私人住房,以確保普通人買得起房。上海、廣州和深圳等其他房價漲幅最大的城市可能推出類似的舉措;4、國土資源部正醞釀推出全國性的不動產登記系統,但步伐非常緩慢,該系統的有效性和透明性可能仍不得而知;5、自政府2010年開始限制對房地產開發商的貸款以來,房地產業近年來嚴重依賴影子銀行業。不過,有關部門對于切斷房地產公司信貸渠道到底有多堅決還有待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