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們沿著摩爾人的軌跡,從馬拉加(Malaga)飛入西班牙,在南部走了一圈,像一個陌生的憑吊者。
昔日摩爾人的大軍也是從南部入境,由直布羅陀海峽渡海。可惜,我們沒遭遇什么抵抗,這里已是西班牙的重要港口——如今再也找不到比港口更友好的城市了。
9點不算早,而在馬拉加登高,四下無人,好像走在摩爾人的夢里。這是一座11世紀的宮殿式堡壘,旁邊一座Castillo de Gibralfaro,意思是燈塔山,建于8世紀,后改成兵營。
這片遺址規模較小,名氣也不大,空蕩蕩的,反而更接近原貌。城墻很厚,沒有大樹擋道,依然可以直接看到海。宮殿里彎彎繞繞,迷宮一般,覺得涼,但不凜冽,海風難以灌入。一切都像是格林納達阿爾罕布拉宮的簡易版。廳中有水,潺潺自上而下,一會兒在地上切出條水道,一會兒從墻上的龍頭里跳出來,四處都是水池、浴缸、噴泉,維持著幾個世紀前空氣的濕度。
摩爾人從西班牙撤退的時候,從格林納達遷去阿爾普哈拉斯(Las Alpujarras),我們又驅車前往。這片深谷中的山區,如今也敞開崎嶇的山路,歡迎陌生人。
山路蜿蜒而上,空氣中仿佛帶著火,燒著橄欖林中裸露的地表。風狠狠地吹著尚未成熟的小麥和向日葵。這和我在北部走過的山路完全不同,那里的地勢沒這么起伏,地上鋪滿草叢、灌木、整齊的葡萄田,路邊還有偶爾出現的民宅和工廠。富庶與艱難一目了然。
山頂有白雪,早年的冰川融化成河,才有了人煙。橙與枇杷在屋前屋后耷拉著腦袋,這才見到更加生動的植物的顏色。“A touch of white(一縷白色),”導游突然甩出一個浪漫得不合時宜的詞組,指了指四周白色的房子,這里就是她的家鄉。之所以是白色,也是因為反射日照——手摸上去,的確冰涼;又說天主教徒不愛干凈,人和禽畜離得近,容易染病,也發過瘟疫,就把石灰摻水涂在墻上。這樣的房子沿著山勢,搭積木一般,層層建高,支一面墻,蓋一個頂,仿佛山腰上落了一層雪。
山那頭是森林公園,多數人來這里徒步、登山,導游也是一身戶外裝備,但她想展示一點自然以外的東西。招攬游人,光靠對摩爾人的懷古幽思肯定不夠,還要制造一點其他的誘餌,引著外人挨個村子看看——織毛毯、做皮具、燒玻璃,學著城市人的辦法,各找一個亮點。結束游覽,她在半路下車,兩邊明明都不見路,她卻說家就在不遠處,像一個仙人,或者莽林里的好漢。西班牙流行劫富濟貧的民間故事,騎士也好、強盜也罷,只要有一個正義的動機,人們就愿意傳誦它。途中借宿一個小鎮,昔日是強盜們的客棧,現在還掛著他們的畫像。走私販隊伍中的卡門姑娘,也是因為有那么一種熱烈的對愛的誠實,成了安達盧西亞女人的代表。
再從阿爾普哈拉斯開往中部,摩爾人的痕跡越來越少,只是城堡上偶爾有一點紅磚,或者不知從哪里來的兩位圍著頭巾的少女,躲在小城阿維拉(Avila)僻靜處的公園里談話。1492年后,摩爾兵再次來到西班牙,是拜佛朗哥所賜。為了鎮壓左翼運動,調來北非殖民地的兵——在他這位西班牙將軍的指揮下,攻打西班牙人。然后,伊比利亞半島徹底“淪陷”了。




TIPS:
1. 馬拉加和阿爾普哈拉斯不算西班牙境內最熱門的旅游目的地。尤其是后者,地處深山,如果你有一腔懷古之情,或是戶外運動愛好者,可驅車前往,住在村里。
2. 馬拉加過去是個工業城市,坐擁海港,近年才開始發展旅游,功勞還要算在出生在這里的大畫家畢加索身上。為他新修的畢加索博物館(The Malaga Picasso Museum),盤活了過去臟亂差的老城。這里藏品齊全,囊括了他各個時期的作品,但在任何一座博物館都努力收藏畢加索的西班牙,這里的最大賣點是導游熱情,他們自恃是大畫家的故鄉人,會拉著你說個不停。
3. 位于梅爾賽德廣場斜角上的畢加索故居就遜色了些,好看的是,一座畢加索坐像放在門前的廣場,不斷有鴿子和女孩走過去抱著他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