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無戰事》是2014年現象級的電視劇。在過去幾個月里,這部電視劇顯得如此卓爾不群,引發的關注涉及各個層面,許多平時不熱衷電視劇的人也來到屏幕前,追隨劇情,發表議論。該劇的編劇劉和平出手的作品不多,這離上次出手已隔7年,但他每次出手都屬重量級,他之前編寫的歷史劇《大明王朝1566》和《雍正王朝》都備受贊譽,這對于口味苛刻的中國電視劇觀眾而言,頗為難得。
在劉和平小說《北平無戰事》(電視劇底本)上下兩冊的開頭,分別印有王充《論衡》里的兩句話:“濤之起也,隨月盛衰?!焙汀疤帋p者危,勢豐者虧。”這講的是“道”或者“規律”。
劉和平的作品,都在一定的“規律”范圍內運行,他有自己編劇的“道”。早在《大明王朝1566》播出時,他就說,他筆下的嘉靖和海瑞分別代表了陰極和陽極,陰陽轉動起來,帶動其他人物的活動。這是他的編劇方法論。讓人物分別身處矛盾的兩端,整部電視劇的矛盾沖突就得以構建和維持。
在《北平無戰事》里,這樣的手法得到了延續,或者說,更臻于精致。這是他所秉持的理念——編劇的藝術是結構的藝術。這一次,蔣介石、蔣經國、毛澤東、周恩來都沒有出現,前臺是其所屬群體的代表們在較勁,但背后博弈的兩股力量是他們。作為暗場人物的“建豐同志”,經此一劇,已然成為經典。
“歷史是人寫的,但許多人寫不進歷史。”這是《北平無戰事》最后一集里,劉燁扮演的方孟敖的臺詞?!侗逼綗o戰事》更像是給寫不進歷史的人寫的。在某些時候,仿佛只有虛構的戲劇有能力處理非虛構的現實,把現實凝結成某些可以窺探的晶體,這些晶體里保存的東西可能更接近心靈的真實?!拔揖褪且獙懶撵`的真實,那是終極的真實?!眲⒑推脚e了《三國演義》的例子,對于普通百姓來說,到底是《三國演義》的歷史更真實呢?還是《三國志》的歷史更真實呢?對于歷史學者來說,是后者。對于普通百姓來說,是前者。這是藝術的力量。或者說,心靈的真實才更為深遠綿長。
劉和平深諳其中之理,所以,他能處理好虛構和非虛構的邊界。而所有這些虛構和非虛構混合之物都置放在文化形態的歷史大輪盤里轉動。用文化形態來指導自己的寫作,大概是他在影視劇創作中無往不勝的法寶。他是有歷史感的作者,又是中華文化的深刻觀察者,他看到了這片國土上某些深藏的集體無意識,他摸索其軌跡,在這條線索上構筑自己的戲劇之國。
在劉和平的觀念里,任何一個人都不能脫離其生長環境的文化形態?!案鱾€地方的氣候地貌都不同,會決定各個地方生活的人,永遠不可能一樣。”他是湖南人。他認為有兩樣東西可以代表湖南人,一樣是湘江,一樣是雄稻。
湘江從廣西桂林發源,由南向北,流進湖南,一路奔騰,注入洞庭湖,再匯于長江,綿延八百多公里,途中未形成沖積平原,肥沃的耕地并不遼闊。在劉和平看來,湖南人的性格是停不住的,就如同湘江一樣。“這樣的生存更艱難,需要更大的毅力,否則你不能活下去。”
湘江兩岸長有野生稻。其他地方的野生稻,過了冬天,飽經霜雪,根須大都爛掉,而湖南的野生稻,冬天之后,春天里能長出芽來。袁隆平在湖南搞雜交水稻容易成功,大概有此原因。這種能熬過冬天的野生稻,被稱為“雄稻”。
“你看,《北平無戰事》經過7次投資7次撤資,搞了7年才搞成,誰會花7年時間只搞一部電視劇呢?我也等于是熬過冬天,雄稻又發芽了。我沒有停,像湘江一樣,一直往前走?!眲⒑推秸f。
從他的歷史觀來看,《北平無戰事》中的人物所帶有的文化形態之間的差異,影響了他們各自的抉擇。劉和平舉了蔣介石和毛澤東的例子。他們代表的群體背后多少反映了江浙文化和湖湘文化。
“黃宗羲是江浙人,他在明朝就提出了‘工商皆本’。這影響了江浙文化。蔣介石依靠更多的是江浙的商人、資本家。他的根基就在那里。毛澤東依靠更多的是農民,農村包圍城市。這里就有江浙文化和湖湘文化的差異,決定了他們依靠的力量。中國是一個農業大國。他們依靠的力量也決定了最后的勝負格局。所以我在寫歷史題材的時候,都是用歷史文化形態的觀念來把握作品,往往錯不了?!?/p>
“文革”的時候,劉和平曾經被下放農村。他回到過當年的地方。那片自留地以前被視若珍寶,因為他們每天的蔬菜,都靠那里提供。那次回去一看,草長得比他還高。
“農民到城里當個保安,每天賺的錢都比在鄉下種地多,誰還愿意留在農村呢?”大家都想過城鎮生活。在農村都是老人和兒童留守?!笆裁唇辛羰?,把這里拋棄了才叫留守。”劉和平說。
中國正身處文化轉型期——這一判斷也是劉和平編劇所遵循的邏輯?!皬拇蟮姆矫嬲f,我們現在正處于從大河文化向海洋文化轉型的時期,從生活形態來說,就是從家族文化向社區文化轉型。這樣的轉型已經深刻地影響著每個人的思想。”
在他看來,影視劇的形式是和海洋文明相聯系的。也就是說,對于影視劇的把握也要整個文化形態與之適應。
這一歐洲花了400年的轉型,我們馬不停蹄地試圖在三四十年中扭轉,社會思潮便顯得格外洶涌?!按蠹掖颐Φ厝シ穸▊鹘y,拒絕現實,沒有未來?!边@是劉和平看到的現象,他用“可怕”來形容。
看劉和平的電視劇,你不會感到自己是在娛樂,而是跟著他思考歷史。你也想知道,自己的思考會被帶往何處。這是他那一代人的命運,都是時事使然。
因為“文革”,劉和平讀到小學五年級就休學了,13歲之后靠自學。他15歲被下放農村。在農村3年里,靠樂器演奏考取劇團,離開了那里。之后又當上了教師,教書為生。教書期間,學著寫劇本。劇本被當地文化局看中,調他到劇團當了編劇。開始是舞臺劇,之后便走上影視之路,直至今天。
“下放的時候,能找到什么書就看什么書。還是要愛好和自學,家長壓制你去讀書反而讀不出來。在學校學習,共性的東西會更多,自學的話,個性的東西多,至少我現在是一個特別有個性的人。還是得靠自己,別人不能代替你去悟。我養成了自己思考的習慣。我對歷史的許多認知,都是我自己悟到的,你在別的地方聽不到這些東西?!?/p>
他崇敬陳寅恪,在國外游學而不拿文憑,為的只是習得其中之精華?!蔼毩⒅瘢杂芍枷搿庇绊懰辽?。
小說《北平無戰事》上,還特意印了一段話:“我的豐功偉績,值得澆鑄于青銅器上,銘刻于大理石上,鐫于木板上,永世長存。等我的這些事跡在世上流傳之時,幸福之年代和幸福之世紀亦即到來。”這些話出自《堂吉訶德》。電視劇《北平無戰事》最后一集,在一家書店里,方孟敖向何孝鈺背誦了這段話。劉和平把這段話“獻給公元1948至1949年”。
責任感為劉和平所看重。他認為,后人將來研究我們今天之時,不能只看到一堆打打鬧鬧的東西,總得篩選下來一些有文化內涵有藝術追求之作品。通過藝術作品完成對傳統文化的升華,他覺得是一個知識分子理所應當之事。
他為如今的電視劇現狀感到擔憂。中國大量低成本、低風險、周期快的電視劇培養了一群不動腦子光看熱鬧的觀眾。社會的整體文化品位在集體下沉。大家不是比劇集的制作精良,不是比文化含量,而是比誰更會植入廣告。
他覺得現在的人看劇集關注的地方都不一樣了。“很多人看片其實都是去看這個女主角又換了一身什么新衣服,什么牌子的。還有幾個看內容,看藝術?”劉和平說,“但這也可以理解,不發展經濟,不消費怎么發展?必須要提倡大家消費。但是,能源總有限,是不是?全在浪費?,F在公益廣告天天說,勤儉持家福綿長。話是這樣說,沒人聽?!?/p>
在劉和平看來,無論是寫哪個歷史時期,重要的是大家看了要有強烈的現實觀照和感情共鳴。需要意識到的是,今天的人依然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只要能把傳統文化非常準確真實地呈現出來,感情共鳴自然會有,但必須站在今天的角度和高度,去回望歷史。歷史感和現實感的統一,才能與最大范圍的接受群體對接。藝術是去建構一個平行世界,現實的感受空白由藝術去填補,這個世界是貼地飛行的,而不是虛無飄渺的。
“我們這些搞歷史題材創作的,要比一般的人,多掌握一些東西——就是歷史背后的歷史。有些東西有資料可以解密,有些東西可能資料都沒有。這就需要創作者去發現。”比如說,劉和平在寫《北平無戰事》的時候,發現共產黨發動遼沈戰役的時間和國民黨進行幣制改革的時間非常接近,共產黨是否看到了幣制改革會給國統區帶來的動蕩?這是歷史的假說,這也為歷史劇情的寫作留下了空間和可能的敘事邏輯。
劉和平迷戀這樣的歷史寫作。他覺得自己因此比別人多了一條命,一條藝術的生命?!俺宋业娜怏w,我的藝術作品會流傳下去,影響很多人?!?/p>
回到小說《北平無戰事》?!爱斠粋€巨大的存在,一瞬間消失,不是土崩瓦解,而是一堵高墻,歷史在那邊,我們在這邊?!边@段話被印到了書的封面。
在劉和平看來,中國人是把歷史視作宗教。“中國從周朝以后就沒有宗教。大家不敬神了,只敬祖宗。否定了上帝的存在。祖祖輩輩那些成功的失敗的總結在那里,我們就照著這樣做,于是,歷史就變為了宗教?!眲⒑推秸f。
當“歷史在那邊,我們在這邊”時,作為宗教的歷史就被高墻隔斷了。由此說來,宗教信仰的缺失,歷史的缺失便是原因之一。
劉和平樂于看到對《北平無戰事》的多種解讀,而不僅僅只是反貪腐,“只看到反腐,就說小了?!?/p>
但“反腐”是許多人看到的與現實聯系最為緊密的那一部分。小說《北平無戰事》的封底也印著:“內戰、臥底、打貪腐,驚心動魄!”這好比與電視劇差不多時間上映的電影《繡春刀》的海報上印著的:“沖出血路,挑破謎團,斷情仇,斬貪官?!苯ㄘS同志在電視劇里“打老虎”,我們的現實世界也在打一個比一個大的“老虎”,這樣的聯系是再自然不過的事情。再仔細想想,反腐題材的影視劇其實不算多,在“反腐”這件事情上,眼下的現實比影視做得似乎更多,至少在這一年多時間里如此。
一切都說明了《北平無戰事》的播出恰到好處,各種“點”都匯集在了一起。劉和平認為這恰恰不是揣摩預測的結果,因為這是7年前就開始的劇情架構,而大規模地反貪腐是這一兩年的事情。“有的人看了,說你是不是有影射,是不是讓觀眾看了會感覺到今天的貪腐依然很嚴重。我寫的時候并沒有這種聯系,如果聯想到了,那是個規律問題?!眲⒑推秸f的是“規律”,他是按照規律寫劇本,這樣做就不會離譜。當初遭遇的撤資,投資方的一個擔心便是其中的反貪腐內容會不會導致難以播出?!暗饺缃癫コ龅臅r候,這恰恰已經不是問題了,中央說反貪腐比我說的還厲害?!?/p>
“一定要以史為鑒的話,我們的鑒就是國民黨?!眲⒑推秸f。
劉和平習慣把一件事情往大處看。他會從編劇想到“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比如在《北平無戰事》里,蔣經國和他領導的鐵血救國會的形象就很正面。這里面有他的訴求:他試圖為兩岸以后的和平發展發出一點聲音。
蔣經國在以前的電視劇里,更多的是一個“道具”?,F在是一個力主反腐改革的人。蔣經國在1948年成立鐵血救國會,他提出的口號是,一手堅決反共,一手堅決反腐。一次革命,兩面作戰。既跟共產黨作戰還跟國民黨作戰,試圖畢其功于一役。結果,幣制改革全面失敗。三大戰役打完,國民黨就退出大陸了。“我寫歷史,特別喜歡寫結果。結果一出來,過程讓觀眾自己都能推出來?!?/p>
劉和平認為自己有一點存在主義的思想。存在的就是合理的。對于歷史的態度,他不愿意說真實性,也不愿意說必然性,他喜歡說合理性?!澳闳タ茨且荒甑娜?,他們的言行,就能展現出來??箲饎倮?,國民黨如日中天,不到3年,全面失敗。一個政權這么快消失。你不從歷史文化形態和社會思潮的高度去看,很難說清楚。只是去斤斤計較于哪個人哪天在哪兒干了什么,說不明白?!眲⒑推秸f,“所以,我認為這部作品是最難的,也可能是我的‘王朝三部曲’里最好的?!?/p>
“歷史是過去與現在之間永不休止的對話。”這是劉和平認同的論斷。這讓我想到湘江,江水滔滔流逝,不舍晝夜,我們仿佛是歷史長河中的行舟人,或者,我們本就是歷史長河的一部分。劉和平的劇作觸動了我們的頭腦,讓我們多少看清自己與這個整體的關系,并思考如何與之相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