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媽媽,今天上課老師表揚我了。”“爸爸,爸爸,我今天得到了小紅花啦!”……一句小小的贊揚,一點小小的肯定,會讓小學生很開心,對自己充滿了信心。美國的教育心理學家在《教學心理學》一書中就曾經指出:“對于教師來說,表揚是最容易使用和最自然的、有效的形成動機的方法。”小學英語教學更是如此,因為它是一門非常帶有情感的學科,利用鼓勵能滿足學生情感上的需求,使孩子們課堂上的精神生活更積極,更充實,更持久地激發和保持小學生的這種興趣。如果說新穎活潑、形式多樣的活動是開啟兒童們語言學習之“門”的鑰匙,那么鼓勵就是其中最重要的催化劑。
小學三年級至六年級的學生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喜歡新鮮事物,對陌生語言的好奇心能激起他們對外語的興趣。他們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重視老師的表揚,不怕犯錯,很少有羞怯感。他們的身體各部分器官還在發育,尚未定形,發音器官較成人的靈活,因此模仿外語的語音語調遠比成年人容易。他們的記憶力好,形象思維好,但缺乏理性思維,邏輯思維能力不強。他們愛玩、愛唱、愛游戲、愛活動,這些都是他們長身體、長體力的需求,他們坐不住,坐不久。這一切都是小學生身心發展的特點。而他們這些特點的存在,就須要鼓勵他們揚長避短。因此我把鼓勵分成瞬時和持久兩種。
瞬時鼓勵就是對在上課時或作業上表現好的學生當場給予一定的肯定和獎勵。但這種鼓勵只限于本節課或本次作業,其效果不深遠。
對于上課積極發言的同學,教師可以給予及時的肯定,如翹起拇指說“Very Good!”“You’re a very clever boy/girl!”“Excellent!”“Wonderful!”;對于作業比較優秀的學生,教師可以在評語欄中寫“Great!”,或打上一個非常可愛的圖章,畫一個笑臉,來表示對他作業的贊揚。
根據小學生的心理特點,在他對集體有了一定的認同感后,對上課積極發言的學生采用集體口頭獎勵的方法,讓他感覺受到集體的認同。比如說在一位同學積極的發言后,可以讓全體學生拍手并豎起拇指說:“Good, Good, very good!”“One two good! One two good!”這種精神獎勵會給小學生帶來莫大的鼓舞,從而激起他整堂課的發言積極性。
對個別問題或在猜謎游戲中表現非常好的同學,我們可以在他們的額頭上貼上一個象征性的粘紙。比如說本單元教動物,那么就在粘紙上剪一種動物的形狀,可以作為獎勵分發給學生。這種鼓勵的方法較多適用于三四年級的小學生。對于五六年級的上課表現積極的學生,我們可以給予一定的實質性的鼓勵。如可以拿一些糖果作為獎勵。
持久鼓勵要求學生長時間的表現出色才能得到,因此用在高年級的小學生身上比較多。
個人累積積分式:以個人為單位,由于累積的成績達到一定的程度而受到獎勵的形式。比如說,在學生作業方面,書寫工整的、全對的,可以積1分。默寫單詞全對的,可以積1分。課文讀得流利,可以積1分。小測驗的成績優秀,可以積1分。到學期末,積分前十名的給予物質獎勵。這就給學生一個長遠的希望,同時也要求他們平時付出努力,來取得最后的勝利。這種鼓勵方法就要求學生不僅一次表現優秀,而且要保持下去,聽說讀寫都優秀,這就給學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此種獎勵的獲得也就有了一定的含金量。
集體累積積分式:就是以多人小組為單位,由于累積的成績達到一定的程度,使整個小組受到獎勵的形式。比如說,把全班分成4個小組,對于上課積極回答問題的同學,就給此小組加上1分。月末,把小組該月分數累積,評出每月最佳小組獎。這種形式一方面可以提高學生的集體榮譽感,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形成很好的課堂氣氛,從而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興趣,一舉多得。
鼓勵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無論是瞬時鼓勵還是持久鼓勵,它們都不是單獨存在的,兩者是相輔相成的,在教學教育中,能夠很好地將這兩種形式結合起來,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
(作者單位:齊齊哈爾市民意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