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種個性,是學校建設、管理、發展的獨特品格和風姿。有物化的形態:建筑的風格、美麗的花草樹木等;有精神層面的形態:積淀于學校發展歷程中的,流淌在校園空氣中的,蘊藏在師生血液深處的那種靈動和智慧。校園文化是長期的教育實踐過程中積淀和創造出來的,具有鮮明的個性,是一種價值和追求的結晶,更是學校物質、制度、課程和人文的內在潛質。
瑯瑯書聲使校園充滿活力,清淡墨香使師生更富氣質。沒有書香,桃花枉自笑春風;沒有書香,瑞雪飄逸難成章。營造書香校園,讓清韻墨香凝結于校園的空氣中,使校園增色,也使學校平添無限的魅力。
讓書籍成為孩子的至愛。書香校園應該是孩子自由閱讀、盡情獲取的最佳場所。給孩子必要的閱讀指導,讓其知道讀書的方法、意義和價值,明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本真,用閱讀拓展視野,開闊眼界,感受外面的精彩,體會書中無限的奇妙。給孩子必要的書籍,讓其擁有自主的時空,能夠自由地涉獵,進而明白“書山有路勤為徑”的真諦。開放圖書室、建立流通書吧,開辟自由兌換的跳蚤市場,讓書籍流通渠道更為順暢,讓孩子選擇書籍的機會更大。給孩子必要的啟迪,讀書不只是瀏覽,更重要的是積淀底蘊,豐厚內養,因此,要契合書香校園的特點,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和反思活動,讓讀書變成知識,成為能力,內化為一種不斷提升的潛質。開辦讀書節、報告會、讀書征文、誦讀競賽等活動,讓學生從小接受健康、儒雅文化的熏陶,使閱讀逐漸成為學生最自然的生活狀態,用閱讀使自己的精神亮麗起來。
讓書籍成為教師的至愛。文化是一種品位,體現發展的高度和深度,體現一種魅力,給人一種依賴和信任。作為一名教師就必須是一個會閱讀、勤閱讀、善思考的人,只有這樣才能成為文化的有力的傳承者,成為學生的精神食糧的指引者。 教師最重要的專業成長,既不是學問、經驗、技能的堆砌和改善,也不是名利、權勢的攀升,而是教師心靈的成長。心靈的成長需要書香來保障,閱讀使力量在聚集,使氣質在提升,使精神世界愈加豐滿。讀書、思考、寫作是教師心靈成長最佳途徑,其中讀書是排在第一位的。善于從大師和先覺們的著作中找尋到教育的根,使自己更加從容地行走在課改和探索的征途中。從《論語》《學記》,到《靜悄悄的革命》《教學的勇氣》;從《愛彌兒——論教育》《民主主義與教育》,到《教學不孤獨》《第56號教室的奇跡》;從這些墨香中我們能夠真正地“認識了我們自己”,能夠靜下心來與古今中外的大師們進行心靈溝通。并在各自崗位上,不約而同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理論,積極地去思考、去改進、去創新、去收獲,在心靈的舞臺上引吭高歌、舞步飛揚。
書香是一種文化,更是我們的精神慰藉。書香芬芳的校園,是一種場域、一種磁性,有一種縱橫輻射的魅力,使每一位師生在和諧快樂之中成長,在濃郁的書香積淀中升華。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水泗小學)
編輯/魏繼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