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目前我們的作文教學是一種高投入低產出的低效教學活動,而中考、高考語文卷中作文的比重較高,應引起我們的重視。作為語文教師,我們都知道,學生的作文水平不是短時間內就能迅速提高的,所以,我們常常會走入“作文復習不復習都一個樣”的心理誤區。小學畢業班的作文復習是語文復習中的重中之重,是提高學生作文水平的重要一環。好的作文復習課就像一篇優美的散文,形散而神不散,使得學生在獲取知識和能力的同時也得到一種精神上的享受。要達到這樣的效果,我們應該在新課標的指引下反思作文教學,從“舊常態”到“新常態”,從而提高作文復習的有效性。
一、從“題海戰”到“依標扣本”
由于受過去傳統考試的影響,不少教師為了片面追求分數指標,丟開課本,像押寶一樣挖空心思猜題目,搜集試題,搞“題海戰術” ,以作文選上的作文來要求學生,壓得學生透不過氣來,結果事倍功半。小學畢業班總復習,是小學階段最高層次的復習,要全面達到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要求,教師應該以語文課程標準為依據,以教材為基礎,幫助學生進行系統整理,形成知識網絡體系。
復習前,教師要認真學習語文課程標準,不“超標”不“降標”。例如,語文課程標準要求“能寫簡單的記敘文”和“學寫讀書筆記和常見的應用文”。一個是“能寫”,一個是“學寫”,顯然,“能寫”是我們的重點:從文體上來看,以“能寫簡單的記敘文”為主;從內容上來看,以“真實具體”為基本的追求;從形式上來看,以“分段表述”為基本要求。
根據作文復習見效慢、周期長的特點,宜有序進行復習規劃。即應遵循課標要求,在日常的教學活動中,將學生最困難的環節作為訓練重點, 將作文復習內容化整為零,且學且練,逐步達成目標。作為畢業班語文教師應該統觀各冊教材,尤其是最后兩冊,要整體把握,明確作文訓練的要求,可以從中精選出寫人、記事、寫景、狀物的范圍若干篇。在復習時緊扣這些范文的特點,指導學生領會寫實文、想象文和常見應用文的一般寫作方法。比如,復習《一夜的工作》《草原》等課,進一步明確事情發展記敘的過程中怎樣注意時間的推移和地點的轉換;復習《少年閏土》《窮人》,可以領悟怎么通過人物的外貌、語言、動作、心理活動來描寫人物的特點;復習《落花生》《琥珀》等課,可以了解狀物文章的基本寫法。這樣,把寫法上有共同點的文章分組集中復習,便于對照比較,學生可以從課文中領會寫作的規律,理出頭緒來。
二、從“拉大網”到“有的放矢”
課程標準、教材中明確的重點,學生不是都沒有掌握,有的甚至掌握得很好??墒窃谧魑膹土曔^程中,有些教師急于求成,唯恐有什么疏漏,什么都講,什么都練,眉毛胡子一把抓,到頭來,不僅浪費了時間,而且容易使學生分不清主次,不得要領。因此,可采用翻閱學生平時的作文本、與學生交談、問卷調查等方法,了解他們哪些內容掌握得好些,哪些內容掌握得還不夠,吃透學生寫作的底子,切實做到心中有數。然后尋找寫作上的主要問題,再分成類型,分別設計訓練題,做到有的放矢。這樣,基本功扎實了,學生的作文能力就自然提高了。
比如,針對許多同學愛用“大字眼”的毛病可以進行這樣的教學:
出示例句:他因為腿疼,所以走得很慢。這句話中“疼”和“慢”就是兩個大字眼,讓人想象不出它是什么樣的,空洞、不具體。接著讓學生對比:他的腳剛一著地,立刻覺得如針扎一般,不由得嘴角一抽,眉頭緊鎖,連忙用手捂住膝蓋。他用手扶著墻,一步一蹭,10分鐘才走過兩個電線桿。通過討論,學生們不難得出:這段話雖然沒有用“疼”“慢”的字眼,但由于用動詞和比喻形象的描寫,讀者好像親眼看到一樣,反而能使人得出“疼”“慢”的具體形象。接著可以進行改掉大字眼的相關訓練:
①今天真熱啊,熱得讓人受不了!
②他打不通電話特別著急。
③我學習特別認真。我在教室里,寫數學應用題。一道植樹題目難住了我。假如是同桌的小明碰到這種情況,他會放下筆,靜靜地玩起小玩具,而我卻專心思考。
又如,選材恰當是畢業班作文訓練的一個重要內容。如果教師根據學生存在的問題,從他們的習作中選取有代表性的內容,引導學生進行比較、評議,他們會感到親切、實在,從中受到啟示,得到切實、具體的幫助。
三、從“一刀切”到“分類推進”
一個班幾十個學生,他們先天素質有別,知識基礎各異,書面、口頭表達能力不同。如果不顧這些實際情況,搞“一刀切”,勢必使優生吃不飽或學困生吃不了。在作文復習中要運用量力性原則,既要對全班學生有統一的要求,又要承認差別,因材施教。也就是說,在面向全體學生的同時,對不同層次的學生,應有不同的要求和指導。因為這樣做使學生的實際能力和訓練要求相吻合,有利于激發學生復習作文的積極性,使他們各有奔頭,各有所得,取得復習的最大效益。
比如,在進行重點篇目訓練時,對基礎較好的學生,教師重新進行命題,提出更高的要求——精彩表達,解放學生的手腳和大腦,直接從內容入手,選擇他們喜歡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靈感受,避免寫作知識模式化;對基礎較差的學生,可以讓我們修改自己以前的作文,在原有基礎上提高水平,達到最基本的要求。通過復習,學生的認識能力提高了,使基礎較好的學生得到扶植,能力得到充分發展;而較差的學生再讀自己寫過的作文,
四、從“炒冷飯”到“增加限度”
復習不等于重復。復習中,切忌把做過的題目簡單地重復一遍了事。復習,既要使學生學過的知識得以鞏固,又要有所補充和發展,即所謂“溫故而知新”。平時只是單項練習,復習則要達到綜合的高度。所以,要注意復習方式的多樣化,每次復習內容也要調劑變換,以保持學生復習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能力。
1.限定時間。課程標準在第三學段學段的要求“習作有一定的速度”,第四學段“45分鐘不少于500字”,為此我們要重視速率訓練,提倡草稿“提綱化”。要求學生在腦海里“放電影”,即“思路不中斷,畫面要連貫”,這樣“一氣呵成”的如行云流水般的作文,給讀者帶來“如見其人、如聞其聲,如感其情”的畫面感與可視性,有美感??梢赃M行限時的審題、限時構思、限時書寫等方面的練習。如限時40分鐘,要求寫出不少于400字的作文,或組織學生進行快速作文比賽,比一比誰寫得快,寫得好。嚴格的時間限制會使學生產生緊迫感,增強時間觀念,克服惰性思維,加快思維速度和書寫速度。
2.限定主題。針對學生作文立意不準或偏離中心的問題,可統一規定一個主題,讓學生選用不同的材料表達。經常進行類似的練習,可以鍛煉學生圍繞中心選材的能力。教師要指導學生圍繞主題選擇材料,教他們如何生發開去,做到放得開,收得攏。例如,在訓練學生寫記敘文時,將記敘文分成寫人和敘事兩類。告訴學生寫人又分為寫一人和寫“多人”兩種,指導他們運用多種描寫手法,要以幾件事,確定好詳略,多側面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敘事又分為一件事和多件事,指導學生“文似看山不喜平”,要求學生在平凡小事中制造波瀾,借用誤會、巧合等戲劇要素,使文章跌宕起伏。
3.限定字數。文字不在多,而在精,長文短章總相宜,而且現在十分提倡文章要寫得短小精悍。但我認為,小學生作文不同于“尺牘”、“銘”等文體,也不同于賀卡上的祝詞,要求學生寫得長一些,能端正學生的作文態度,更好地訓練學生駕馭文字和把握結構的能力,讓學生注意知識積淀和生活積累,把文章寫得有血有肉。因此,訓練學生寫“長”作文,并不是指長而臃腫,廢話連篇,不著邊際的信筆亂寫,而是在豐富內容、充實材料上的“長”。根據作文的不同,大體限定字數,也是一種必要的訓練。①全篇字數。較好的記敘文,一般寫400字左右,不然是不易把一人、一事、一物、一景寫完整的。②段落字數。把重點段落和次要段落的字數進行限制,可以避免詳略不當的毛病。如,規定作文寫500字左右,則重點段落應不少于350字,次要段落不超過200字。剛開始訓練時,學生可能“擠牙膏”,感到不習慣,但只要長期堅持下去,收效十分明顯。
編輯/高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