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版《數學課程標準》的頒布,推進了課程改革的不斷深入,廣大教師的教育理念、教學方式發生了明顯的轉變。如何將新課程的理念轉化為教學行為,切實落實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已成為教師所面臨的實際問題,也使復習課成為當前教學研究的重點和熱點。
如何在小學數學復習課中,更好發揮復習課的主要功能(復習與補救的功能, 深化提高的功能,落實高層次目標的功能,促進智能遷移的功能)和作用,對學生已有的知識進行系統概括,對已經學習過的知識內容進行強化鞏固、加深理解、拓展提升。從而使學生鞏固基礎知識,熟練基本技能;提高綜合運用能力和創新能力;彌補知識缺漏,強化薄弱環節,消除模糊認識,形成知識網絡體系;加深對基本概念、基本思想、基本經驗的進一步理解和掌握,建立完整的知識結構和理論體系。 為此,本刊把幾篇復習課的設計與評析呈現給大家,共同切磋,資源共享。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數學三年級上冊第七單元長方形和正方形第79頁~88頁。
教學目標:
1.通過整理復習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和平行四邊形的基本特征,鞏固周長的計算方法。
2.使學生能應用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公式解答有關的實際生活問題,培養學生空間想象和靈活解題的能力。
3.逐步形成空間觀念和估算意識,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的密切聯系。
4.引導學生在輕松、和諧、愉快的氛圍中主動參與、積極合作,感受學習數學帶給他們的快樂。
教學重點: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長方形、正方形、平行四邊形的特征。
2.進一步理解長方形、正方形周長的計算方法并進行熟練計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引領回顧
(一)回顧圖形的基本特征
師:同學們,今天這節數學課,我們一起走進圖形王國,這里有你們的老朋友,你們還記得它們嗎?
屏幕出現的圖形,哪些是我們在第七單元學習過的老朋友呢?
生:平行四邊形!
師:為什么叫平行四邊形,你都知道哪些知識?
師:誰有補充?(引導學生說出平行四邊形“對邊平行”的特性。)
師:想一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見到了平行四邊形,誰來舉例說一說?
生舉例匯報之后,師利用課間播放生活中的圖片(如拉門、伸縮小手槍等)。
師:平行四邊形易變形,變!變!變!你們看!(多媒體演示)它變成了——(長方形)。 誰來介紹介紹它的特征?
生:長方形對邊相等,4個角都是直角。
師:哎,現在呢?(師演示將長方形變成正方形),誰來說說它的特征呢?
生:正方形四條邊都相等,有4個直角。
師:剛才發言的同學準確地說出了平行四邊形、長方 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大家拿出尺子動手量一量,再親自驗證一下吧!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開門見山,利用課件出示一些圖形,引導學生回顧已學過的知識,同時引導學生在觀察演示中進一步發現變與不變,建立起圖形間的聯系,進一步明確圖形特征,為接下來的復習做了充分鋪墊。】
(二)回憶周長的知識
師:這次的秋季運動會,我們班同學團結協作、勇于拼搏,奪得了團體總分第一名的好成績,老師想把咱們的獎狀裝裱起來,那要想知道做這樣一個裝裱獎狀的框架一共需要多少材料,需要我們學過的哪些知識呢?
生:須要測量獎狀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這就用到了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的知識,還須要量出獎狀的周長。
師:關于周長你是怎樣理解的?你能舉一舉身邊的例子,并用手比畫著說一說嗎?
生:說周長概念(師多媒體演示)。
師:你能試著測出獎狀的長和寬,并計算出它的周長嗎?
生: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同獎狀相等的空白獎狀,填寫記錄單,并匯報。
師:我們都學會了計算哪些圖形的周長呢?
師:剛才,我們一起回憶了這么多知識點,你們有什么感覺?如何讓這些零亂知識變得條理清晰,便于記憶呢?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啟發學生回憶長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長計算方法。同時使學生感悟到數學來源于生活并應用于生活,激發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二、合作整理,建構知識網絡
師:下面以小組合作進行知識梳理。
明確合作要求:
1.我們已經回顧了有關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所有知識,你能與同伴合作,試著按照自己喜歡的方式把長方形和正方形的所有知識有條理地整理出來嗎?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合作整理,可以用各種形式的整理圖:(樹形圖、表格、條形圖、各種圖案整理圖等)。
3.學生匯報整理結果,說說自己與伙伴是按照怎樣的標準整理的,其余同學可以提出異議或者進行補充。
師:哪個組愿意展示你們組的成果?
生:我們小組是列表格整理的。
師:還有不一樣的方法嗎?
生:我們小組把這些知識點都梳理在一棵知識樹上。
師:大家同意嗎?你們也是按照這樣的方法整理的嗎?大家整理得都很不錯,通過大家的整理使知識更加條理化,系統化了。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教師在解決具體實際問題的基礎上,引導學生自主梳理,合作交流完善整理,形成了完整的知識體系,同時也培養了學生的歸納、整理、概括的能力,也培養了學生的整理意識。】
三、引導探究,質疑拓展
師:出示一張長方形紙。
1.誰能在這張長方形紙上找出一個最大的正方形?并說說理由。
(生操作。)
師:請大家思考,為什么要用寬邊去比?
2.將一張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和一個長方形,要想知道這張正方形紙的周長,該怎樣算呢?為什么?
(生操作。)
3.同學們,請你仔細觀察原來這個長方形的周長和剪開后的兩個圖形的周長,你發現了什么?
(1)想一想,剪下的這兩個圖形的周長和原來長方形的周長相比,誰的周長更長呢,為什么?
(2)假如把兩個同樣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想一想,周長會發生什么變化。
學生小組交流后匯報。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不斷地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不斷地引導學生動手操作,從中發現圖形和周長的關系,同時滲透了函數的思想。】
四、鞏固深化,應用延伸
師:出示屏幕。
1.列式計算。
(1)我們學校的操場上有一個正方形的花壇,四周圍了欄桿,共長60米,你知道花壇的邊長是幾米嗎?
(2)美術組的老師最近要用木條做8個長方形鏡框,把咱們學校獲獎同學的作品裝裱起來,掛在走廊中,每個長方形鏡框長48厘米,寬比長短8厘米,做一個鏡框至少需要木條幾厘米?做這些鏡框一共至少需要多少木條呢?
(3)學校附近有一個長方形的小花園,四周圍了136米長的籬笆,寬邊籬笆長30米,長邊的籬笆長幾米呢?
師:請你試著先獨立思考,再與同伴合作交流說說你是怎么做的,為什么這么做。
2.考考你。
擺一擺,算一算。
把12個邊長是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個長方形,可以怎么拼?(畫一畫)你能算出拼成后的長方形的周長嗎?比一比拼成圖形的周長。
多種方法分別請學生上來板演,講解思考過程。
思考:如果在拼成的正方形邊上,拿走其中的一塊,圖形的周長有變化嗎?怎樣變的呢?為什么?
【評析:這一環節的設計解決了實際問題,貼近現實生活,有層次有梯度,有基礎、有綜合、有開放拓展,培養了學生的思維能力,進一步發展了學生的空間觀念。】
五、總結與評價
師:今天的整理復習課,你們用自己的智慧把我們本單元所學習的知識用自己喜歡的梳理圖的形式整理得既清晰又有條理,在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時候,大家都能靈活地選擇合適的方法,在學習的過程中,小組內的同學通力合作、暢快交流,使每位同學都有了新的進步。祝賀大家!希望你們在今后的學習道路上,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收獲更多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