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位置與方向”的整理和復習。
1.自主整理,實施創造
師:本學期關于位置與方向,你都學習了哪些知識?
(生被指名回答。)
師:請你按“整理提示要求”將這些知識串起來,用你喜歡的方式畫出知識圖來。(同桌兩人先商議,形成草圖,再四人一組合作交流、互相借鑒。)
(各小組自主整理設計較完整的知識圖,師巡視并加入其中,然后準備聽各小組匯報)
生1:我們組用梅花形式整理,生活中方向、平面圖上的方向、路線問題、解決實際問題、指南針、樹葉等辨方向。
生2:我們用知識樹整理知識點,早上太陽在東方、圖上的方向、位置、路線、辨別方向。
生3:我們組用知識球圖歸納整理的,生活中的方向、平面圖上的方向、一一對應、位置、路線等。
…………
師:同學們通過溫習、合作交流,收獲到了知識花、知識樹、知識球等的知識圖,各組成員表現都很精彩,還有很多新知識等著我們收獲呢!
2.強化重點,突破難點
師:在平面圖上我們會辨認方向,生活中究竟怎樣辨認方向呢?看,這是同學們都很熟悉的操場情境圖,太陽現在位于哪個方向呢?你知道現在是什么時間嗎?
生:早上太陽在東方。
師:再看,現在是什么時間?繼續看,太陽的位置變化,你能確定時間嗎?反過來給你時間,你能確定太陽的位置嗎?
…………
生:上午的太陽在東南方向。
師:東南方向不是指一個具體的位置,只要是在東和南的之間的區域都可以叫做東南方向。(老師手指十字坐標,指出東南之間的部分。)
(活動的情境畫面,太陽不斷地轉動,訓練學生動腦思考太陽轉動的不同位置來確定時間,再進一步提高難度,確定上下午時間太陽在哪兩個方向區域,再加設“找小朋友影子”“指南針的使用”等有趣的情境,更加固對生活中辨方向知識的理解。這樣的設計既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又開拓知識的視野。)
師:我們一起放松一下聽一首大家都很熟悉的歌,如果讓他們來哈爾濱,你們怎樣才能做一個合格的小導游呢?首先,我們得了解哈爾濱。
(播放《爸爸去哪里》主題曲將學生引入節目情境中,并了解市區地圖,進一步鞏固位置知識。)
師:我們道外區找到位置了,哈爾濱其他7個區快根據提示找一找它們都在哪吧!
…………
師:我們已經了解了哈爾濱的地形,那么作為小導游,你打算帶他們到哪去玩呀?我們一起看看這幾個主要景點都在哪?請小導游們來設計一下游覽路線。
(學生在題卡上畫游覽路線,再用數學語言描述所設計的路線。不同小組設計旅游路線不同,語言描述自然不同,這樣也能進一步讓學生理解隨著觀測點的變化,方向也是有可能發生變化的這一難點。)
3.收獲總結,拓寬視野
師:路線已經設計好了,kimi要去游樂園,想坐地鐵,誰來描述地鐵1號線的路線?(出示哈爾濱地鐵1號線的路線圖。)
生:kimi要從哈東站出發向西走……
(學生按照路線圖描述,不僅復習方向問題,還復習了站牌問題,一舉多得。)
師:(出示方格路線圖)王詩齡想去吃張包鋪的包子,從新聞電影院出發去張包鋪沿著給出的路線,怎樣走路程才能最近呢?同學們在題卡上畫一畫。
(學生會在圖上找到很多條路線,但要優中擇優,從中選擇一條最近路線,需要學生動腦思考,這也提高學生利用所收獲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三年級學生對于8個方位概念的掌握還是比較抽象的,學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豐富的表象積累。因此,在整理復習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創設有效的教學活動情境,使學生一方面親身體驗方位的知識,另一方面又體會到方位知識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系。
課堂上創設有效的情境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讓學生有興趣地學,二是讓學生學有所得。復習課是學生已學習過的知識,不容易引發學生的興趣,還會有“炒冷飯”之嫌。本節課把學生生活密切相關的操場、太陽、新建的地鐵、市區行政圖,哈爾濱市著名景點、道外名小吃作為學習素材引入課堂,尤其是學生最喜歡的綜藝節目《爸爸去哪兒》被創設成教學情境,學生扮演導游開始哈爾濱之旅,興趣固然被激發起來。在學校操場情境圖上又被活動的太陽吸引,尤其是課件演示太陽的東升西落,讓學生們新奇不已。看到名小吃的圖片時,學生們情不自禁地感慨——“我餓了。”“真好吃!”“太饞了!”當帶著這樣的情感去描述路線時,很快發現路程最短的就是最優路線。在學生興趣盎然的學習中教學目標得到有效落實。“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整堂課精彩紛呈,主要源于有效情境的創設。
(作者單位:哈爾濱市南馬路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