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學生心理健康問題的關切,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引起了人們的關注,教師的心理健康是教育的前提。本文主要針對當前哈爾濱市高中教師心理問題導致軀體化(頭暈、腹痛、惡心、胸悶、心慌、失眠等)進行專項的調查研究,希望對廣大教師以及教育相關部門的工作提供參考。
◆ 目前哈爾濱市高中教師心理問題導致軀體化的狀況
本研究采用SCL-90(癥狀自評量表)對哈爾濱市高中教師分層抽樣,選取了省重點、市重點和普通高中教師若干人進行了心理問卷測試,每個層次均是大樣本,發放問卷共400份,剔除無效問卷后獲得349份有效問卷,有效率87.3%,更好地體現了調查樣本的代表性、典型性與普遍性。
SCL-90總體情況:該普通高中教師群體統計結果表明,SCL-90總分超過160分的人數為100人,占被調查教師的28.7%;總分超過200分(包含200分)的人數為38人,占被調查教師的10.9%。(具體數據見《黑龍江教育·中學》2014年第6期第35頁表2。)
普通高中教師與全國常模(87版)相比,總分、總均分、軀體化、強迫癥狀、人際關系敏感、抑郁、焦慮、敵對、恐怖、精神病性項目上顯著高于全國常模。差異性分析結果顯示,軀體化因子與常模有極顯著差異,高于全國常模,即教師有明顯的各種軀體不適的癥狀表現。(具體數據見《黑龍江教育·中學》2014年第6期第35頁表3。)
通過數據篩選和對表格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如下結論:SCL-90調查顯示哈爾濱市普通高中教師輕度心理問題檢出率為28.7%,有10.9%的普通高中教師存在中度及以上心理問題;在測量的9個心理因子中,軀體化癥狀最為嚴重,大約占到調查群體的8.02%。
◆ 案例分析
【案例1】
王老師,男,26歲,是一名年輕教師。最近總感覺胃不舒服。王老師在學生時代就不好好吃飯,挑食,還經常喝冷飲。所以經常會有胃不舒服的癥狀,他以為是小毛病,自己也沒在意。工作后,由于事務繁忙,王老師就把病痛的事放在一邊了。就在前不久,他在學校食堂剛吃完飯后吐了,他自己覺得休息一會兒就好了。沒想到連續幾天都這樣,在同事的幫助下,他才到門診掛了腸胃科,做了檢查,結果顯示腸胃并沒有問題。
王老師覺得既然醫生都說沒有問題了,他還是沒有在意,繼續工作??刹⊥磾鄶嗬m續地折磨著他,讓他實在難以忍受。后經同事介紹做了心理咨詢,結果顯示,王老師患上了軀體化障礙。
【分析】一個人的身體和心理健康是相互影響的。當一個人心理長期處于一種過度的緊張焦慮狀態時,就會導致身體出現相應的反應。而王老師正是出現由于工作壓力過大導致的高焦慮所產生的軀體化癥狀,即我們常說的身心類疾病。軀體化癥狀特征多種多樣且反復出現,有模擬的神經系統癥狀,患者反復申述變化不定的軀體癥狀,可涉及身體的任何系統和任一部位,他們強調眾多的軀體癥狀,常常到綜合性醫院尋求治療,很少主動提出心理問題。常見的癥狀是:腸胃道感覺(疼痛、打嗝、 反酸、嘔吐、惡心等),異常的皮膚感覺(癢、刺痛、燒灼感、麻木感、酸痛等),可伴有明顯的焦慮與抑郁情緒。
對于這類病癥首先進行放松訓練,也可以進行系統脫敏,如果病癥較嚴重可以口服少量藥物進行緩解,必要時可配合理療等物理治療。
【案例2】
李老師,女,35歲,是一名青年骨干班主任教師。最近總是感覺胸悶、手發麻、心慌,這種癥狀大約每年都會出現兩次,也曾去醫院作過檢查,沒有發現器質性病變。李老師平時工作非常繁忙,心臟本來也不太好,身體有些吃不消,家里還要照顧剛剛上幼兒園的女兒,前不久有一同齡同事患病做了心臟支架手術。
后經丈夫陪同做了非常詳細的檢查,大夫診斷為由于工作壓力大導致的心因性神經功能紊亂,后又經幾家大醫院診斷都無大礙,確定為心因性軀體化癥狀。
【分析】心理暗示會在不經意間對一個人身心產生影響,特別是當一個人長期處于過大的工作焦慮水平和家庭生活壓力之時,就容易對外界做出夸大的反應。而李老師正是由于自己處于這樣一種狀態中加之身邊同事患病等消極心理因素的暗示,從而導致軀體化癥狀的出現。這是李老師未意識到的,也是對所焦慮事情或責任的一種逃避。
對于這類病癥首先讓患者從意識層面有良好的心理認知,幾家大醫院相同的診斷已經能夠消除她大部分的軀體化癥狀,李老師還要注意平時的放松訓練以及進行積極的暗示,多進行自我心理疏導,多參加娛樂活動和體育鍛煉。
◆原因分析
無論哪個年齡段的教師都反映有軀體不適感。究其原因,這些癥狀可能與教師長期伏案工作有關,也可能與教師過度壓力及緊張焦慮水平有關。過往的研究表明,教師這個職業是高壓力職業,容易產生情緒耗竭與職業倦怠。教師的各項軀體不適感及飲食睡眠問題往往是心理健康問題造成的。其實,軀體化的根本原因就是潛意識通過這種癥狀和反應回避某一事情或責任,也可能是想引起別人的關注和照顧等,具體原因分析如下:
第一,學校和家長對教師工作的過高期望。
在多元發展的現代社會,社會對教師有著極高的期望,這種社會期待久而久之便自然而然地轉化為教師的自我期待,使教師精神長期處于緊張狀態。同時,家長對教師的要求幾近苛刻,這也使教師不堪重負。與此同時,素質教育對教師提出了越來越高的要求,教師在承擔日常繁重的教育教學工作的同時還必須接受繼續教育,提高學歷層次,通過各種考試等,身心負擔極大。教師既要順應素質教育改革的潮流又要迎合家長確保升學率的需求,而這兩者往往不能統一,使得教師心理矛盾沖突加劇,而學校內部管理體制的改革、教師聘任制的實施,導致了教師多種心理問題的出現。
學校和家長給教師帶來的壓力會轉化為教師工作的高焦慮,如果調整不好就會出現軀體化癥狀,這是典型的心理問題軀體化的表征。
第二,社會地位和家庭責任的雙重壓力。
有些教師雖然在從事教師工作,卻并不喜歡自己的工作,缺乏職業自豪感。社會要求教師為人師表,教師常常不得不掩飾自己的喜怒哀懼。而職業的神圣感和實際社會地位間的反差,不可避免地使教師產生內心的角色沖突。另外,高中教師工作任務繁重,付出勞動很多,但由于文憑、職稱、收入等實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使一些教師感到困惑。這種職業勞動價值與職業勞動回報的矛盾,加劇了教師的心理沖突。
教師也是家庭中的一員,尤其是女性教師擔負了更多的責任,教師超常的工作時間勢必造成與家庭責任的矛盾。因此,工作中的矛盾沖突得不到合理的釋放,家庭的責任又不可回避,這種雙重壓力會產生部分教師的軀體化,其實,這就是一種內心無意識的回避狀態。
第三,教師個體人格特征的影響。
除此之外,還與教師個體的人格特質有關。如有的教師過于自卑,不善與人交往,個性刻板,不善調節,等等,使得他們在同樣的外部壓力下更易產生軀體化問題。
◆應對策略
我們要認識到心理問題導致軀體化癥狀是可以疏導和治療的。由于心理健康狀況導致個體身體癥狀的出現歸根結底還是心理問題,通過積極的心理輔導和治療,身體癥狀是可以緩解和消失的。
第一,學校應為教師創設溫馨舒適的工作環境。
除了社會應當給與教師正確的關注與評價之外,學校應定期為教師做心理健康測評。針對教師中較為常見的飲食睡眠、軀體不良癥狀等,學??梢杂嗅槍π缘亻_展宣傳教育,幫助教師了解“心身疾病”的概念,讓教師能夠認識、判別自身的心理狀況。通過宣傳和講座,讓教師掌握一些正確的壓力應對方式。建議開展一系列團體心理活動和體育活動,一方面可以幫助教師強身健體、減少軀體癥狀,另一方面也能夠較好地緩解一些教師的焦慮抑郁情緒。
第二,掌握放松訓練的技巧。
在一個非常放松的環境里仔細體驗心理焦慮時身體哪些部位的肌肉變得緊張。再把緊張的肌肉逐漸繃緊,堅持數秒后自動放松。然后雙目微閉,緩慢進行深呼吸,重復幾次,使心情平靜下來。注意吸氣的時候要“深”,要“滿”,吐氣的時候要“慢”,要“勻”。平時經常練習會減少或消除軀體化癥狀的出現。
第三,掌握系統脫敏的技巧。
系統脫敏是將放松訓練和條件反射原理結合運用的一種行為治療方法?;痉椒ㄊ?,在患者出現焦慮或恐怖反應時,同時引起一個與之對抗的肌肉松弛反應(放松訓練),以使患者原來的不良反應強度減弱,這種做法又稱交互抑制。將交互抑制按等級排列,從弱到強,漸次實施,直到最終消除患者的不良反應,此即系統脫敏。
應用時,要求我們先進行放松訓練,待全部放松程序完成后,要患者按假定焦慮等級的第一種情景進行想象,看自己是否會出現緊張。如果感到不緊張,肌群繼續呈松弛狀態,便可轉入下一個情景。假如在某一個情景的想象中感到存在緊張狀態,即應在自覺緊張的肌肉部位做一遍放松練習。以此類推,直到每一個情景均不感到緊張為止。
第四,經常進行體育鍛煉和積極參與公益心理輔導。
教師的工作比較繁忙,養成經常體育鍛煉的習慣是緩解工作壓力最直接的方法,也是增強體質的良好途徑。體育鍛煉也是對心理狀況的一種積極暗示,樂此不疲的體育鍛煉會消解心理問題的產生。在積極暗示的作用下,體育鍛煉也是對軀體化癥狀的一種有效治療手段。
教師在工作之余積極參與一些心理專家的公益講座或活動,甚至主動接受必要的心理培訓,增長一些應對心理問題的本領,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心理狀況,不斷完善個體人格,這些都將成為教師成長道路上的寶貴經驗和財富。
總之,健康的身體和心理是教師提高知識水平、教學素質的基礎。從身體素質角度看,現代教師應該對其繁重、緊張的工作有較強的承受能力,而不應該是文弱的書生;從心理素質的角度看,教師健康的心理素質不僅對自身的提高有重要作用,而且還會對學生的心理健康產生深遠的影響。高中教師心理問題導致軀體化的狀況已經成為影響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應該引起我們的極大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