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芬蘭,我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芬蘭的中小學教學不分科。
芬蘭的小學,采用課堂教師一身多任的全科教學。所謂課堂教師,就是連辦公都坐在教室里的教師,他一人負責所教班級的各科教學(音樂、體育、美術除外)。芬蘭的中學教師也不分科。我聽了一節物理課,課后與教師交談中得知,這位教師不僅將物理課從初中講到高中,而且他同時還要完成高中數學、地理的教學工作。
在我們國內,一名中學教師教一門課,教學中都會出現這樣那樣的問題,而芬蘭一名教師同時教多個年級、多個學科,能勝任嗎?教師還有時間和精力去進行教學研究、提高業務能力嗎?
帶著這些問題,我與一些芬蘭教師進行了廣泛交流,他們對我的疑問作了詳細的解釋。芬蘭同行說,他們從沒考慮過要分科教學,因為全科教學一直是芬蘭教育的傳統,他們已經習慣也喜歡這種全科教學模式。相比之下,分科教學更容易使教師產生職業倦怠。另外,芬蘭的學校普遍較小,也便于安排和實現全科教學。芬蘭的中小學教師都是碩士以上畢業,在師范院校學習期間都要輔修幾門學科,因此他們完全能夠勝任多門學科的教學工作。
全科教學的前提之一是學校小。芬蘭總人口不到600萬,國土面積為33萬多平方公里,分布在全國各地的小學有4 000所,許多學校因為地理位置偏僻、人口稀少,各年級學生人數也很少,在這種情況下就自然形成了由一名教師來完成多學科教學的模式。這種教學模式對教師是極大的挑戰,當然也是非常好的鍛煉。
全科教學的前提之二是師資強。自1979年開始,芬蘭國家教委就規定:中小學教師屬于研究型人員,必須具備碩士以上學歷,這幾乎是全球最為嚴苛的規定,芬蘭的師范教育也從原來的3年延長為5年,高中畢業生申請師范院校時,除了看成績,還要經過層層面試,確認有教學熱情和創新思維后,才有可能邁進師范之門。
(本文摘自《文匯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