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勤,鎮江市潤州區金山街道西津渡社區黨總支書記。她是一位清清瘦瘦的知識女性,是一位忙忙碌碌的單親媽媽,還是一位康復的癌病患者。她最重要的身份,是被稱作“小巷總理”,帶給她最多酸甜苦辣,也帶給她榮譽和驕傲。她個人是全國優秀社區工作者,曾任職的三元巷社區被評為江蘇省第一家全國優秀基層黨組織,目前任職的西津渡社區被評為全國和諧社區建設示范小區。
徐:你是什么時候到西津渡社區的?
朱:2008年,西津渡街區4月21號開街,我是4月7號去的。
徐:有點臨危授命的意思。
朱:這個社區是三個社區合并起來的,很大,居民多,情況比較復雜。當時矛盾很多,要保證在開街的時候基本解決矛盾,壓力真的很大。
徐:主要矛盾是拆遷的問題?
朱:是的,本來這就是個需要反復溝通的事情,老百姓的愿望和現實之間有很大差距,而我們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化解問題,對我來說真的是迎接了一場新的挑戰。之前我在三元巷社區工作了很長時間,和那里的居民都熟悉了,感情很好,解決什么問題都方便。
徐:可以想像是一場硬仗。
朱:很累很累,但也算看到了一些希望。剛去的一周,我記得有一天解決了7場矛盾。調解,溝通,講得嗓子啞了,都不是自己的了。還有一次用4天解決了一個問題,11戶人家一一溝通,從談不攏一直談到互相信任。用了半年的時間,應該說解決了居民們拆遷的矛盾。
徐:最難的是要在最短的時間里去解決,現在困難沒那么多了吧?
朱:其實干社區工作的,這些問題始終貫穿我們的工作當中,有關拆遷戶的工作我們一直在做。
徐:都知道這項工作不容易,你覺得自己是靠什么能做好的呢?
朱:只有沉下心,放下架子,換位思考,幫助他們去分析。人吃的是油米,講的是情理,老百姓面對拆遷想要改善條件不難理解。這些年的工作經常有大面積的拆遷,想要解決問題只有和老百姓零距離接觸。有時候老百姓也不知道怎樣的需求才合理,如果你生硬地拒絕說不可能的,想都別想,可能很容易引起對立情緒。我會先了解他的想法,知道他真實的心理需求,再去談,有些話就能起到四兩撥千斤的作用。
徐:這是個無法避免矛盾的工作,要做到理解不易吧?
朱:這是相互的,我做到有誠信,為他考慮,站在他的角度幫他爭取,最大化地用好政策,他會感受到。我常常講,政府要改善幾千戶居民的條件,需要多大投入啊,就像大家庭孩子多,父母想給每個孩子多一點,得有更大的能力。這樣說,大家就都能理解。
徐:真的做到互相理解,這個工作就很成功了。
朱:這是我的目標,我親自談的拆遷戶也好,我帶隊談的也好,沒有一戶反復,沒有一戶回頭的,基本沒有后遺癥。做基層工作千萬不能浮躁,浮躁肯定做不好。
徐:除了拆遷,平時你們的工作也是千頭萬緒吧?
朱:家長里短,解決矛盾,幫助就業,所以叫總理呢。
徐:二十幾年做這樣的工作,不覺得煩嗎?
朱:不覺得煩,累是累,但干得挺有勁。我是2002年從京畿路社區辦公室主任位置上下到社區的,當時工資就幾百元一個月,很多像我一樣的同事都不能理解,找領導去理論。我不愿為自己的事去找人,心想好好干應該到哪兒都能發光吧。2004年我當上了全國勞模,被提拔了。2007年又干上了街道的工會主席。有點為自己自豪的是,我當時想方設法建成了居委會自己的辦公房,這在鎮江是第一個,我們還是鎮江第一個有投影儀和筆記本電腦的社區。
徐:真是到哪兒都發光。看你的狀態很是樂在其中。
朱:社區干部就是做這個的,幫助調解家庭矛盾,幫助拆遷戶到中介找房子,宣傳再就業,幫助尋找再就業崗位,幫成了我真的很高興。
徐:有些事超出工作范疇算幫忙了吧,比如去中介找房子。
朱:我們經常去中介,跟工作人員熟了,能找到便宜的房源幫拆遷戶省下費用,這個賬要為他們算。我是人大代表,只要有機會,我就利用資源幫助身邊老百姓就業,鼓勵有條件的朋友給貧困家庭獻愛心提供資助。不過我經常說,有時候需要我們輸血,但我們更要學會自身造血。
徐:你幫助過的就業、創業的居民很多吧?
朱:為幫助別人我愿意去找人,比如我們社區的殘疾家庭郭小英家庭,我給她家的小店聯系客戶,請他們上門去拿貨,替她跑稅務開發票,其實就是覺得她家真的需要幫助。還有位社區居民,外地人,離異帶個孩子,心情郁悶得了高血壓,我鼓勵他要為孩子好好工作。后來介紹他去做保安,這兩年能見著他的笑臉了。幾年來,我幫忙安置的失業人員將近480人。
徐:你做了這么多,一定收到很多感謝吧!
朱:是啊,有苦惱有緊張,也有快樂有溫暖。居民們很樸實的,當他們流著淚跟我說謝謝,當他們找到了工作回來看我,我真的很開心,為他們安居樂業而快樂。
徐:我知道你的身體不太好,腿什么時候摔過?
朱:九幾年吧,工作太勞累引起低血糖,一下沒站住摔壞了髕骨,好多年了。
徐:不看傷疤還看不出來受過重傷。
朱:當時聽醫生說髕骨受傷的走路會瘸,我特別怕瘸,使勁練習,現在除了不能跑,走路是沒問題的。
徐:你很要強!后來患癌,這個事能說嗎?
朱:是2007年,當時真苦悶了一段時間。確診的那天父親因為癌癥剛去世一年,自己備受打擊,想到很多,一周內減重10斤。
徐:怎么想通的,又是怎么過來的?
朱:就是覺得不能倒下,躲不了就得扛過去。我沒告訴別人去開刀,只說出差去了,連家里人也沒說。
徐:你一個人在醫院?怎么行!誰照顧你呢?
朱:我當時想,護士不會看我不管餓死吧。很巧,碰到一個社區居民,她曾經家里負債,我介紹她出去做家政,那天正好她從醫院做護工下班,看見我被推出手術室,一個人在醫院。她發動社區的四個女同志輪流照顧我,給我梳洗,給我送粥,讓我感動得不行。
徐:這也是好人有好報,都是用心換來的好運氣。
朱:是的,我開完刀一個月就回去上班了。我的父母都是教師,他們對我從小的教育就是,不求人說你好,但希望將心比心,日久見人心,我一直這么做的。
徐:看你現在恢復得不錯,但是工作還是很辛苦,能吃得消嗎?
朱:我就是干這個的,哭聲笑聲呼喚聲,聲聲入耳;苦事難事煩心事,事事關心。上班工作對我來說,是支撐也是樂趣,幫助了別人,自己也會開心滿足。
徐:有你這樣的“總理”,社區人民很幸運,真心說一句,向你學習。也祝你在工作中一切順利,取得更好的成績,收獲更多的快樂!
朱:謝謝,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