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官員理直氣壯地“借用”別人的私車,哪些老板心甘情愿讓自己的豪車為官員服務,都有必要好好查一查——看他們之間究竟是何種“關系”、有過哪些來往,尤其應該徹查有沒有工作和利益上的“牽扯”。
曝陜西榆林一名副局長坐豪車翻車,記者采訪被打。3月11日,陜西榆林一輛豐田霸道與另一車相撞。事故后,豐田霸道車牌被摘下,車上一名先行離開者被指為建設局副局長。據(jù)了解,霸道車非公車,車主為建筑行業(yè)老板。霸道車車主阻止記者采訪并爆粗口,記者多處被抓傷衣服被撕爛,攝像器材險被搶走。警方正進一步調查。(3月13日中國新聞網(wǎng))
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車主為何要對記者的正常采訪進行暴力阻撓?這起交通事故的背后還隱藏著什么秘密?媒體會繼續(xù)追蹤、警方在進一步調查,相信真相很快會大白于天下。而此事非常值得關注的一個細節(jié)是:涉事的霸道車并非公車,而是建筑行業(yè)老板。如果車上坐的當真是建設局副局長,并且“急著開會”,那就有點奇怪了:政府部門的領導辦公事,為啥要用私人老板的豪車呢?
實際上,近年來不止發(fā)生過一次類似事件:領導坐豪車或出事或遭到群眾質疑,立馬有人指出該車并非公車,而是私家車或從其他單位“借用”的。比較典型的案例是,內(nèi)蒙古呼倫貝爾市阿榮旗檢察院檢察長劉麗潔被曝座駕是輛價值近百萬的途銳,引起廣泛關注。她回應說,帖子是誹謗,車不過是朋友的。一個籬笆三個樁、一個好漢三個幫,誰能沒有幾個貼心好朋友呢。可是,女檢察長所說的“朋友”卻還是令人心生疑惑——到底是什么朋友如此有錢、如此大方,隨手就把價值近百萬的豪車送給別人來開呢?另外,身為檢察院的領導,女檢察長肯定配有專車,可她為何還要“蹭”朋友的車呢?這次建設局副局長坐建筑商的豪車,不知是否也會拿“朋友關系”來解釋?
現(xiàn)如今,“公車私用”已成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很多地方、很多官員在這方面收斂多了。而“私車公用”的現(xiàn)象,卻不僅尚未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甚至還成為某些官員規(guī)避“公車私用”風險的慣用伎倆。其實,從一定程度上而言,“私車公用”比“公車私用”更值得警惕:前者只是不正之風和違紀行為,后者卻可能存在官商勾結、利益輸送等更嚴重的問題。道理很簡單——無利不起早,如果官員不能給老板們提供什么好處,老板們憑什么“豪車伺候”?
官大朋友多,這是當前比較常見的現(xiàn)象。但毋庸諱言,某些官員周圍那些個朋友,以“損友”居多。不是有不少官員(比如“河北第一秘”李真)辯稱贓物是“朋友送的”嗎?不是有不少官員落馬后連連哀嘆自己“交友不慎”嗎?哪些官員理直氣壯地“借用”別人的私車,哪些老板心甘情愿讓自己的豪車為官員服務,都有必要好好查一查——看他們之間究竟是何種“關系”、有過哪些來往,尤其應該徹查有沒有工作和利益上的“牽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