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浮蓮,又稱鳳眼蓮或鳳眼蘭,被列為世界10大害草之一,它最大特點就是生命力極其旺盛。在適宜的條件下,1株水浮蓮在90天內就可繁殖25萬株,以至于成為我國最危險的外來入侵物種之一。雖然種養水浮蓮存在一定風險,但在所有水生植物中,水浮蓮是去除水體中氮、磷能力最強的,也具有最強耐受污染能力。只要有效控制其生長范圍,便可利用它有效吸收水體中的重金屬和有毒物質。
為了更好地發揮水浮蓮的凈污功能,控制水浮蓮的生長速度,我們決定通過實驗對水浮蓮的繁殖速度和凈化污水的能力一探究竟,希望可以將水浮蓮變害為利,洗脫“惡草”的罪名!我們準備的實驗材料有水浮蓮、山泉水、池塘臟水、金魚、pH試紙和數碼相機。
一切準備就緒,實驗開始啦!首先我們來觀察驗證水浮蓮的繁殖速度,每隔五天對生長在陰暗水溝和陽光水塘的水浮蓮分別進行記錄對比。
通過十天的觀察,我們終于見識到水浮蓮的繁殖速度是多么的驚人:在陽光充足的水塘,水浮蓮五天時間便能生長到原來面積的三倍;而在陰暗的水溝,生長速度明顯緩慢一些,十天后雖然也能生長出六朵大水浮蓮,但根部只長出小芽,而水塘中的水浮蓮根部已長出小水浮蓮。
接下來,我們來考驗一下水浮蓮的看家本領——強勁的污水凈化能力。實驗分三步進行:
1.用兩個水缸分別裝上清澈山泉水和渾濁池塘臟水。
2.每個水缸分別放上三朵水浮蓮和一條金魚。
3. 每天觀察金魚的生長情況,測試pH值記錄水質酸堿度的變化。
經過九天時間的對比觀察,我們充分領略到水浮蓮較強的水質凈化功能,能夠有效地吸收渾濁池塘臟水中的污染物質,并隨著種植時間的增加,水質不斷得到凈化,水中懸浮物慢慢消失,水質逐漸變得清澈,金魚從最初的動作遲緩變得逐漸活躍。
通過兩個有趣的小實驗,我們發現水浮蓮真不愧是名副其實的綠色生態水質凈化器。通過查閱資料,我們了解到,水浮蓮之所以具有較強的耐污性,是因為它在生長過程中能吸收水體中大量的氮、磷,并能從污水中吸收鎘、鉛、汞、鉈、銀、鈷等重金屬元素,還能使水中的酚、氰等有毒物質分解成無毒物質。不過,我們在用水浮蓮改善水質的時候,一定要注意控制它的生長速度,可以采用圈養法種植水浮蓮,這樣才能揚長避短,變害為利。
指導教師:黃俊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