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涼爽而干燥的夜晚,我覺得這是個尋蟬的好時機,我和媽媽興致勃勃地帶著手電筒出發了。我們來到小區的花園里,那里大部分是桂花樹和樟樹,還有一些其他小灌木。我拿著手電照了照身邊的桂花樹,又照了照矮灌木,發現那棵桂花樹上的蟬蛻比矮灌木上的多得多。桂花樹上一個枝頭就能找到四五只,而矮灌木上一株可能只能找到兩三只。
我繼續向前走,發現大部分的蟬蛻都在桂花樹上,而且一窩一窩都抓在一起,于是我和媽媽專門在桂花樹上尋找還沒蛻變的蟬。突然,我的腳碰到了一樣硬硬的東西,媽媽忙把手電光晃到我腳下:“啊!是一只蟬蟲!”我忙撿起這只帶著堅硬盔甲的蟬蟲,讓它爬在我的手臂上,它的足尖長著尖刺,把我的手臂抓出了一道道白印。我有了信心,繼續往前找,我細心地用手電照著桂花樹枝:“哇!好多蟬呀!”上前一看,原來白忙一場,全是空蟬蛻呀!我在蟬蛻中間翻來翻去,發現了一只蟬蟲,我連忙叫道:“這里有一只活蟬蟲!不,是兩只!”我一手抓著一只,媽媽拿著之前撿到的那只,我們滿載而歸,準備觀察蟬的蛻變過程。
我把蟬蟲放在我的玩具小蘑菇上,它調整了一個倒掛的姿勢,我想這樣是不是能使它更好地出殼呢?我耐心地等著蟬的動靜。隨著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等到了23:05,小蟬的背上出現了一道細小的裂縫,接著裂縫迅速擴大,慢慢地擴到了1厘米寬。裂縫足以讓它的頭部擠出,藍綠色的頭部,看起來軟軟的。過了大約5分鐘,軟軟的頭部變硬了一些。慢慢地,頭部的裂縫差不多有1.6厘米寬了。它一點一點往外擠,露出了一對前足,但是前足是曲折著的,還看不見它的足尖。到了23:12,頭部全出來了!看起來就像兩只蟬一樣。我突然發現它的頭震動了一下,隔2秒又震動了一下,接著時不時地在震動,眨眼工夫半個身子就探出來了。過了一會兒兩對足和翅膀都出來了,整個身子倒仰著,真擔心它會不會摔下來。只見它身子倒掛與桿形成45度角,六腳朝天,大膽自信,時不時還會彎幾下足呢!它皺巴巴的翅膀呈藍綠色,還帶著一絲帥氣的土黃色。
小蟬并不驕傲,它還需要繼續練習抓牢樹枝,現在它的腳是向兩邊伸展成“Y”字形的,它只能靠藏在殼里的尾部固定自己,不讓自己摔下來。小蟬的身體垂直倒掛著,真希望它不要摔下來。這時已經半成年的蟬做了一套干凈利落的動作:倒掛、前仰、抓殼、把尾部脫出,速度極快,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小蟬的翅膀慢慢地展開了,對稱而平整,完全像只帥氣的成年蟬了。顏色也變成了黑色,在燈光底下閃著亮光,只是翅膀還有一點點糊狀的粘液。我把小蟬放到陽臺,讓它晾干身子,舒展翅膀。這個時候已經深夜12點了,我去睡覺了。
第二天起床,我來到陽臺,發現小蟬還在原來的位置。我輕輕地捧起小蟬,將手臂伸出窗外,小蟬調整了一下姿勢,成功地飛了起來。在空中畫了條弧線,飛向樓下的灌木叢中,又向花園飛去。
我在心里默默地祝愿這只帥氣的小蟬能夠有一窩可愛的小寶寶,而他的小寶寶在將來也能長得跟他一樣帥氣。
指導教師:錢伶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