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天下事無奇不有,無奇不傳。親祖孫三代人,同一天舉行婚禮,而且還都是首次拜堂成親,這天下奇聞,古今數千年,有誰見過,有誰聽說過?這事就出在20世紀80年代末的蘇北高家莊。
這天是個好日子,天高氣爽。人們從四面八方涌來,鏗鏘的鑼鼓聲、噼里叭啦的鞭炮聲、清脆悅耳的嗩吶聲、歌唱聲和說笑聲匯成一片歡樂的海洋。老臺胞高明的瓦屋門樓前,彩旗招展,二三十輛結彩的迎親車、轎車、面的擺成長蛇陣,賀喜的嘉賓親朋來來往往,還有從20多里外趕來看熱鬧的。電視臺、報社等新聞媒體記者,都爭搶著好位置、好鏡頭。三對老少親人一一拜堂……
要知這樁奇事的緣由,聽我慢慢道來。
一、一夜深情
話說1948年11月,震驚世界的淮海戰役即將打響。從徐州城到附近鄉村,人們心中急急慌慌,局勢動蕩,誰也不知哪一天將會大禍臨頭。
這天天近黃昏,天色陰暗,蒙蒙細雨伴著細碎雪花,寒氣襲人。高家莊18歲的姑娘李風蓮呆呆的依著房門看著門外,愁眉緊鎖,心事重重。知女者莫過父母,爹娘也為女兒的事心神不定,坐臥不安。娘說,風蓮,別凍著,到里間歇歇去吧。”嘆口氣又說,“很多人為躲避戰亂,都從徐州回家了,這個高明的學校也上不成課了,怎么也沒個信呢……”
高明是鳳蓮的未婚夫,兩家門當戶對,已經訂親。鳳蓮不高不矮,不胖不瘦,瓜籽臉兒,紅腮幫,高高的鼻梁,唇紅齒白,水靈靈的大眼睛,彎彎的柳葉眉兒,一根烏黑的大辮子垂至臀部。她讀過幾年書,文質彬彬,有大家閨秀之風度,是村里的美人。高明和風蓮同歲,在徐州中學讀書,不僅人長得帥,還是班里的尖子生。他與鳳蓮可算是郎才女貌,天生的一對!兩家已于農歷二月過帖,定于臘月二十娶親?;槠谂R近,大戰在即,可是高明一沒回家,二沒音信,讓鳳蓮怎能不心焦?她擔心高明會不會在回家路上被抓去當壯???能不能平安回來順利成親?
房里已經點上了燈, 鳳蓮爹正要去關大門,忽然聽到一個小伙子的聲音:“這是鳳蓮的家嗎?”“是啊?!币患胰嘶琶慈?,只見一個年輕小伙子打著一把傘,背著背包快步走來。見了鳳蓮的爹便稱岳父大人,并自報家門:“我是高明?!崩蠞h把他迎進堂屋里,一家人又驚又喜,問他:天這么晚了,從哪里來?何時從徐州回來的?邊說話,鳳蓮邊接過他的雨傘和背包,又擦干高明身上的雪水,岳父岳母又端茶又讓座……
高明緩口氣說,學校已停課放假。長官到學校給他們開了會,作了動員,說他們都是黨國精英、國家財富,因局勢動蕩,要他們迅速離開徐州南下,不久就會回來的,每人只準一天假,與父母親人告別。他說:“我是今天下午到家的,見了父母,父母叫我向岳父岳母和風蓮辭行,所以來晚了,明天一早務必返回徐州。”一家人聽了,不知說什么才好。
鳳蓮嬌羞的臉上掛滿愁容,偎著高明低頭不語。老漢知道女兒的心事,問高明:“婚期臨近,你走了到時咋辦?”高明無奈地說:“看來到時候不能回來了,只有推遲了。”按習俗,婚期只能提前,不能推遲,這咋辦呢?鳳蓮媽說:“那就現在舉行婚禮吧?!兵P蓮爹沒說話。高明為難地說:“這婚姻大事得與父母商量,再說拜堂也得在自己家里呀,可是這么晚了,天又不好,這可怎么辦呢?”
高明初登岳父門,假裝要回去。岳父岳母哪里肯,一定要留他吃飯。鳳蓮馬上動手做飯,娘燒火,閨女搟面,不多時,熱氣騰騰的一大碗荷包雞蛋白面條端上來,碗里漂著蔥花香油,香氣撲鼻,另有韭菜花、咸醬豆、醬黃瓜等4個小菜兒。
高明吃飽喝足,看著心愛的風蓮,即將離別又不知歸期,怎能不留戀呢?他又假意說要回家,岳父岳母早已猜透兩個年輕人的心,說:“住下吧,東屋里有床鋪?!睎|屋是鳳蓮的閨房,這正合風蓮之意。她歡喜地把高明帶到自己屋里,拿出陪嫁的新被褥鋪在坑上。
高明也是有備而宋,從包里取出一塊桌面大小的帛絹讓鳳蓮看。上面畫著一對 鴛鴦,游在荷花碧水間,上題詩一首:“一對鴛鴦情意深,無奈馬上要離分。待到他日重相會,朝夕相伴過百春?!?鳳蓮看了連連說好。高明用剪刀從中間一裁為二,又拿出一對玉鐲。 他拿起半幅鴛鴦圖和一只玉鐲,雙手遞給鳳蓮說:“這是信物,一定要好好保存?!兵P蓮深深感動,隨取出陪嫁的一對八寶金墜,也遞給高明一只。二人含情脈脈,緊緊地擁抱在一起。閨房作洞房,未曾拜堂先同床。一對多情的少男少女,歡如風擺的旗,頂浪的魚,如膠似漆,如糖似蜜,風風雨雨了一夜,天明了,還互相擁抱著不忍分開。
岳母做好早餐,高明用過飯,謝過岳父岳母告辭出門。鳳蓮送到村頭,二人淚眼分別,只等來日再相逢。誰知這一別就是40多個春秋。
二、抱子登門
蘇北民間有句最難聽、最歷害的罵人話,就是“你這個大閨女養的”。沒出嫁的姑娘生的孩子俗稱私孩子,沒爹的孩子最可憐。
再說鳳蓮姑娘與未婚夫高明的一夜情,帶來了麻煩,也帶來了好運,這一夜就讓鳳蓮懷孕了。十月懷胎,一朝分娩。自己的爹娘了解實情,沒啥說的,該生就生吧!
一天傍晚,高明的爹娘正在家苦悶無聊,惦記著兒子,萬一他這個獨子出了大事,不就斷子絕孫了嗎?再不然兒子一去多年不歸,也是一樣要斷高家的煙火呀……正憂慮著,一女子懷抱嬰兒進門就叫公婆,跪倒就磕頭,說:“我是李鳳蓮,我給二老送孫子來了。”身旁跟著風蓮的娘,開口就叫“親家”。高明的爹娘見是親家,急忙讓座,可是未婚兒媳鳳蓮一句“送孫子”,把二位老人弄得又羞又氣。老漢冷冷地說:“高明離家快一年了,又沒婚娶,哪來的孩子呀?”
鳳蓮忙從包里取出高明送給她的信物——半幅鴛鴦戲水圖和一只玉鐲,又指著包嬰兒的一件花布單褂給公婆看,問婆婆“這褂子是不是高明的?”婆婆看了點點頭,那一個個布扣都是她親手給兒子做的。鳳蓮講述了當時的一夜情,鳳蓮的娘也問親家:“您兒子冒雪雨到我家去,不是您叫去的嗎?這孩子不是您的孫子嗎?高明的妹妹說:”沒錯,是爹娘叫我哥哥去的。”老兩口聽了來朧去脈,不再說話,接過嬰兒,取開包看著孫子:“咦,這么喜人的小子!看眉眼還真像他爹呢!”他倆想不到鳳蓮能給他們送個孫子來!真是萬金難買的寶貝!鳳蓮母子的到來,給這個冷清敗落的家帶來了生機和歡樂。
鳳蓮娘說:“親家,您的孫子您當家,孩子還沒起名呢,叫什么名字,讓爺爺奶奶起吧。”高明的爹娘推讓鳳蓮起名,推宋推去,最后讓大家都想想。此時,國民黨政府已撤到臺灣,與大陸隔海相望。兩岸都是中國人,根在大陸,魚水之情,骨肉親情,能永遠分離嗎?早晚有一天高明定會回來的,當然要回來的。最后全家商定,這孩子 就叫“高當回”吧。
小當回受到媽媽和爺爺奶奶的呵擴,受到全家人的喜愛,給高家增添了許多歡樂。
三、無爹之子
俗話說,“好樹結好桃,好種出好苗”。當回爹帥娘漂亮,他繼承了父母優良的遺傳基因,因此不僅長得好,而且特別聰明,從小學到高中,每次考試都在前三名,老師們特別喜歡他。
他上小學時,有一年期末考試后要放假了,學校召開學生家長會,要求父親參加。全校學生都是父親參加,唯獨高當回是媽媽李風蓮參加。同學們問他:“你爸爸呢?”他回答不出來,同學們都嘲笑他是個沒爹的孩子。當回很委屈,把同學笑罵他的事告訴媽媽和爺爺奶奶。他問媽媽:“我有爸爸嗎?”
鳳蓮遲疑地說:“有?!薄拔野职衷谀睦??我咋沒見過呀?”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鳳蓮不敢說他爸爸去了臺灣,要說死了又怕傷公婆的心。實在沒法,就胡弄他說做生意去了。孩子偏要打破砂鍋問到底,追問爸爸到哪里做生意? 為什么不回家?問得媽媽和爺爺奶奶都無法回答。有時還在夜里哭醒:“我要爸爸,我要爸爸……”一個生下來就沒見過爹的孩子,多可憐呀……
大陸解放后,關于高明的下落曾有多種傳言:有的說在福建見到過高明,他坐船去臺灣了:有的說,渡海時遇上了大風浪,一船人都淹死了;也有的說,他被漁民救了,最后還是去了臺灣……各種說法真假難辨。
自丈夫走后,鳳蓮再也沒得到他的確切音信,更別說家書了。也不知他到底在臺灣還是在大陸?是死了還是活著?為此她常常夜不能寐。什么時候才能讓可憐的孩子見到爹呢?
四、深夜私奔
話說當回在高中是當之無愧的高才生,只因趕上“文革”動亂,又是地主子弟,父親逃臺,根本上不了大學。老師說,若在正常年代,他報考清華、北大等名牌高校絕對沒有問題,如今只好在農村這個“廣闊天地”里修理地球了。
一天,當回突然患了腹痛病,痛得汗流滿面。正巧找到一位老中醫,馬上給他在足三里扎了針。真是神了,針扎下去,捻動針柄,他頓時就不疼了,不到兩分鐘就恢復正常。當回感到非常神奇,也十分感謝老中醫,從此下定決心學中醫、學針灸,拜老中醫為師。老中醫很喜歡他,送他針具一套,還有針灸掛圖和醫書等。從此當回如饑似渴地學習,并在自己身上練扎針。他還注意搜集民間驗方,治愈了多個兒童和老人的急癥。他給人治病不用花錢買藥,也不收錢,深受群眾歡迎,不久就被選進了大隊衛生室,當了一名赤腳醫生。因為縣衛生局經常組織業務培訓,他進步很快,一次大隊書記的老婆患急性腸胃炎,上吐下泄,他只扎了幾針就給治好了。從此他的名聲越來越高。
再說大隊書記的女兒丁小蘭也和高當回在同一衛生室工作,這姑娘芳齡18,不僅長得漂亮,而且愛說愛笑,性格潑辣。她敬佩高當回的人品與醫術,把他當成了心中的白馬王子。當回也從心底愛上了丁小蘭,但因自己家庭成份問題而不敢表白。有一天丁小蘭終于忍不住向他表白了愛情,問當回愛不愛她?當回說:“我敢愛你嗎?我家是地主,你家是貧農:我爹在海外,你爹是大隊書記,我能配得上你嗎?”小蘭笑著說:“原來你擔心這個呀!你不用擔心,出身是不可選擇的,真正的愛情是刀割不斷的。我們有自由戀愛的權力,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碑敾睾芨袆樱蛩響B??菔癄€不變心。一個“非小蘭不娶”,一個“非當回不嫁”,二人甜蜜地吻著,緊緊地擁在一起……
俗話說,沒有不透風的墻。小蘭和當回相愛的事很快傳到了她爹的耳朵里。她爹堅決反對,因為他是黨支書,“階級斗爭”的弦繃得緊,還有公社領導的壓力,若與這種有臺灣關系的人家成親,就得撤職。
大隊不給小蘭出結婚介紹信,公社也不給辦登記手續,當回為難了。小蘭說,車到山前自有路,人總不能讓尿憋死!
為了斷絕小蘭的念頭,她爹把當回的赤腳醫生撤了,可是小蘭仍然主動找他。她爹一惱,就把小蘭鎖在家里,不讓她出門??墒擎i得住人,鎖不住心呀!深夜,小蘭翻墻而出,跑到當回家里,見了當回和他的母親、爺爺、奶奶,說她寧可跟爹娘斷絕關系,也要嫁給當回。老人也沒有更好的法子,兩個青年人只好私奔,離開家鄉遠走高飛。
第二天,丁小蘭的爹發現小蘭逃走了,便帶人到高當回家找人要人,說高家拐走了他閨女。鳳蓮說:“俺沒見到她。你閨女是個大人,怎么會讓人家拐走呢?”丁小蘭的爹惱羞成怒,把高家的鍋碗瓢盆砸了個一塌糊涂,然后到公社派出所報案。派出所領導說他沒有證據,事情就這么不了了之。
高當回和丁小蘭私奔后好幾年不敢回家,高家又添了一大心事。什么時候才能全家團圓啊?
五、隔海相思
再說高明,自從他當年淚別父母和風蓮,踏上南去之路,幾經周折來到臺灣后,無時無刻不在思念家鄉、思念親人。每逢佳節倍思親,他在臺灣度過的第一個春節是他出生以來最難過的春節,也是他離開父母親人的第一個春節。
高明不會忘記,除夕夜孩子們三五成群放鞭炮放焰火,大人寫春聯、貼春聯、觀春聯,同族人上祖墳燒紙放炮祭祖宗,全家人包餃子、喝辭歲酒;正月初一過大年,穿新衣,戴新帽,給長輩拜年,熱鬧非凡……高明思念家鄉、思念父母妻子,眼望大陸,淚水漣漣……“爹,娘,過年了,不孝子遠隔千里給您拜年了……問小妹妹好,愛妻鳳蓮好……”每年的春節,他都拿出那半幅鴛鴦圖,并在上邊墜上一個金環。
在大陸,高明的爹娘過年擺上香案,跪拜天地,求神靈保佑兒子平安無事,除夕一夜未能合眼。正月初一過大年,家家歡天喜地,鞭炮陣陣,而高家卻緊閉大門,老人的枕巾被淚水濕了半邊。鳳蓮呢?本該嫁到婆家,卻只能長住娘家,過年更是想念丈夫。她在那半幅鴛鴦圖上又繡了一只孤雁,寄托自己的思念之情。
有一年終天,高家莊來了一班唱琴書藝人,唱的是《王天保下蘇州》。鳳蓮邊聽邊流淚,一直哭了幾天。她想,海棠女終于盼來了出走的丈夫王天保,我鳳蓮何時能盼到高明回?還有一年,唱漁鼓墜的藝班來到村里,演唱《王二姐哭樓》,又讓鳳蓮情不自禁淚濕衣襟。其中幾段精彩唱詞,鳳蓮記得一字不差。高明一去40余年,音信皆無,鳳蓮和婆婆的淚水不知流了多少,高明的相思淚也不比她們流得少。他怎么也想不到,沒見過面的兒子已長成了大人,他也當上了爺爺……
六、葉落歸根
改革開放后,就像換了一重天,人們一心想著過好日子。當年反對女兒小蘭嫁給高當回的丁支書,如今成了群眾發家致富的帶頭人,他認識到自己在兒女親事上的錯誤,主動上門和鳳蓮認親家。在外多年的當回和小蘭得知后,帶著兒子歡歡喜喜地回到高家莊,向母親和爺爺奶奶問安。鳳蓮第一次見到孫子,高興得不知如何是好。她問孩子叫什么名?小蘭笑笑說:“因為當年我和當回是私奔的,給孩子起了小名叫奔奔,還沒大號,就請您給孫子起個大號吧?!兵P蓮想想說:“天下華人都盼祖國統一,叫他高盼統好不好?”全家人一致贊成。又過了幾年,海峽兩岸關系逐漸解凍,臺胞可以回大陸探親了,兩岸親人終于盼到了這一天。
高明幾經周折辦好了回大陸探親手續。這一天他乘飛機、轉大巴來到他的家鄉縣城。他先到縣對臺辦聯系,打聽老家的情況,他要葉落歸根,回故鄉定居,順便打聽投資環境,想在家鄉投資辦企業,以報答家鄉對他的養育之恩。縣臺辦把這事告訴了縣領導,縣長聽說后非常高興,親自陪同,幾輛轎車一起駛向高家莊。路上,縣長告訴他一個剛剛接到的特大喜訊:“你的孫子高盼統今天結婚!”自己還沒結婚,孫子倒要結婚了!高明做夢也想不到,真讓他樂瘋了!
金秋十月,天高氣爽,瓜果飄香,家鄉的變化已使高明難以辯認了。進了高家莊,高明看到一派歡樂景象,就是本文開頭的一幕。他來到家門前,站在貼著“喜”字的高家門樓前心里忐忑不安。“快來看啊!高明從臺灣回來了!”歡迎的人們就像爭看外星人似的,錄像的、拍照的、獻花的、看熱鬧的,鞭炮聲、嗩吶聲中,人們沸騰了一般……
高膽在堂樓里拜見了他一別40余載的母親。母親盼兒盼得早已雙目失明,高明撲向母親,跪在她面前:“娘,我是高明,兒子回來了……”母子擁抱,悲喜交集,淚流滿面。他又問父親呢?娘哭道:“你爹想你,已經先走了……”鳳蓮和兒孫們一起相見,悲喜交集,場面感人。當年青梅竹馬的小伙伴如今已白發蒼蒼,上前問候:“老了,老了,不敢認了,哈哈……”
孫子盼統結婚,新娘身披婚紗,盤頭化妝,要舉行婚禮。當回說:“兒子舉行婚禮?我和小蘭還沒舉行呢,俺也得補上?!备呙餍Φ溃骸昂?,好,我和你媽鳳蓮當初也沒舉行婚禮呢,咱們就三代一起辦吧……”眾人一片歡騰。
高明和兒子當回,也都胸戴“新郎”紅花;鳳蓮和兒媳小蘭都戴上“新娘”紅花,兩對老人和一對兒孫新人同堂舉行婚禮。婚禮主持人忙壞了,從老到小順次舉行。主持人宣布:“高明先生暨他的兒子高當回、孫子高盼統,祖孫三代結婚典禮現在開始。三對新人就位,鳴炮奏樂!”接著,又宣布縣長致辭、老族長講話,最后,請高明的母親坐在中間,三代人一起向老人叩拜,全家四世同堂,三對夫妻對拜。又合影又錄像。主持人請高明先生講話,他愉快地接受了。他拿出40年前的半幅鴛鴦圖、玉鐲和金墜,鳳蓮也拿出另外半幅圖和一只玉鐲、一只金墜,一起展示出來。眾人齊聲喝好,熱烈鼓掌。高明最后吟詩一首:“自古親情總相連,葉落歸根是實言。兩岸相隔四十載,最終團圓度晚年。”
這一天,高家莊像過大年一樣熱鬧。高朋滿座,嘉賓盈門,縣政府送來了轟動京城的小鳳凰梆子劇團,要唱三天大戲,“蓋三省”和“天下第一班”的解寶華嗩吶班同場競技。到了晚上,天女散花、滿天星、天地炮、二腳蹬此起彼伏,響徹云霄,照亮夜空,人們大飽眼福。
新婚夜,鳳蓮問高明:“你還走嗎?”高明說:“不走了,咱們朝夕相伴,永遠在一起?!彼嬖V妻子打算在家鄉投資建個“海峽商貿城”,其中還包括一個展覽館,要將他們當年的信物、全家的各種照片以及和他們有同樣遭遇的兩岸親人的信物,照片等放在展覽館里,還要請持人、書畫家題辭作畫。鳳蓮滿心歡喜,全家贊成。不久,他的設想在當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很愉快變成了現實,一座規模宏大,規劃合理的“海峽商貿城”在縣城拔地而起,吸引了兩岸眾多商家……
(責編:何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