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前,陳佩斯的父親陳強老師因病辭世,母親李玉潔悲傷過度患上腦萎縮。在母親“懵懂”的暮年里,陳佩斯像呵護初生嬰兒般愛著老母親,他知道,陪伴是最真的孝!
兒子的脊背
2012年6月26日,老藝術家陳強在北京辭世。相知相伴62年,老伴李玉潔情緒劇烈波動,三天三夜不曾合眼。送別丈夫,老人整天沉浸在懷念與悲痛中。
半個月后,李玉潔的行為出現異常,她失憶健忘,剛吃過降壓藥就忘了,嚷著讓家人倒水找藥;她厭食,每餐只喝一小碗米粥,搭幾瓣臍橙,人迅速消瘦下去。7月20日,陳佩斯和妹夫張山開車載母親赴醫院查找病因,醫生診斷后告訴他們:“李老這是腦萎縮的癥狀。人上了年紀,過度悲傷和缺乏睡眠,容易引發腦萎縮。你們要有充分的耐心,多陪伴在她身邊。”
回到家,陳佩斯擠出大塊時間在家陪護母親。老人覺少健忘,夜里每隔兩三個小時就起床一次。一聽見動靜陳佩斯就醒來了,睡眼惺忪地問母親:“媽,您這是干什么?”老人顯得焦躁不安:“廚房里的液化氣還沒關。”說完就往廚房走。陳佩斯擔心母親著涼,拿條毛巾被披在母親背上,小心翼翼跟在后面。煤氣閥門明明關了,母親又打開。陳佩斯趕緊將閥門關上,耐心哄母親回房間睡覺。一個晚上,母親要起來折騰幾次,陳佩斯只能睡三四個小時。
終于熬到天亮,陳佩斯扶著母親到小區里散步,來來往往都是晨練的老人。他們熱情地同他們打招呼,可是以往熱情、善于與人打交道的母親,卻顯得有些茫然,往往要花上半分鐘的時間來辨認是誰,然后還是沒想起對方的名字,再苦笑著回應對方。陳佩斯陪著笑向鄰居們解釋母親近期情緒不好,影響了記憶力。
人老了,成了老小孩兒,有時候,陳佩斯花一個小時做的營養粥,母親只吃了幾口,就鬧起了小性子。為了哄母親多吃幾口,陳佩斯變著花樣給母親表演節目,老太太高興了,胃口也好了起來。有時候,為了讓母親多吃一些,陳佩斯在吩咐保姆做飯之后,便帶著母親下樓遛彎,給母親數柿子樹上結了多少柿子,有時候母親走不動了,他蹲下來,讓母親趴在自己背上。有一次,陳佩斯背著母親散步,為了啟發老人的思維,他一直在給老人講自己小時候的故事,絲毫未察覺母親在自己背上睡著了,直到張山過來接他,郎舅倆小心翼翼地將老人送回臥室,再輕輕地放到床上,生怕驚醒了母親。做完這一切,陳佩斯的眼睛濕潤了:小時候,自己不吃飯不睡覺,母親也是宛如珍寶般呵護著自己,如今有了反哺的機會,他更感恩母親多年來的付出。
愛與陪伴
近年來,陳佩斯主演的話劇《托兒》、《親戚朋友好算賬》、《陽臺》在全國巡演達400多場,創造了話劇界至今無法超越的票房神話。2012年10月,著名導演葉大鷹與陳佩斯取得聯系,邀請他在一部喜劇片中擔綱男一號。陳佩斯委婉拒絕:“謝謝葉導的好意,這段時間我家里事比較多,走不開。”很多演出商找上門來,請陳佩斯赴全國各地商演。陳佩斯不忍傷害對方的好意,實話實說:“媽媽年紀大了,身體不好需要照顧,我走不開。”對方大惑不解:“您這是大材小用,照顧老人請個護工不就行了?”
陳佩斯一聲輕嘆:“護工怎能替代兒子?當年老爺子病重,我因為忙,沒給他喂幾次飯翻幾次身,現在一想起心里還不是滋味,我不想讓這種遺憾留在母親身上。再說,老太太年紀大了,屬于她的時光不會太多,天天看著老太太,我才心安。”陳佩斯的孝心感染著朋友們,有的圈內好友來家里看過李玉潔老人后,直接將車開回了老家,去看望自己的老父老母。
這年11月6日凌晨一點,陳佩斯起床上衛生間。經過客廳時,他習慣性往母親房間瞟了一眼,這一眼讓他頭皮發麻:母親房間的床頭燈亮著,床上空無一人,他伸手摸摸被子,竟是涼的。
母親一定是離家出走了!陳佩斯夫婦與妹妹妹夫趕緊拿起手電,出門分頭尋找。
曙色微明,陳佩斯夫婦終于在離家兩公里外的街心花園找到了母親。老太太上身穿著毛衣,下身只穿一條單薄睡褲,凍得瑟瑟發抖。陳佩斯含淚問母親:“媽,大半夜的,您怎么走到這來了?”老太太期期艾艾地說:“我要去買煎餅果子。”陳佩斯連哄帶勸,將母親背回了家。
擔心母親再次出走,陳佩斯將家里的座機和自己的手機號碼寫在她的衣領上,還在母親身上掛了一個身份牌。他還與左鄰右舍打招呼:“大爺大媽,要是看到我媽一個人來院子里,麻煩你們通知我。”夜里,陳佩斯睡覺半睜著眼,只要聽到一丁點響動,他就一骨碌起床,看是不是母親出門了。因睡眠不好,陳佩斯日見憔悴。12月初,張山將一只比格小獵犬送給陳佩斯:“二哥,這樣下去不行,你需要完整的睡眠。我夜里將這條小獵犬拴在客廳里,只要家里一有動靜,小狗就會叫,我已經試過好幾晚上了。您就放心吧。”有了小獵犬“值班”,陳佩斯的心理負擔大為減輕。
孝心的饋贈
此時陳佩斯已經58歲,本就血糖血脂偏高,因睡眠不足,加上照顧母親比上班還累,他經常感到頭暈,全身乏力。妻子找到張山:“你二哥身體素質越來越差,你每天找個時間拉他一起健身吧。”張山爽快應承。第二天晚上,看老人已經熟睡,張山叫上陳佩斯一道出門鍛煉:“二哥,人家都是晨練,但我們早上要陪媽媽,我們就來個夜練,只要堅持,效果一樣好。”郎舅倆迎著沉沉暮色慢跑快走,大汗淋漓后,陳佩斯體會到了從未有過的輕松。
李玉潔退休前是北京電影制片廠的美工師,對色彩、構圖非常敏感,陳佩斯買回精美拼圖,將色塊打亂,引導母親還原各種圖案。母親每拼對一幅圖畫,陳佩斯就陪著母親畫一幅畫,以此表示對母親的獎勵。漸漸地,母親完成一幅拼圖的時間越來越短。這表明老人的腦萎縮跡象已經得到有效的控制。
溫暖舒心的親情氛圍,也能喚醒母親的記憶。陳佩斯的兒子陳大愚在英國留學,他是奶奶一手帶大的,祖孫倆感情很深。在陳佩斯的提醒下,懂事的陳大愚每隔兩天就給奶奶打越洋電話。盡管老太太說話混亂,經常詞不達意,但陳大愚很有耐心,絲毫不厭煩。每次接通電話,他都耐心地告訴奶奶,他是大愚。他叮囑奶奶多吃水果喝牛奶,還繪聲繪色講述自己在英國的所見所聞。奶奶頷首微笑。
回憶與父親相處的日子,能最大限度喚醒母親的記憶。2013年7月,陳佩斯對母親說:“媽,爸走了一年多了,我想將您與爸共同生活的歲月記錄下來,算是兒女對爸爸的懷念。”李玉潔含淚說:“我同意。”于是,母子倆開始坐在電腦前寫回憶錄。
陳佩斯問母親一個個問題,帶老人穿越記憶時空:“媽,您還記得當年與爸爸在延安結婚的場景嗎?那時你們穿的什么衣服,都有誰參加了婚禮?”“爸爸在《白毛女》中扮演黃世仁,因刻畫得入木三分,下了戲被觀眾追著打,聽說你也被誤傷了?”張山也啟發岳母。兒子和女婿的提問,逼迫李玉潔思考。漸漸地,奇跡出現了,李玉潔能清晰地回憶往事,很多重要的日期和人物,老人都能準確說出來。陳佩斯與張山沒有問到的事件,她也能主動陳述出來。
2013年10月,陳佩斯陪伴母親完成了回憶錄。了解內情的人都感嘆:這是陳佩斯用孝心創造了一個奇跡啊!(責編/詩坤shikun0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