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的空閑時間那么短暫,很多人看看電視、上一會兒網,很容易混過去了,可是衛櫻卻不這么做。她會泡好第二天早晨煮粥的紅豆,或者準備隔日烘焙蛋糕的原材料。
年前我去天津出差,念及大學期間的死黨情誼,順道就去探望了衛櫻,她仍一如既往地熱情,非拉我在她家小住幾天。
早晨我剛睡醒,衛櫻已經把吃的食物端到餐桌前,磨得細碎醇和的豆漿,配自己做的點心,十分爽口。最厲害的是,天天都有新花樣,今天可能豆漿酥餅,明兒則變成了八寶粥配自己腌制的醬菜……我猜想,大概因為有客住家,所以衛櫻才洗手做羹湯,但是,衛櫻卻搖頭說:“親愛的你多想了,我一直喜歡自己動手做,你們夫妻倆不在家吃早飯嗎?”
“恩,打卡總來不及,就在外面買點吃的。”我跟老公兩人都是忙活于現實的上班族,一起床洗漱完畢就開始跌跌撞撞地擠地鐵,左手抓包右手往嘴里塞著剛買的油條,日子過得那叫一個混亂。廚房幾乎成了擺設,難得婆婆過來幫我們做頓飯,就算開次葷。
聽完我的描述,衛櫻皺著眉頭批道:“親,你這活得也太粗糙了,別怪我多嘴啊,沒有蒸煮的婚姻少了煙火氣,很容易不接地氣。”仔細斟酌一番,發現這話還挺有道理的,初住衛櫻家,我就隱約感覺到我們家比起來好像缺少點什么,原來正是那股原生態的煙火氣息,他們一家親熱地在家吃早餐,我們卻會到外面各吃各的,不知不覺中失去了家的溫馨。我懶得動手烹飪蒸煮,衛櫻卻樂此不疲,最主要的動力因素源于她為家人健康考慮。衛櫻希望綠化全家的飲食環境,寧愿動手DIY。何況,她認為作為太太和母親應該懂得照顧家人。
衛櫻嫁人比我早,女兒3歲。有一次,他們全家看《爸爸去哪兒》里面萌娃們的爸爸比拼做南瓜餅,衛櫻的女兒在電視這頭也嚷嚷想吃,她二話不說在下班以后去超市選了只南瓜,回家精心蒸碎南瓜,晚上睡覺前女兒就吃到了香甜美味的南瓜餅,讓她女兒興高采烈一整晚,不停地親衛櫻臉頰,夸贊媽媽是大廚。
其實衛櫻的本職是在一家外企做部門經理,除了家務蒸煮,她工作同樣出色,每天所做的業務事情比我多出一倍,所剩的時間只有晚上和周末,可她能夠利用得恰如其分,一點也不辜負歲月的饋贈。住在她家幾天,衛櫻總在陪我說話聊天的空隙,把菜洗凈,湯鍋調到自動檔,蒸煮之事做得精妙悠閑。
我們一起度過了一個周末,因為蒸煮時間充裕,衛櫻跑進廚房3次,每次都捧出不同的驚喜:別有風味的水煮牛排、冬瓜蒸雞還有純天然手工椰香甜點。看她系著漂亮的圍裙奔波在小屋里,陽光照在她臉上,閃爍動人,是很多人都奢望不到的幸福光芒。廚房的音響開起來,放的是蔡琴的爵士曲《永遠的微笑》,她把煮好的牛排盛進瓷盤,不忘傳教我幾句:“你也可以試一試。親愛的,蒸煮好時光對情緒調適都很重要呢。”
衛櫻并不清楚,我滿眼的驚嘆早已透露出了對她的折服與崇拜,當然還有慚愧,一樣身為女人,我的確活得不精致。那是我離開衛櫻家的最后的下午,我們喝紅酒品牛排,她跟我分享上海最后的貴族郭婉瑩的故事——即使遇人不淑依舊在早晨給丈夫做可口的早餐,就像新婚一樣;在生活困頓的時候用煤球絲和鐵絲烤出鮮黃酥脆的土司,用鋁鍋做出有圣彼得風味的蛋糕,把大家閨秀掌握的蒸煮藝能發揮到極致。
或許被郭四小姐的事跡徹底挑動心簾,結果當天大半夜,我也鉆進廚房向衛櫻學習蒸饅頭,盡管把自己折騰得手忙腳亂,但卻在煙火氣息里變得女人味了。
回家后我不忘在MSN聯系衛櫻,討教蒸煮的秘笈,提升蒸煮能力,竭盡柔軟地善待老公的胃,沒有地溝油,純天然環保無污染,真正樂壞了這家伙。
現在晚上我們家廚房的黃色燈光時不時地亮起,我會安靜地做一些面包甜點,或者煲一鍋湯水,丈夫偶爾幫忙打下手,過程溫馨又美好,屬于我們婚姻的幸福時光,最終鎖定在家常的蒸煮瑣碎里。責編/馬沖沖ma-ch-ch@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