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碎片化時代,消費者眼球在哪里,營銷就在哪里。
而移動營銷的勢不可擋,也讓移動DSP獲得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以品友互動為例,它在成功對接谷歌、芒果等幾大移動廣告交易平臺后,目前其DSP每日流量超過10億,當下已經全面進軍移動DSP領域。預計今年年底品友互動收入中將有10%來自移動DSP,這個數字有望在未來達到20%~30%。
海外策略先行
縱觀2014年移動廣告領域,發生了三個顯著變化:一是廣告主對移動廣告的態度開始由嘗鮮轉變為接受移動;二是更多預算開始傾斜到移動廣告市場;三是移動RTB生態鏈已初步形成,DSP、Exchange布局逐步完善。
面對迅猛的發展勢頭,中國移動廣告市場存在的問題也不容忽視。品友互動CEO黃曉南表示:“目前,中國移動廣告市場仍有預裝機、積分墻等非用戶主觀意愿的強制廣告形式存在,顯示出早期市場的特征。此外,移動數據也不夠充分,過去很難有中國移動廣告平臺能夠對接海外移動媒體的高端流量。同時,如何在移動廣告領域,尋找到更為科學持續的廣告模式也一直困擾著市場。”
而不同于國內當前稍顯混沌的移動市場,目前海外移動DSP生態鏈已經成熟,這就為品友互動在2012年底推出的移動DSP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發展機會。因此,品友互動選擇在2014年全面發力移動DSP,將觸角延伸到海外移動市場,通過對接海外包括谷歌、InMobi、Smaato等主流移動廣告交易平臺,讓廣告主在一個更高端、豐富、公平的移動廣告環境下,更好地走向國際市場。
在黃曉南看來,品友的海外策略并非單向“走出去”這么簡單,而是雙向的。
由內而外看,是幫助中國品牌進行跨境、跨市場的DSP廣告投放,充分發揮品友DSP的國際化優勢,幫助手游、旅游、外貿等行業品牌擴大國際客戶群體。例如品友互動曾經幫助國航,在北美當地就北美—中國線路進行DSP廣告推廣,為國航吸納了更多的海外用戶。
由外而內看,中國移動廣告市場在國際市場中占比可觀,幾乎全球的APP都在窺視中國市場,他們更希望盡快在中國落地。品友全球移動DSP平臺的搭建,同時也為國外應用提供了一個著陸中國市場的機會。
此外,不只是對接海外移動廣告交易平臺,品友互動的目的是不惜重金提升自身在海外的整體技術實力。品友互動現在美國硅谷設有辦公室,還將在北美耗資千萬搭建北美云計算、研發和運營中心。在全球化戰略之下,品友既懂中國品牌對于海外市場的需求,又能夠依托自身對海外媒體流量的了解,將這種需求與海外媒體以程序化購買的方式進行匹配,成為連接中國品牌和海外廣告市場的重要橋梁。
黃曉南著重強調:“海外策略先行,并不意味著品友互動在移動領域放棄了國內市場,而是想要先利用好當前這個走向海外的機會,國內國外兩個市場互相助力。”
PC端優勢平移
立足國際市場,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更為清晰的移動DSP生態。從廣告主角度來看,他們可以在更公平、高端的媒體環境下,實現真正的移動程序化購買,切實感受程序化購買數據與透明化兩方面的優勢。
然而,除去流量與生態問題,在具體實操層面,移動DSP也值得我們仔細審視。
首先,需要弄清移動DSP與PC端DSP的區別,比如定向條件不一樣,PC端是依靠cookie,移動端多了設備、操作系統、上網環境等其他因素。因為手機UDID的唯一性,在移動端對用戶的人群標簽會更趨于穩定。目前品友已經從技術層面解決了如何根據不同定向條件對用戶屬性、關注和購買趨勢做細分。另外,移動端的廣告傳播更多依賴于APP。“APP具有比網站更強的垂直型因此能夠更準確、深入地形成“用戶畫像”。比如有用戶使用了一款拉丁語APP,這就超越語言層面上升到語種判斷,可以更快速更準確捕捉用戶興趣點。”黃曉南談道。
在明確移動與PC兩端這些差異之處,就意味著二者要完全割裂開來看嗎?黃曉南給出的答案:不是。“在PC端,品友已經實現了量變,并通過長期服務經驗積累,實現了‘智’變,而這些基于PC端成熟的人群建模技術和算法優化,能夠有效平移和復制到移動端DSP上。”對于廣告主來說,品友提供的是一站式服務,通過PC與移動兩端的互補性策略,廣告主面對的是一個自由、透明的選擇空間,靈活選擇時間、地域、尺寸、價格等等。
如“廣告位智能托管”,即私有程序化購買(PDB),是把廣告主常規按天購買的高端資源,利用程序化購買的方式進行對接。某國際知名汽車品牌,就以旗下所有子品牌在PC端和移動端與品友互動開展了PDB合作,在移動端盤活了其自有廣告位,如今日頭條、網易客戶端、鳳凰客戶端等高端流量。
移動端與PC端資源的互補、以及技術的平移,使得品友對于客戶的服務更具系統性,不僅方便廣告主靈活選擇,同時合作也更便捷。
跨屏整合營銷鏈
移動端與PC端的互補并不只局限于平移、復制,PC端、移動、視頻三者打通的DSP平臺,才能夠更好的在碎片化時代,幫助廣告主掌握目標受眾,實現跨屏受眾的購買。
在黃曉南看來,DSP的初衷就是跟著消費者走,跨屏DSP很好地解決了廣告主如何切入到移動端的問題。不僅將PC端積累的相關廣告投放經驗與客戶服務優勢應用于移動端,還要為廣告主提供整合型的DSP廣告服務,如網頁banner、視頻、移動等形式共同出擊,而非移動DSP單方面起作用。跨屏的DSP整合營銷鏈能夠針對不同廣告主需求,不斷優化其預算分配,讓廣告投放得到最充分的價值實現。“目前已有汽車、手游、移動應用、快消、銀行等諸多行業知名廣告主成功嘗試了移動DSP+PC端DSP投放的廣告形式,利用兩個終端的不同特點實現廣告主的不同目的。”
如在品友為某導航APP進行的一次跨屏聯動推廣中,針對該產品的品牌特點和主要訴求,確定了各類媒體預算分配占比:移動60%、在線展示廣告20%、視頻廣告20%,三者分工又各有不同:借助移動DSP對終端使用人群進行隨時隨地的影響,刺激使用需求,促成活動落地,也就是應用下載和產生使用行為;依托PC端網頁Banner廣告針對目標人群進行整個活動的說明,大尺寸廣告物料更利于復雜信息的傳遞,迅速提升品牌新功能的知曉度與在線關注度,視頻DSP與Banner廣告相互配合,利用其生動豐富的表現形式,傳遞更多產品特色與賣點訴求,加深目標人群的品牌印象。